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上海國際賽車場(上賽道)全面分析介紹!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2 09:1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1月12日



[center]第一段,賽道歷史&介紹[/center]

上海國際賽車場賽道由國際著名的賽道專業設計公司德國惕克(Tilke)公司設計,於2002年10月開工建設,2004年3月基本建成。

  主賽道呈「上」字型,取自於「上海」地名中的上字,也蘊涵著「蒸蒸日上,乘勢而上」之意。它是目前F1賽事中最具氣勢最為優美的賽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刺激、最驚險、難度最高並最具挑戰性的賽道之一。主賽道上攤鋪了中國石化的東海牌國產瀝青,結束了F1賽道原來只用國外瀝青產品的歷史。

  上海國際賽車場F1賽道的總長度為5451.24米,具有7處左轉彎道及7處右轉彎道。平均時速205公里。最長的直道長度為1175米,位於彎道T13和T14之間。賽道的寬度在13-15米之間,一般為14米,在彎道處加寬到最大20米(彎道T14/T15)。

  其他有特色的賽道設計為:螺線型收縮的彎道(彎道T1到T3),其半徑從R=93.90米變為R=31.8米;螺線型展寬的彎道(彎道T11到T13),其半徑從R=8.80米增加到R=120.55米;還有兩處急轉彎道,曲線半徑分別為R=18.70米(T6)和R=10.07米(T14)。

  整個賽道是由彎道、直道和一些上下坡道組成,其在最長直道上(T13和T14之間)的最高允許時速為327公里/小時,並且在窄彎道處要求制動到87公里/小時的時速,給觀眾帶來一種賽車運動所特有的激烈、緊張和刺激的感受。

賽道數據匯總

•賽道單圈長度:5.451km
•賽道圈數:56圈(有待FIA確定)
•比賽距離:305.269km(有待FIA確定)
•平均速度:205km/h
•單圈跑賽時間:大約1分34秒
•最高允許時速:327km/h
•最長的直道長度:1.175km
•賽道寬度:13~15m(一般為14m,彎道加寬最大處20m)
•彎道數:14(7處左轉彎道、7處右轉彎道)
•彎道最大麴線半徑:R=120.55m
•彎道最小曲線半徑:R=8.80m
•賽道軸最高點絕對標高:+11.24m
•賽道軸最低點絕對標高:+4.50m
•最大下坡坡度:8%
•最大上坡坡度:3%

賽道攻略

  「上」字形賽道的賽車起跑排位位置區域,是處於上海國際賽車場主看台鑽石區和車隊維修區域之間,參賽的賽車在起跑線后等待著賽道前上方設置的信號燈發出的五組紅燈熄滅的燈語信號,這五組紅燈的同時熄滅將意味著F1賽事的開始。

  當傳達F1賽事比賽開始的五組紅燈熄滅燈語出現的一瞬,賽車便立馬衝出了起跑線。衝出起跑線的賽車在起跑大直線上可將速度提到6檔305公里/小時,然後賽車要走的是起跑直線段底端的T1彎。

  「上」字形賽道起跑直線段的底端與T1處彎道之間是屬上坡路段,這就意味著賽車起跑時搶得的賽車跑賽位置的好壞以及賽車過T1彎是相當地重要。若車手一個起跑時的失誤,不僅影響到賽車過T1彎后各賽車跑賽時先後位置排位的利弊,而且還可能會影響到車手完賽后的排位名次。

  賽車在到達賽道T1彎前,腳踩油門剎車退到5檔234公里/小時的速度向右過彎,賽車在T1彎有超車的機會點。接著賽車迎面過來的是個連續的複合右-左-左彎道(T2~T4),這個連續彎道前後有著12米的垂直落差,T1彎和右(T2)-左(T3)連續彎道同屬螺線型收縮的彎道,其半徑是從R=93.90米收縮為R=31.8米。車手在過這個連續的複合右-左-左彎道時要特別慎重,賽車的平衡性要把握得非常正確,彈跳和轉向不足都會讓賽車偏離最佳走線,稍有不慎賽車甚至在出彎時發生相撞或衝出賽道。車手大腳重踩剎車,將車速退換到2檔115公里/小時切線過第一個右彎(T2),在接下來的左彎(T3)賽車是以107公里/小時過彎,隨後賽車再稍放油門以3檔156公里/小時通過後一個左彎(T4)。

