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艦的分類及其功能(上)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1-5-11 0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軍艦(warship),過去也叫兵艦,是指有武器裝備,能在海洋執行作戰任務的海軍船隻。直接執行戰鬥任務的叫戰鬥艦艇,執行輔助戰鬥任務的是輔助戰鬥艦艇(或勤務艦船)。軍艦與民用船舶的最大區別是艦艇上裝備有武器;其次是軍艦的外表一般漆上藍灰色油漆,艦尾懸掛海軍旗或國旗;桅杆上裝有各種用於作戰的雷達天線和電子設備也是軍艦有別於民船的一個標誌。

軍艦中戰鬥艦艇種類最多,它又分為水面艦艇和潛艇兩大類。水面艦艇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艇)、魚雷艇、導彈艇、獵潛艇(艇)、佈雷艦(艇)、掃雷艦(艇)、登陸艦(艇)、兩棲攻擊艦、炮艇等;潛艇則有攻擊型潛艇和戰略潛艇等。輔助戰鬥艦艇又稱勤務艦艇,主要用於戰鬥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它包括:軍事運輸艦船、航行補給艦船、維修供應艦船、醫院船、防險救生船、試驗船、通信船、訓練船、偵察船等。

軍艦按大小分:500噸以下叫艇,500噸-3000噸叫護衛艦,3000-7000噸以上叫驅逐艦,7000-14000噸叫巡洋艦(輕巡1萬噸以下,重巡1萬噸以上),再大叫戰列艦,然後就是航空母艦。戰列艦現在已經沒有了,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己經沒必要那麼大了,最後退役的美國的依阿華級戰列艦(1998年退役),參加過第一次海灣戰爭。潛艇,則不論排水量大小,統稱為艇。戰鬥艦艇的船體線型都是適於航行的流線型。水面戰鬥艦艇,按其航行原理的不同,區分為排水型、滑行型、水翼型和氣墊型。潛艇通常為水滴型或「雪茄」型。

軍艦被認為是國家領土的一部分、移動的國土,在外國領海和內水中航行或停泊時享有外交特權與豁免權。

1、航空母艦

航空母艦(Aircraft Carrier),簡稱「航母」、「空母」,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是一種可以提供軍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軍艦。中文「航空母艦」一詞來自日文漢字。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現代航空母艦及艦載機已成為高技術密集的軍事系統工程。航空母艦的最大缺點:最易受到超低空掠海武器的毀滅式打擊。

  航空母艦一般總是一支航空母艦艦隊中的核心艦船,有時還作為航母艦隊的旗艦。艦隊中的其它船隻為它提供保護和供給。一般航母艦隊會配備1-2艘潛艇,護衛艦,驅逐艦以及補給艦。驅逐艦或航母上搭載反潛直升機、預警機、電子偵察機等。依靠航空母艦艦隊,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的機場情況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航空母艦按其所擔負的任務分,有攻擊航空母艦、反潛航空母艦、護航航空母艦和多用途航空母艦;航空母艦按其艦載機性能又分為固定翼飛機航空母艦和直升機航空母艦,前者可以搭乘和起降包括傳統起降方式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在內的各種飛機,而後者則只能起降直升機或是可以垂直起降的定翼飛機。某些國家的海軍還有一種外觀類似的艦船,稱作「兩棲攻擊艦」,也能搭乘和起降軍用直升機或是可垂直起降的定翼機。按噸位分,有超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9萬噸以上,只有美軍有此類航母,美軍核動力航母均為超級航母)、大型航空母艦(6-9萬噸)、中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6萬噸)和小型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3萬噸以下);按動力分,有常規動力航空母艦和核動力航空母艦。

今天世界上一共有11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阿根廷、法國、義大利、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韓國、英國和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由2座核反應堆和4座蒸汽輪機推動,全長340米,載員6300人,價格50億美元,僅每條船每月的經營開支就要1300萬美元。韓國擁有一艘以「獨島」命名的輕型航空母艦。二戰期間,日本有29艘航母,冠絕全球。中國將於2011年擁有首艘航母。

