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想兩岸統一嗎?其實沒那麼難。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原題:民進黨魁提兩岸統一時間表,颳了誰耳光?

2011-10-04 06:06:14
顏昌海 鳳凰播報

據海外媒體報道,最近民進黨創黨元老張俊宏提出了海峽兩岸民主與統一的新角度,並規劃了時間表。他認為目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都屬「消極、逃避」的對策。他主張兩岸應實行「一國一制」,就是在民主、法治前提下統一,這才是「真統一」。他強調大陸若真想統一,就實施總統直選,讓台灣提出候選人。他提出以30年為期,大陸實行民主化;50年內,達兩岸「一國一制」、民主統一。海外評論對張俊宏的主張紛紛表示十分贊同,認為台灣若提出這樣的兩岸統一路線圖意義重大,但不贊成張俊宏30年和50年的時間表,只爭朝夕!

據悉,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代表金溥聰到紐約參加馬吳造勢大會。當他在門口意外看到有人舉標語表達「中華民國回大陸!」、「國民黨回大陸!」、「國民黨加油!」、「馬英九加油!」等信息時,立即掉頭走了。他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國民黨要怎麼回去大陸?中華民國是自由民主國家,中共是一黨專政,中共不會接受國民黨。國民黨要怎麼回去大陸?更不要說是在大陸執政。」對此海外評論說,這是愧對先人、沒有出息的喪氣話。

海外評論說,中華民國誕生於大陸,多所磨難,1949年退居台灣,至今已在台灣完成中山先生民主建國的宏願。國民黨人曾反對皇權專制、北伐統一、8年抗戰到抵抗馬列的侵襲,付出了無數生命代價。中華民國理應屬於全中國,中國國民黨人理應繼承總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乃須努力」的遺訓,高揚「三民主義」大旗,向一黨專政挑戰,逐鹿中原,而不是去大陸旅遊觀光、認祖歸宗,這才對得起先烈和先賢。

海外輿論向台灣的總統候選人呼籲,立足台灣、放眼大陸,為了台灣民主制度的安全,為了海峽兩岸和世界的和平,在兩岸政策上採納張俊宏高屋建瓴的積極主張,形成共識,先談民主、再謀統一。針對大陸政府譴責美國對台軍售,海外輿論呼籲停止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的抹黑言論,以免影響中美關係。

大陸也有不少網民對官方的強烈譴責提出反駁及諷刺,比如網民曾沐晗周表示,支持美對台出售武器,讓美國公務員過上和中國公務員一樣的好日子!網民天天表示,北京當局警告駱家輝對台軍售將對中美整體關係蒙受其害,駱家輝也應抗議近期大陸媒體對他的不斷攻擊,以免影響中美整體關係。對於大陸官媒《環球時報》與《光明日報》分別發表社評《希望駱家輝好好做「駐華大使」》與《警惕駱家輝帶來的美國「新殖民主義」》,兩篇社評都認為,駱家輝的樸素行為是故意在媒體面前上演的「廉潔秀」,批評駱家輝的文章,在網路上更是引起大陸網民冷嘲熱諷,出現一邊倒的態勢支持駱家輝:「駱家輝到中國就任駐華大使,一路廉潔作風引起不少中國民眾好感,與中國官員傳統奢華鋪張的形態形成鮮明對比。駱家輝就任以來坐經濟艙、親自買咖啡、陪拜登吃小店、送自行車。」,「官方說他們在作秀,老百姓認為這本來就是很正常的東西。但至少國內的官員也不會做這樣的事,就算美國官員做出來了也會奇怪,為什麼會這樣」,「駱家輝的清廉和親民讓輿論和民眾從感性觀察到理性思考,從更深層面反思中國的體制和制度,這令中國官員感到恐懼和不快。《環球時報》發表評論,要求駱家輝好好做大使,別再「廉潔秀」;要求媒體和民眾不要再圍觀。知道什麼叫無恥,但真沒想到《環球時報》竟這樣無恥!」,「專制中國之等級社會陋習,要接受權利平等的普世價值千難萬難。毒奶風暴引致對特供製的強烈批評,當局果斷消音,特供製卻依然故我。」

在這種氛圍中,2011年9月26日,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台灣政治大學教授童振源公開主張,只要中國大陸放棄對台使用武力,建立民主政治體制,兩岸就可以組成「民主和平統一委員會」,討論統一的內涵與方式。