  賽車在連續過彎出複合右-左-左彎道后再松油門持續的加速,下面要過的是個T5彎道。賽車通過T5彎道後到達T6彎前的速度可達5檔234公里/小時。接著賽車要過的是「上」字形賽道第一個髮夾彎T6彎,T6彎的曲線半徑為R=18.70米。車手在離髮夾彎前100公尺左右處時大踩油門減速退到3檔102公里/小時切線過彎。出彎后的賽車大腳松踩油門加速過長S彎,賽車在過長S彎道中的速度可持續加速到5檔265公里/小時。
  下面T9、T10處是一個雙頂點彎的複合彎道,賽車在過彎時要減檔,特別是賽車過第9處左彎道時,賽車要過這個複合彎道是從260公里/小時減速到3檔168公里/小時搶先入彎后,馬上將賽車急快加速到225公里/小時,在賽車到達第二個彎的頂點之前,再減速到3檔150公里/小時以便通過這後半部較急的彎道。車手對賽車在T10彎道中的速度駕控是非常地重要,駕控失檔的賽車在緊接的加速路段上,其速度將很難得以發揮出來。

  賽車過了T10處彎道後進入一段大直道速度可持續加檔加速到5檔284km/h,賽車在抵達T11彎道前全力剎車減速退以2檔91公里/小時切入屬一組左(T11)-右(T12)-右(T13)的連續螺線型展寬的彎道,其半徑是從R=8.80米展寬到R=120.55米。賽車在左轉入彎后,這連續彎道的路段不是很平,賽車保持3檔以168公里/小時的速度,緊貼著左側的路沿石穿過接踵而來的右彎,賽車再加速到210公里/小時的速度,再緊貼著右側的賽道將賽車側滑到左側脫離彎道並在彎中持續加速到出彎時的4檔249公里/小時的速度出T13處右彎。這裡路段速度的控制對於車手單圈成績的影響非常重要。車手必須儘可能地以最高速度出彎,才能在接下來的路段屬整個「上」字形賽道最長的大直線道(1.175公里)上提升成績,賽車在大直線道上的速度可達6檔327公里/小時。這一連串的過彎過程相當的驚險刺激,賽車在到達大直線端前,車手對過彎切線點以及換檔時機的控制顯得非常的重要,這也是對車手賽車駕控技術嚴苛的考驗。

  大直線道底端的T14處彎是整個「上」字形賽道中彎道最窄、最為險峻的髮夾彎,其曲線半徑為R=10.07米。賽車以6檔327公里/小時的速度在離髮夾彎100公尺左右時須換擋減速到2檔88公里/小時切線入彎,稍加速的賽車再緊貼著右側的路沿石將賽車側滑拋到左側脫離彎道(T14),再以2檔88公里/小時切線入T15彎。由於這段路面是減速區,賽車在通過時極易跳彈打滑或轉向不足,造成下壓力的減失,容易導致車手對賽車操控的失調而偏離賽車走線,使得賽車因此錯過入彎點,從而沖駛進緩衝區的碎石堆中。賽車出髮夾彎后的一段路段是「上」字形賽道的又一個超車點,過了髮夾彎后的賽車在以2檔88公里/小時過T15彎處后馬上換檔加速到225公里/小時,迎面而來的是「上」字形賽道最後一處T16彎。

  車手若要想在「上」字形賽道跑出好的單圈成績,須要過好這最後一處彎。賽車原本在225公里/小時的速度將換檔減速以3檔181公里/小時切線入彎。賽車以近似全油門狀態通過彎道,車手還必須儘可能地以最高速出彎。因為只有這樣,賽車才能在跑上賽道起(終)線所在的直線道時獲得其最高的車速。這對所有的車手來說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把握勝機的機會。出彎后的賽車則以全油門的速度向起(終)點線極速衝去,完成一圈的跑賽。

[ 本帖最後由 一個中國人 於 2007-11-12 09:29 編輯 ]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2 09:31 | 只看該作者
第2段,簡略賽道攻略


如果不想看這麼複雜的官方介紹。我來簡單從賽道的特點分析一下賽道攻略。註明下本攻略是按照TIMEATTACK而做的攻略,跟攻擊,防守攻略有天壤之別。

再註明下,這裡所有的舉例都是由PORSCHE911GT3RS(NGT,440HP馬力左右)來說明。筆者,也就是我,否定用F1賽車來舉例,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得到的數據更平常於普通賽車。

難點1:1-2號彎腳的收彎點,半徑是從R=93.90米收縮為R=31.8米。

簡單的說,入1號彎速度大概為170-180KM,入彎后,難點在於找收油點,輕踩油門剎車,剎車到70-80KM入2號彎,之後切3號彎,切3號彎后加油的速度註定在直線上獲得的速度。

入1號彎有2個入彎點,一個外線入彎,一個內線,走外線可以給最大入2號彎半徑,然而切3號彎內線,優點是可以達到超車目的,缺點是難超控,一旦UNDER就只有去剪草了,並且速度較內線慢。