武器:一般來說,除少量自衛武器外,航空母艦的武器就是它所運載的各種軍用飛機。航母的戰鬥邏輯是用飛機直接把敵人消滅在距離航母數百公里之外的領域,沒有一種艦載雷達的掃描範圍能超過預警機,沒有一種艦載反艦導彈的射程能超過飛機的航程,沒有任何一種艦載反潛設備的反潛能力能超過反潛飛機或直升機,飛機就是最好的進攻和防禦武器,所以無需再安裝其它進攻性武器。但是前蘇聯的航母同時裝備有遠程艦對艦導彈,從這一點來說前蘇聯的航母是航母與巡洋艦的混合體。

艦隊:航空母艦從來不單獨行動,它總是由其它船隻陪同下行動,合稱為艦隊,又稱為航空母艦戰鬥群。這些陪同船隻包括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等,它們為航空母艦提供對空和對其它艦隻以及潛艇的保護。此外艦隊中還有潛艇做偵察和反潛任務。供給艦隻和油輪擴大整個艦隊的活動範圍。此外這些艦艇本身也可以攜帶進攻武器,比如巡航導彈。

中國首艘航母「瓦良格」號可能將於今年7月1日正式下水,它將安裝相控陣雷達和地對空導彈,成為一個比美國目前的航母更加獨立的作戰平台:美軍航母通常需要宙斯盾導彈巡洋艦提供保護。「瓦良格」號航母的整修工作已將近完工,它的殼體已被塗上中國海軍的標準顏色。1992年,中國花費2000萬美元從烏克蘭購置了這艘航母。「瓦良格」號航母長302米,寬70.5米,滿載排水量達6.7萬噸,速度29-31節,能容納多達50架不同種類的飛機:可能包括俄制蘇-33戰機及其艦載改良版(殲-15)、中國製造的艦載機以及反潛直升機、預警直升機。

此外,中國現已開始研發中國的第一代航母--雪艦系列。預計從雪艦1號至雪艦6號共計6艘。為排水量80000噸級至100000噸級的航母,艦長350米,寬86米,高78米。配上下5層機庫,配備14各大型升降機。使用蒸汽彈射器。可同時裝載標準艦載殲擊機中隊兩個、標準艦載強擊機中隊1個、輕型艦載轟炸機5架、標準艦載加油機5架、艦載直升機3架、艦載特種飛機8至18架。中型艦載運輸機一中隊或輕型艦載運輸機2-3中隊。海軍首艘航母將於2015年下水,到2020年時,將建立起航母艦隊,裝備與我國海軍航空兵編隊。而首艘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會在2020年下水。

2、戰列艦

戰列艦(Battleship,或又稱為戰鬥艦,戰艦)是一種以大口徑火炮的攻擊力與厚重裝甲的防護力為主要訴求的高噸位海軍作戰艦艇。由於這種軍艦自1860年代開始發展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末期逐漸式微為止,一直是各主要海權國家的主力艦種之一,因此在過去又曾經一度被稱為主力艦,但由於近代以來戰列艦的戰略地位被航空母艦和彈道導彈潛艇所取代再也不是艦隊中的主力,因此這樣的稱呼方式也相對失去了意義。戰列艦是人類有史以來創造出的最龐大、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在其極盛時期--20世紀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列艦是唯一具備遠程打擊手段的戰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軍強國的重視。

戰列艦一般在30000頓以上,主炮一般在360以上(某些條約艦的口徑會小些,但也會在320以上),艦隊主力;戰列巡洋艦的標準較為模糊,總的來說噸位介於巡洋艦與戰列艦,巡洋艦的防護與速度,戰列艦的火力。不過很快被認為不實用而被淘汰。英國的「胡德」號就是戰巡。

3、巡洋艦

巡洋艦(Cruisers)是在排水量、火力、裝甲防護等方面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面艦艇,巡洋艦擁有同時對付多個作戰目標的能力。歷史上巡洋艦一開始是指可以獨立行動的戰艦,而與此相對的驅逐艦則需要其它船隻(比如補給船隻)的幫助。但是在現代這個區分已經消失了。導彈、火炮、魚雷等武器。有些巡洋艦可攜帶直升機。按動力裝置分為常規動力巡洋艦(動力裝置多採用蒸汽輪機)和核動力巡洋艦。隨著海軍航空兵的崛起,巡洋艦的地位日漸衰落。在現代戰爭中巡洋艦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它們的作用完全被驅逐艦代替。