目前在政治大學任教的童振源,也提出對兩岸統一路線圖。他主張,只要中國實施民主,兩岸便可以組成民主和平統一委員會,商議兩岸民主和平統一的內涵與方式,只要民主成為兩岸公約數,就可以透過民主方式處理統一問題。海外輿論注意的是,童振源雖然發表的是個人見解,但他曾經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目前仍然是民進黨兩岸政策智囊之一。有記者問童振源主張的路線,會不會和民進黨傳統支持者相違背?童振源指出,在民進黨內,也曾不斷有人主張,民進黨不反對統一,反對的是在武力威脅下,壓迫式的統一。這樣的主張,前提是中共放棄武力和大陸走向民主,因此民眾應該不會有太多反對聲音。

不過,就在童振源拋出上述主張的同時,綠營依然大聲疾呼防範中共對台統戰。9月23日,親綠營的台灣教授協會海舉辦一場座談會,討論中共對台灣統戰的手法。原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的學者曾永賢公開露面,提醒中共現今統戰策略,可以上溯到1936年。劉少奇在於1936年提出「白區工作路線」的16字訣,強調「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以待時機」。曾永賢特彆強調,中共所稱的「長期埋伏」,並不是不活動,而是恰恰相反,要以做為掩護的公開合法身份積極活動。曾永賢表示,美國情報機關曾經估計,中國大陸近20年來,以政治犯或其它名義前往西方國家的人,可能高達三分之一負有「特殊使命」。因此,台灣也應該以這個數字做為參考,防範大陸前往台灣的各種人士。

而曾永賢本人就曾經在1947年加入中共台灣省工作會,1952年被捕后,就一直在情治機關任職,負責中共情報的解讀、研究,深受李登輝、陳水扁兩任總統重用。但也因為從事的工作多屬機密、敏感,因此絕少公開露面。

曾記得2010年台灣的五都選舉中,選前發生台灣國民黨榮譽主席之子連勝文因助選而遭槍擊重傷的不幸事件,在一顆子彈的威力下,蔡英文與勝選擦肩而過;但初次參選就獲得北縣票倉百萬選票,蔡英文雖敗猶榮,並鞏固其在黨內的領導位置,國民黨「慘勝」。比如台南區的選舉,由於民進黨候選人、前立委賴清德在立院問政期間形象清新,問政風格理性而具正義,對於當局措施的批評語多剴切深入,同時對於中國大陸在宗教信仰與民主人士的迫害行徑,經常給予立場明確的批判、關注與呼籲,因此受到選民的肯定與青睞。分析指出,賴清德能以近20萬票的差距甩開對手,這絕對是他立委問政期間所表現的清新專業與維護正義所致。而高雄的選情在一開始就註定了現任市長陳菊的贏面,民進黨內部的分裂並未給國民黨可趁之機。有分析認為,新黨前主席宋楚瑜助選固然拉走了不少國民黨的票源,但也讓許多遊離的草根選民倒向陳菊,國新兩黨候選人兩人相加票數依然不敵陳菊。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曾表示,五都選舉藍營雖保住三席,維持北藍南綠格局,但是,從整體得票率來看,民進黨是贏家,這對2012年的總統大選影響甚深,他認為,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走向,值得大陸密切關注。

做為大陸對台政策重要智囊,余克禮認為,民進黨在五都選舉中獲得近50%的總票數(國民黨為45%),民進黨之所以獲得過半的支持率,並在中北部造成國民黨龐大的威脅,主要是選舉的訴求一改以往的統獨對立的形象與挑撥族群的言論,而改以代表中產階級、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下階層利益的政黨形象出發,所得致的結果。國民黨能夠在席次上保有三都,余克禮則認為是得益於國民黨兩岸政策的發展。從失敗的廢墟中歷經兩年的整頓,民進黨此番的成績,不得不讓大陸當局再次正視該黨未來的發展政策。同為中國社科院的台灣所研究員王建民也認為,雖然國民黨保住三都,但民進黨總得票數卻大增,形勢的發展看起來對國民黨不利,對兩岸關係也有潛在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未來2年在處理兩岸問題上勢必更謹慎,可以預見未來兩岸關係可能更複雜。王建民說,這次選舉期間,國民黨打出的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牌也似乎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可預見台灣與大陸交流的腳步可能放緩。

北京、香港與東南亞幾個主流媒體,則紛紛以台灣國民黨「慘勝」來形容這次的選舉結果。報道中多認為選舉結果已經嚴重威脅國民黨未來的執政地位,對2012的大選將產生不利的影響。這也看出總統馬英九的整體施政未能普遍獲得百姓的支持,尤其是一向被中國視為「讓利」的ECFA協定,幾乎未能在選舉中發酵。這除了因為選舉屬性為地方性選舉外,對反對黨的綠營而言,ECFA確實也存在若干利多效益,若要辯論,剪不斷理還亂;對藍營而言,快刀斬亂麻的簽署行為,一直讓部分百姓處於「國民黨賣台」的不安情緒中。

