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印度經濟開始"鎖國",印度製造或失敗,印度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

[複製鏈接]
匿名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匿名  發表於 2020-3-26 14:44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原創 BWC中文網

  隨著新冠病毒在美國、歐洲多地進一步大流行,許多經濟體在流通上採取了與其隔離的「與世隔絕」的「休眠」狀態。其中,印度經濟就非常明顯。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從3月25日起,印度開始了為期21天的全國範圍內的全民居家隔離,避免疫情進一步擴散。印度聯邦表示,「如果我們(印度)不能夠很好地應對這21天,那麼我們的國家、你們的家庭將倒退21年」。BWC中文網獨家分析認為,這就意味著,印度經濟開始進行「鎖國」的狀態。那麼,為什麼遠離歐美的印度經濟會突然採取這一做法呢?

  

  顯然,印度經濟不具備應對新冠病毒的能力。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病毒學高級研究中心前負責人T. Jacob John博士說,雖然到目前為止在印度,新冠病毒確診病毒總數的增長一直很緩慢,但是到4月15日,「這個數字將增長10倍」。印媒分析認為,印度可能成為下一個新冠病毒病例的全球熱點地區,專家警告說,遏制措施已證明在亞洲其他地方成功,可能在印度行不通。

  首先,在醫療層面,儘管相對於印度超過13億的總人口中,目前已知確診新冠病毒為500多例,但公共衛生學家擔心印度的情況是被極度低估的。截至3月22日,印度接受測試的人數不足17000人。

  

  與此同時,印度經濟由於醫療和設備等綜合能力都有限,例如,數據顯示,在應對新冠病毒方面,目前印度總共擁有的呼吸機數量大約在40000台左右,84000人才配有一張隔離床位,醫生配比則為11600:1。另據印度聯邦發布的2019國家衛生情況概覽,印度共有1,154,686名註冊醫生,而這其中,大約89.89%的醫生為私人醫院服務。

  其次,印度龐大的人口密度,以及人們相對散漫的性格,都使得一旦新冠病毒在印度大規模爆發,印度經濟或將難以遏制疫情。例如,數據顯示,在印度,每平方公里居住420人。它的城市擠滿了貧民窟和低收入的住房群,那裡的生活條件十分緊張。哈佛大學陳燦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兼職教授,新德里校長K. Srinath Reddy博士說,印度的人口密集程度讓檢測變得極其困難。

  

  再者,印度的衛生條件始終是一大詬病。僅廁所一項,就可見一斑。要知道,在印度,如廁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小事情,數周前的一項調查指出,51.6%的印度家庭沒有廁所。尤其是農村家庭持續排拆在家中興建廁所。聯合國統計,印度有6億人口在戶外便溺,排泄物污染土地和水源,每年近20萬兒童因腹瀉死亡;排泄物若有細菌或病毒,更容易引發大規模傳染。值得玩味的是,日前數百名印度教徒舉行了一次牛尿飲酒會,認為它具有抗冠狀病毒的藥用功效。這就意味著,一旦疫情風險在印度擴大,在衛生層面的隱憂,也是印度經濟或將無力應對新冠病毒的一個潛在風險。

  不僅如此,由於印度製造能力有限,再加上採取相對「鎖國」的狀態,導致口罩等醫療物資的供應或嚴重不足。儘管印度在2014年提出了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印度製造計劃,但目前來看,印度製造或已宣告失敗。

  以「印度高鐵」為例,自去年印度國產最快列車「致敬印度」首次運行后,就事故頻發。實際上,「致敬印度」號並不能夠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高鐵,因為它的最高試驗時速是180公里,而實際最高運營時速160公里,因此被稱為「半高鐵」。許多分析師認為,印度大舉發展製造業的出發點原本是很理想化的,但現實的情況是過於急功近利。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為,印度製造追趕中國或許是不現實的,印度在製造業方面沒有良好的聲譽。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產品,印度製造所謂的「拼湊式創新」是物資稀缺的產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膠帶、顏料和祈禱拼湊在一起,印度製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

  與此同時,印度製造或宣告失敗的另一個跡象是印度的消費者對於印度製造的許多產品絲毫沒有興趣,反倒是,他們越來越離不開中國製造。例如,《印度教徒報》也曾報道稱,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諸如燈具、熏香、煙花、神像等相關產品,也幾乎都是產自中國。而《印度斯坦時報》不久前援引一份接受8973名印度消費者的調查報告稱,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青睞購買中國產品,而非印度商品。

  

  報告稱,印度消費者表示在同類商品中,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離不開中國製造,因為無可替代。他們稱,「我們已經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和中國貨的日子」。這表明,印度防止疫情擴散所需要的大量口罩、洗手液等多種醫療防護用品或都無法自給自足,並需要源源不斷地從中國進口。

  雪上加霜的是,印度經濟還不具備應對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一系列全球經濟突發風險的外匯儲備護城河。儘管印度經濟過去一些年份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指數增長,但這都是靠高額美元債務堆積的結果,而自2018年以來,印度經濟就持續陷入美元荒。

  

  事實上,從2003年開始印度債務一直在不斷增長,在2008年美聯儲開始QE以後,印度向國外(主要是向美國)借錢的速度猛然加速。印度央行數據顯示,印度公共債務已達到約1.19萬億美元(包括各邦的債務),但印度外儲僅約為4017.76億美元。外債與外匯儲備呈現出嚴重的倒三角形態。分析認為,在美聯儲日前開啟無底線QE放水模式后,印度經濟舉債的進程或還將進一步加大,可能會陷入新一輪美元荒,而這背後的邏輯,則是美元資本在印度不斷上演剪羊毛的風暴。

  按經濟學人雜誌的說法是,印度經濟或有一些人在與華爾街集團進行著某種利益交換。從這一角度而言,印度經濟的資金實力決定了其在應對種種突發風險時的能力非常脆弱。無獨有偶,華爾街商品大王,億萬富翁吉姆·羅傑斯不久前再次向市場重新發出「阻擊印度經濟」的號令。他表示,「在2014年5月之前,我在印度有投資,我擁有印度股票,但在幾周后我賣掉了印度股票。自那以後,我在印度沒有任何投資」。

  

  對於負債纍纍的印度經濟,羅傑斯稱「他們根本不懂經濟」。種種跡象疊加在一起,都表明,印度經濟或將無力應對新冠病毒風險。(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4 18: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