巡洋艦的排水量一般在0.8萬噸-2萬噸。重巡洋艦:10000-15000噸左右,主炮在200 MM以上300 MM以下(8英寸炮以上);輕巡洋艦:5000-10000噸左右,主炮在200 MM以下150 MM以上(8英寸炮以下)。任務:防空,保護主力艦(戰列艦,航母)只不受驅逐艦的魚雷攻擊,遠洋護航(輕巡洋艦),遠洋破襲(重巡洋艦),攻擊敵主力艦(重巡洋艦),作為主力艦使用(重巡洋艦)。

4、驅逐艦

驅逐艦(chaser)是一種多用途的軍艦,19世紀90年代至今的海軍重要的艦種之一,是以導彈,魚雷,艦炮等為主要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軍艦。它是海軍艦隊中突擊力較強的艦種之一,用於攻擊潛艇和水面艦船,艦隊防空,以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襲擊岸上目標等,是現代海軍艦艇中,用途最廣泛、數量最多的艦艇,有「海上多面手」稱號。

  驅逐艦是一種裝備有對空、對海、對潛等多種武器,具有多種作戰能力的中型水面艦艇。它的排水量在2000-9000噸之間,航速在30-38節(一節=一海里/小時=1.852公里/小時)左右。驅逐艦能執行防空、反潛、反艦、對地攻擊、護航、偵察、巡邏、警戒、佈雷、火力支援以及攻擊岸上目標等作戰任務,有「海上多面手」稱號。主炮在150 MM-100 MM(多數為125)。任務:防空,反潛,佈雷,預警,對敵主力艦進行魚雷攻擊,近海巡邏,遠洋護航(3000噸以上由遠洋能力的)。

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分類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驅逐艦的主要武器為火炮,滿載排水量大都在1000-1300噸,所以當時沒有嚴格的分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隨著海軍艦艇武器裝備的發展,特別是潛艇和魚雷的廣泛應用,驅逐艦要擔負各種不同的任務,於是出現了海洋驅逐艦、艦隊驅逐艦、驅逐艦、護航驅逐艦等類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驅逐艦進入了現代化階段,導彈、艦載直升機同艦炮一樣成了艦上的主要武器。到了70年代中期,人們按噸位把排水量7000噸以上的驅逐艦劃為巡洋艦,把排水量3000噸以下的艦隊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劃為護衛艦,把排水量3000-7000噸的各型驅逐艦統稱為驅逐艦。

目前,一般按用途把驅逐艦分為導彈驅逐艦、反潛驅逐艦和多用途驅逐艦等。現代驅逐艦裝備有防空、反潛、對海等多種武器,既能在海軍艦艇編隊擔任進攻性的突擊任務,又能擔任作戰編隊的防空、反潛護衛任務,還可在登陸、抗登陸作戰中擔任支援兵力,以及擔任巡邏、警戒、偵察、海上封鎖和海上救援等任務。艦體空間增大艦上條件逐步改善,現代驅逐艦的艦員們也不再象其前輩那樣,在簡陋而狹窄、顛簸劇烈的艙室中用他們的英勇和膽量經歷艱苦的磨難,而是在舒適的封閉的艙室中值勤,利用自動化技術操縱他們的戰艦。驅逐艦從過去一個力量單薄的小型艦艇,已經成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軍艦。除了名稱留下一點痕迹之外,驅逐艦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短小靈活的特點。

5、護衛艦

護衛艦(frigate)是以艦炮,導彈,水中武器(魚雷、水雷、深水炸彈等)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輕型軍艦。它主要用於反潛和防空護航,以及偵察,警戒巡邏,佈雷,支援登陸和保障陸軍瀕海翼側等作戰任務,又稱為護航艦。在現代海軍編隊中,護衛艦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於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隻。護衛艦和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一樣,也是一個傳統的海軍艦種,是世界各國建造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參戰機會最多的一種中型水面艦艇。目前護衛艦按排水量的大小可分為中型護衛艦(1000-3000噸)和小型護衛艦(600-1000噸)兩種,按使命可分為反潛型、對空型和對海型三種。