這次選舉過程最讓外人不解的是,身為執政黨,國民黨在行政與立法部門完全執政,兩岸關係也處在歷年來最穩定的狀態、兩岸經濟交流持續擴大、台灣護照獲得更多國家的免簽證,而且剛公布的經濟成長率是21年的最高峰,失業率也已經降到5%以下。這些洋洋洒洒的事實與數據說明了國民黨中央執政的政績。但老百姓就是不能認同國民黨的政績。

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台灣政治大學教授童振對此表示,目前兩岸關係穩定,但是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與外交打壓並沒有減少,使得兩岸關係的緩和流於表面。兩岸經濟交流擴大開放,但是大部分經濟果實是財團獲利,一般升斗小民沒有直接的感受。兩岸簽署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只不過是一個架構協議,除了早期收割項目之外,沒有實質的內涵與明顯的效益。馬總統希望透過ECFA與東亞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至今沒有實效,而台灣要參加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與國際民航組織仍受到中國的阻撓。童振源認為,台灣經濟成長率達到高峰,但台灣民眾的薪資成長已經維持幾乎15年的停滯,而各種物價(特別是房地產價格)持續攀升,讓一般老百姓有相對剝奪感。台灣的所得分配惡化也是2001年來的歷史新高,而失業率則徘徊在5%,這還不包括很多政府補助的短期就業所美化的失業率,且還高於馬英九在2008年5月就職以前3.8%,讓民眾對馬英九政府的執政大為失望。

對於民進黨的得票率斬獲,童振源認為,除了地方治理能力的優勢之外,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務實領導成就與蘇貞昌對國民黨大兵團的牽製作用應該功不可沒。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至今,她帶領民進黨從最低潮逐漸回升到政黨信任感超越國民黨,主要便是強調務實與理性原則。她不太訴求於統獨意識型態的爭議,她不強調藍綠對抗,她強調利益公平分配與國內共識建構,她著重在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等被馬英九政府忽視的群體。相對的,她將國民黨歸類為財團政治、親中政府與輕忽台灣主權。這些原則正是民進黨這次五都選舉的競選主軸,獲得不少選民的青睞。童振源指出,未來國民黨應該會檢討這次選票大幅流失的危機,強調經濟成果的公平分配與國內共識的建立。民進黨應該會持續支持「小英路線」,擴大吸引中間選民的政策調整。

綜觀這次的選舉,當選的席次與得票的多寡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再野的反對黨脫離了統獨與族群的傳統路線,改采溫和、理性、務實的問政風格,而此一路線已然受到中間關鍵選民多數的認同,這更意味日後台灣的選舉文化將更趨於成熟與和諧。選舉結果所透露出的警示訊息,都將成為日後施政的重要指標,而部分高層幕僚,也紛就兩岸政策的未來發展,提出更為審慎的看法。雖然美中不足的一顆子彈還是左右了敏感的選情,不過台灣人民在長期民主的洗禮下所展現的理智;雖然仍免不了一些口舌爭議,但這都無法掩蓋台灣民主社會更加成熟的事實,也讓大陸的評論者更清楚見識到台灣民主的力量。

現在,台灣新總統選戰正如火如荼,台灣網民列出8條當選者應必備資格:

1、承認中華民國是傳承中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唯一合法政府,統轄範圍包括中國大陸。

2、承認台灣是中華五千年悠久文明的一部份,也就是中國的一部份。

3、堅決執行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4、堅決執行中華民國先總統蔣介石、中正先生對中共做出的「三不」原則:不談判;不接觸;不妥協。

5、堅決否認西方幽靈的執政合法性,堅決不做其在中華民國里的「代理人」。

6、在中國大陸,沒有生意、企業;(也就是沒有收賄渠道)。

7、沒有直系親屬在大陸控制的海內外企業、公司里做事;(杜絕為私家利益出賣台灣人民的利益)。

8、善良、愛民,坦坦蕩蕩,不口是心非,不兩面三刀,不做投機政客,有知錯必改的勇氣。

邱立本,是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被中國網民選為2006年及2008年中國一百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歷任台北《中國時報》國際新聞編譯,紐約《星島日報》、《北美日報》,舊金山《遠東時報》,洛杉磯《美洲中國時報》,紐約《美洲中國時報》,紐約《中報》記者、編輯、總編等職務。1990年返回香港,任《亞洲周刊》主筆。1993年出任《亞洲周刊》總編輯至今。1995-1996年還兼任《明報月刊》總編輯。