走內線可以達到更快速度,但入2號彎半徑小於外線,並且在入3號彎容易被搶佔內線。優點是容易超控,即使有UNDER也不會跑出賽道。

難點2:之後的從3號彎到4號彎特別重要假如3號彎出彎過快,4號彎必須得松油門而過,但假如3號彎出彎慢,可以踩著油門過4號彎,也就給落後的對手一個機會趕上你。之後的6號彎,彎道非常寬鬆,既可以走LATEAPEX,也可以普通過彎。過彎速度70-80KM。

難點3:從7號彎開始是高速彎腳,在此對賽車調教起了考驗性左右,後面會談到。從7號到8號看起來容易,其實超控起來難,從7到8號彎中車手要剎車到110KM左右過8號彎,之後加速到150KM然後剎車到100KM左右過9號彎,9號彎后加速,松油門過10號彎。(9到10號彎的節奏很像3到4號彎)

一過7號彎后后賽車的節奏明顯加快了很多,很多車手在這裡都沒法適應從比較慢的節奏一下加快。一般在9號彎都要用LATEAPEX,為了更順暢的通過10號彎。

難點4:10號彎之後的11號彎可以用70KM的速度(多5KM都會滑)準確的過去,之後到了上賽道最大的考驗,12,13號彎道。這段彎道關係到最大直道上的速度,非常重要。入12號彎後車手感覺到可以以很快的速度過去,然而這段過後,車手必須突然從外線切入內線,速度太快沒法切,速度太慢,會影響13號彎的速度。之後13號彎中,彎道半徑會發瘋一般擴大,對於牽引力大的車來說會很好控制,對於牽引力小的車來說,假如油門踩完了0.3秒,那就意味著在直線上一定會被能超。在12號彎到13號彎當中的油門點非常重要。

難點5:通過大直線車手可以達到270KM-280KM的最快速度,判斷剎車點非常重要,因為接下來是本賽道最窄的一個彎,14號彎道,車手將以50-60KM入彎,或者更低的速度做LATEAPEX,因為此彎道在出彎非常窄,一不小心就會跑除去割草。

之後的15到16號彎是一個急上坡。本賽道最大的坡度,在16號彎道剎車時得注意UNDERSTEER。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2 09:34 | 只看該作者
第3段,賽車調教指南


在上賽道中,賽車調教主要為妥協調教。

原因是上賽道是一個複合性,複雜性賽道,其中有高速彎,T7,8,低速彎,高速直線區,以及給予車手從所謂有挑戰的2個螺旋形彎道。一個主剎車,一個主油門。

1,輪胎,上賽道對於左側輪胎會有更多的消耗,相對於右側輪胎,所以造成輪胎消耗不均勻的現象。

2,剎車比,高速剎車需要更靠前的剎車比,而低速剎車需要更靠後的剎車比,上賽道既有高速剎車,又有低速剎車,為了達到更好的高速剎車新人,前剎車比往往被調得過高,這裡就需要車手在低速彎腳的靈敏超控,不然就會前輪打滑---UNDERSTEER入彎。

3,LSD。在低速彎腳中加速差速比會被調小,以控制賽車出彎加速打滑,而在高速彎腳假如被調小,會得到加速不夠的現象。建議以低速彎腳調加速差速比。剎車差速比原理同上。

4,GEARBOX,在上賽道可以將6號齒輪調大,1-5盡量調小,以配合賽道。

5,Front&RearSpolier,也就是前翼以及尾翼。空氣動力學在上賽道起到關鍵性的左右,即要盡量調小以獲得更快速度&加速,又要配合高速彎。

6,ANTIROLLBAR,在這裡連環彎到非常多,ANTIROLLBAR應該盡量調硬,以獲得更精確的超控。

7,TOE,前輪建議調-0.5,後輪建議保持0.1以獲得更高加速,尾速,高速中的穩定等。

8,Spring彈簧,對於彈簧設置應該比較硬。

9,避振,SHOCK,對於高速尼阻,應該盡量調節以適應路肩的應用。而低速尼阻應該調節適合最後一個彎的坡度。(個人對於調避振不是很懂,希望高人指點。)

10,CAMBER,CASTER,PACKERS。這些按照輪胎外部,內部溫度,調節下就OK。PACKERS應該部需要,CASTER大概2.0度就OK。

註明,第一段轉自上海國際賽車場網站

第2,3段出自本人嘔心瀝血之作。版權所有。哈哈。如果有出錯的地方,希望大家幫我糾正。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3 05: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