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五四:頌歌在床上,民謠在路上

[複製鏈接]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8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法道濟 發表於 2016-3-16 11: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齊國上大夫晏嬰老師曾說過,「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所以我們現在講究禮貌性上床,禮貌性上床的同時還要禮貌性叫床,女人的呻吟對男人來講就是床上最美妙的頌歌,頌歌一定要認真誠懇發自肺腑,不能無病呻吟敷衍了事,最近流行的那幾曲頌上之歌,叫聲里的職業性、風塵味實在太濃,一聽就不是煙花柳巷裡未成曲調先有情的佳作,充其量只是路邊大保健里的叫賣聲,這種頌上之歌就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雞之談,閹人不知男女事,法海不懂許仙愛,自然也就寫不出好的頌歌。


自古以來,頌上就是一件聽上去不那麼高級的事情,也是一件令人矛盾的事情,特別是對於知識分子而言,頌,風骨全無,不頌,則有可能屍骨全無,在風骨和屍骨之間,人們往往選擇保全後者。即便是頌,他們也盡量表達的不那麼露骨,婉轉曲折,含蓄內斂,類似於「毛主席賽過我的親爺爺」和「斯大林是我爸爸」這樣的詞句是沒有的。頌,不論是在思想性還是藝術性上地位都比較低,《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歷來就有「三頌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國風」的說法,而十五國風指的就是從十五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謠,那時候的統治者聽取民意、了解民情的方式不是開人民代表大會,而是聽聽民謠,只不過時代發展至今,頌歌已經上床了,但民謠還在路上。


古代統治者對民謠的政治功效和社會輿論影響非常重視,從周朝開始就專門設有「采詩之官」,這裡的「詩」就是指民歌民謠。采詩官巡遊各地,替統治者採集民歌民謠民女,以體察民情、政治得失,「過則正之,失則改之」,可以說采詩官就是情報官,負責輸送各類民間信息,使統治者兼聽則明。當年東德也有這樣的部門:斯塔西,全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他們也相信「監聽則明」,四處竊聽,發現不滿言論立即查辦,當時斯塔西的標語是「我們無處不在」。同樣是信息採集,一個是補察時政,向統治者建言獻策,一個是清除異己,告訴統治者天下太平,這就是古代的民謠,這就是東德的頌歌。

到了漢武帝時,漢朝正式設立了樂府,是進行音樂管理的行政機關,漢樂府所採集到的民謠流傳至今,有不少都是反映底層民眾苦難生活的,比如《十五從軍征》、《陌上桑》等。到了唐朝,唐詩不僅承繼了漢朝樂府詩的敘事特點,還豐富了表現手法,多了浪漫和寫實。白居易老師和元稹老師等人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恢復采詩制度,發揚漢樂府諷喻時事的傳統,使詩歌起到「補察時政」作用,新樂府時期出了大量反映當時社會現狀的佳作,就不一一贅述了。白居易老師為什麼和元稹老師一起合作呢?這並不奇怪,當年大唐盛世,娛樂業飛速發展,很多社會名流醉心於青樓之上,這其中就有一向以「苦大仇深」的詩歌示人的白老師,當然也少不了多情的元老師,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令無數女子為之寬衣解帶,都是青樓資深VIP,兩人自然有機會相遇,據說二人還交換過小妓,那麼交換一下彼此的想法一拍即合搞了新樂府,也就說得通了。回到現在,歷史驚人的相似,唱過「我深深的愛著你,你卻愛著一個傻逼,你還給傻逼織毛衣」、寫過「那一年的寒風中,你化了很濃的妝,第一次牽我的手啊,卻裝作老練的模樣」的盧中強也跟兩個朋友一起搞了個「新樂府」,至於他們為什麼會搞在一起我就不是很清楚了,畢竟中國大陸是沒有青樓的。盧sir之前做的是民謠在路上,這次做新樂府心很大,目測有D杯,我看過他們其中的一個項目「新樂府|崑曲」,真的是很好,女主角特別好。

生活需要批判的一面,但也需要歌頌美好的一面,就像白居易老師既寫過「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這樣描寫社會悲慘面的詩句,也為自己心愛的兩個家姬樊素和小蠻寫過「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這樣歌頌美妙少女的詩句。只不過頌歌的創作要有真情實感,創作者心甘情願去做,而不應為了某種目的或迫於某種壓力去做,李白當年雖然是受唐玄宗之命為楊貴妃寫頌詞,但見了楊本人後確實感覺傾國傾城,於是寫下了千古佳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同一時期對楊貴妃動了真心譜寫出美妙頌歌的還有唐玄宗以及安祿山,唐玄宗親自寫了《霓裳羽衣曲》當作頌歌獻給楊玉環,一向以批判為主業的白居易老師稱讚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還有一次貴妃出浴,酥胸半露,玄宗摸著她的胸脯說:「軟溫新剝雞頭肉。」,安祿山老師則接下句說:「滑膩初凝塞上酥。」,不用再多舉例子了,什麼叫真愛,什麼是真頌歌,顯而易見。

貴為天子還要自己親自寫頌歌的很多,除了唐玄宗還有漢高祖,「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喜歡自帶頌歌的還有曹操,外出考察時情緒來了,就給自己寫了個頌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所以說,現在熱衷於寫頌上之歌的人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不要動不動張口就喊爹啊媽的,粗俗不堪,不僅頌不了,反而成為笑柄。

宋代謝靈運曾說,「士頌歌於政教,民謠詠於渥恩」,在貴國的「頌上文化」里,知識分子歷來是主力隊員,不論是王朝更替的血腥殘暴,還是在歷次政治運動中遭受的迫害,都使他們在風吹草動時活得小心翼翼,「臣罪當誅兮,天王聖明」一直在延續,即便遭遇了不白之冤,也一心等待上面的「平反」,對於「文革」他們還有「娘打孩子」的說法,拒絕面對真相,到了現在更是期待「改良」、期盼「明君」。對於那些選擇創作頌歌的人,我倒覺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畢竟做出了選擇,只是水準有待提升,反而是那些既不敢面對當下現實,又要裝出一幅推動社會進步的嘴臉的人很可笑,他們一直躲在自己的幻想里,活在虛假希望里,出於人道主義考慮,我建議這些人多聽聽民謠。

「不為君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不敢說人話的人,自然只會唱讚歌。如今頌歌已是滿天響,民謠卻還在路上。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ss搜索 該用戶已被刪除
沙發
ss搜索 發表於 2016-3-22 14:10 | 只看該作者
內訌中南海 劉雲山李長春奪王岐山話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03

主題

3368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6865
3
 樓主| 法道濟 發表於 2016-3-22 19:32 | 只看該作者
ss搜索 發表於 2016-3-22 14:10
內訌中南海 劉雲山李長春奪王岐山話語

那個虎山寨主多管閑事,嫌我罵趙婷了。你終於跳出來了!你標榜小人物,自稱不過問政治,可是一有人罵貪官,你就不高興!我罵趙玉吉,我樂意,礙你蛋疼了?她是你乾媽?還是你干爺爺?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你沒事做你的窩窩頭,管這麼多幹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 09: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