6、護衛艇

護衛艇(escort boat)又叫炮艇、巡邏艇,以導彈和小口徑艦炮為武器,用於海岸巡邏、護航的小型水面艦艇。艇上裝備的主要武器有37-76 MM單管或雙管艦炮1-2座,機槍數挺,以及深水炸彈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護衛艇的排水量為25-100噸,航速約25節。現代護衛艇,排水量有的達到500噸,水翼護衛艇的航速可達到50節,裝備有速射自動炮、深水炸彈、聲納、雷達、紅外探測儀等先進設備。

7、登陸艦(艇)

登陸艦(landing ship),又稱坦克登陸艦、兩棲艦,它的排水量600-10000噸,可載坦克幾輛至幾十輛和士兵數百名。它的續航能力一般為200-6000公里,航速20-40公里/小時,這就使登陸部隊可從出發地直抵登陸點灘頭,無需中途換乘,大大簡化和強快了登陸過程,其登陸作戰能力比登陸艇大為增強。

塢式登陸登陸艦,又稱船塢式登陸運輸艦,它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和在太平洋島嶼實施登島作戰而道德研製成功的。塢式登陸艦內有一個或兩個巨大的塢室,在艉或艏部有一活動水閘,水閘打開,艉(艏)部分沉入海水中,裝載的登陸艇或兩棲車輛可從塢室駛出。現代塢式登陸艦的滿載排水量一般在萬噸左右,航速30-40公里/小時,可載10-22艘各類登陸艇或20-80輛兩棲車輛。有的還設有直升機平台,載運直升機數架,可實施機降登陸作戰。

登陸艇是運送登陸兵及其武器裝備在岸灘直接登陸的登陸作戰艇只。可在由岸到岸登陸中,輸送登陸兵、車輛、坦克和物資直接登陸;或在由艦到岸登陸中,作為換乘工具。

  按主要裝載對象分為人員登陸艇、車輛登陸艇和坦克登陸艇等。按排水量和裝載能力分為小型、中型和大型登陸艇。小型登陸艇,滿載排水量10-20噸,續航力約100海里,能裝載登陸兵30餘名或物資3噸左右。中型登陸艇,滿載排水量 50-100噸,續航力100-200海里,能裝載坦克1輛或登陸兵200名或物資數十噸。大型登陸艇,滿載排水量200-500噸,續航力約1000海里,能裝載坦克3-5輛或登陸兵數百名,或物資100-300噸。目前,小型登陸艇正向著氣墊艇的方向發展。

  登陸艇的航速多在12節以下。艇首設有與艇同寬的首門兼跳板。裝載艙為敞開式。裝備有機槍或小口徑艦炮。吃水淺,機動靈活,可深入到登陸艦不能到達的淺水區和岸灘登陸;但續航力小,航速低,耐波性差,活動範圍受到限制。

8、導彈艇

導彈艇(missileboat)在海軍艦艇中出現最晚,是以艦對艦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小型高速水面艦艇。可對敵大、中型水面艦船實施導彈攻擊,也可擔負巡邏、警戒、反潛、布雷等任務。導彈艇噸位小,航速高,機動靈活,攻擊威力大。排水量為數十噸至數百噸,航行速度30-40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能力500-3000海里。艇上裝有巡航式艦對艦導彈2-8枚,20-76 MM艦炮2座,以及各種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和艦對空導彈等。此外還有搜索探測、武器控制、通信導航、電子對抗和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導彈艇的性能特點與魚雷艇基本相同,但由於導彈在攻擊距離,攻擊準確性和突然性等方面遠優於魚雷,所以導彈艇具有更強的戰鬥力。

導彈艇自20世紀50年代末問世以來,在第三次中東戰爭及其以後的局部戰爭中得到廣泛運用,戰果顯赫,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目前各國海軍裝備導彈艇的排水量大多在60-300噸之間。現代導彈艇有的採用水翼和氣墊等新技術。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6: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