他在最近的文章中回憶今日台灣的民主變遷時說,台灣老百姓今天目睹中國大陸民主選舉先鋒的遭遇,都有一種獨特的情愫,因為大陸今天經歷的,台灣都經歷過。這是台灣老百姓太熟悉的場景——執政當局使用種種光怪陸離的手段來對付民主運動的先鋒,污衊,用盡各種「人格謀殺」的方式;如果還不能將你斗垮斗臭的話,還有更多更赤裸裸的方法。從1950年代一直到1980年代的黨外運動,挑戰國民黨的力量,前仆後繼,屢敗屢戰。雷震、郭雨新、黃順興、黃信介、林義雄等名字,已經成為今天台灣政治史的傳奇,而在當年,他們都是被情治單位鎮壓、下獄、被公權力不斷找麻煩的人。而台灣民主運動的發展,除了參政先鋒的勇氣之外,還有整個經濟與社會的支撐,培育大量的中產階級,可以更有力量和當局博弈,民間社會也在不斷成熟中。1980年代,工人組織和各種社會組織也茁壯長大,在每一個領域,都越來越有自主性,而因此到了最後,台灣的民主化就變得水到渠成。

但如果蔣經國在1988年1月13日去世之前的一年,沒有推動「自上而下」的改革,順應民間潮流,開放黨禁和報禁,那麼台灣的民主化還會有更多的彎路會走,還可能流很多的血。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一位威權的領袖在關鍵的時刻作出關鍵的抉擇,歷史的走向就不會免於血腥和恐怖。台灣在蔣經國的推動中,平穩地經歷了一場寧靜革命,在憲政的體制下,寵辱不驚,即使政黨輪替也不怕。無論誰當總統,無論哪一黨執政,都不會出現政治的脫軌,人民也不會有任何驚恐和生命的危險。

邱立本詰問:如果台灣可以,中國大陸可不可以?胡錦濤、溫家寶、習近平、李克強,可以學蔣經國模式,推動自上而下的改革,回歸憲政。他說,對中國大陸老百姓來說,這是最好的結局,否則中國就要面對一場自下而上的改革,從民間爆發,重複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模式,自江湖發難,向權力的廟堂挑戰。這也當然帶來巨大的風險,成為中國不可承受的重。自上而下,都可以在操控的範圍內;但自下而上,就會難以控制,尤其今天的江湖已經超越陳勝吳廣的時代,而是進入了微博的世界,讓民間的網路孫悟空,可以「一呼百萬應」,讓信息以細胞分裂的方式,瞬間傳遍天下。而大陸中產階級和公民社會的發展,也比當年台灣更成熟,更有行動的能量。越來越多台灣知識分子覺得,中國大陸的保守和僵硬派,是台灣民心對大陸離心離德的主要動力。每次大陸當局打壓民主改革勢力時,台灣的民心就會有說不出的厭惡,也不禁會對大陸的政治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

但如果大陸的領袖們毅然推動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動中國的民主化,讓絕對的權力不再絕對地腐敗,讓權力可以出現制度性的制衡,那麼台灣的民心就會被自然吸住,兩岸的統一,就會克服當前種種障礙。從一國兩制的爭論中,提升到一國良制的層次,台獨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邱立本說,這是全球中國人的希望,也是北京領袖需要衝破心魔的抉擇。

筆者以為,這次台灣大選,就是北京領袖需要衝破心魔的最佳時機。因為,民進黨魁、智囊都提兩岸統一的政治條件和時間表,這對於大陸的當政者很不利,起碼是不能用反台獨的愛「國」主義來繼續忽悠人民了。

台灣主流民意,既不是「台獨」,也不是「不獨、不統、不武」,而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權制度下的大中華!一旦蔡英文當選總統,就颳了中國大陸當權者的耳光,也刮台灣馬英九和國民黨的耳光。聯想到宋楚瑜也競選總統,他明知自己不能當選卻硬要參選,也許就是因為對中國大陸當權者、台灣馬英九和國民黨太不滿,也想借民進黨的手給他們幾耳光,讓他們清醒清醒。

其實,有的人臉皮厚,有的人唾面自乾,除非兩岸人民都覺醒起來了,這耳光才會叫人臉燙、發痛。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294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0304
沙發
隔岸觀火 發表於 2011-10-4 18:30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1-10-3 18:15
原題:民進黨魁提兩岸統一時間表,颳了誰耳光?

2011-10-04 06:06:14

沒人想兩岸統一,統一是樓主的一項情願。
海外存知彼,天涯若此屏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Hanxin 發表於 2011-10-6 22:42 | 只看該作者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1-10-4 07:15
原題:民進黨魁提兩岸統一時間表,颳了誰耳光?

2011-10-04 06:06:14


據海外媒體報道,最近民進黨創黨元老張俊宏提出了海峽兩岸民主與統一的新角度,並規劃了時間表。他認為目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和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兩岸政策都屬「消極、逃避」的對策。他主張兩岸應實行「一國一制」,就是在民主、法治前提下統一,這才是「真統一」。他強調大陸若真想統一,就實施總統直選,讓台灣提出候選人。

------------有魄力!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