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曾經有那樣一些知識精英……

[複製鏈接]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2-20 0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曾經有那樣一些知識精英……
郭松民
2011-02-19
  
兩年前,錢學森去世時,有網友在跟帖中深情地寫到:「感謝錢老,他帶給了一個民族安全感!」

這個判斷當然不能算是非常全面的,因為中國人民安全感的獲得,首先來自於新中國的成立,毛主席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以及人民軍隊的強大等因素,但是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代愛國知識精英,毅然放棄在海外舒適優越的生活,返回百廢待興的祖國參加建設,並在他們的積極參與下,新中國在成立后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裡,就建成了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六大工業國,並且擁有了「兩彈一星」等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中國自近代以來不斷被入侵的百年噩夢被一掃而空——這些成就的取得,錢學森等知識精英確實是居功至偉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網友的判斷又是非常有道理的。

近期正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以紀實的風格,全景式地展現了這一段催人奮進的歷史,儘管不無細節瑕疵,但該劇仍然比較真實地反映了新中國「兩彈一星」研製時的國際國內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比較真實地記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開國領袖們與錢學森、郭永懷、王淦昌、鄧稼先、王永志等一大批新中國傑出科學家們的不朽功勛。在今天電視熒屏上充滿了誨淫誨盜的作品,「無床不成戲」的大背景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應當說是一部十分難得的優秀電視劇。

「中國一定要強大」——這一判斷可以說是中國的「近代史共識」,被買辦階級之外的中國所有其他社會階層所共同接受。這一共識的形成,主要來自於中國自1840年以來不斷遭受西方列強入侵的慘痛歷史。其基本規律是每遭入侵必戰敗,每戰敗則必割地賠款,泱泱大國的首都居然平均每隔40年左右就要被外國軍隊佔領一次(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佔領北京,中國賠款四萬萬兩白銀;1938年,日軍佔領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在中國不能有效保衛自己安全的基本態勢下,中國人民的自由權、生存權、發展權等一切權利,都無從談起。

如何才能使中國強大?中華民族的有識之士進行了艱辛的探索,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這些探索都失敗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尤其是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後,中國選擇了一條「高積累,低消費」(1970年,中國的消費率只有63%,積累率達到37%,而同期印度的消費率為78%的產出,積累率22%),優先發展重工業和軍事工業道路。這一選擇,是對「近代史共識」的積極回應,也是當時中國被西方列強封鎖和武力威脅的時代背景下的最優選擇。

中國通過「高積累,低消費」的方式,如前所述,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就建成了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這一歷史任務的完成,堪稱中華民族歷史上繼長城、大運河之後的第三個「千年工程」——如果說長城使得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農耕民族,能夠在自己的文明完全成熟起來之前,抵禦住游牧民族的入侵,不至於湮滅在漫漫歷史長河之中,大運河使得中國南北之間從地理、經濟和文化上真正聯為一體的話,那麼新中國建立起獨立完整,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就使得中華民族在西方主導的世界體系中站穩了腳跟,獲得平等一員的資格,並為最終改造這個體系,為人類文明開闢新的道路,創造了前提!至於「兩彈一星」的積極意義,就更是毋庸贅言了。

實現「近代史共識」,不是沒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普遍貧困」,即消費水平的普遍低下,在一些特殊的歷史時刻,甚至需要勒緊褲帶。出現這種情況,不是什麼計劃經濟不利於生產力發展的結果,而是我們主動選擇的結果,因為非「低消費」,就不能實現「高積累」,就不能快速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由於中國實行的是「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制度,不僅工人、農民承擔了「低消費」的代價,精英也承擔了低消費的代價。

面對這樣的狀況,精英們的反應是不一樣的:以錢學森為代表一大批新中國傑出科學家,欣然接受了這一選擇,他們把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看的高於一切,重於一切,他們甘願付出個人的享受,甚至健康和生命,當然他們也感受到了別人所不曾感受到巨大幸福,比如當蘑菇雲在沙漠上高高升起,當「東風」系列導彈拔地而起,當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巡遊太空,播放「東方紅」樂曲的時候……,《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就生動地再現了他們選擇、他們的奮鬥、他們的幸福!

但也有不少知識精英,主要是人文知識分子,始終無法理解「高積累,低消費」的戰略選擇,他們的視野里只有自己的舒適、情調、享樂,他們對自己生活水平的相對下降始終耿耿於懷,他們一直留戀三十年代上海租界里的生活,他們對個人境遇的關心超過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心。新中國成立后的歷次政治運動,無不帶有改造知識分子的內容,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出發點,無非是想讓他們超出個人得失的狹隘眼光,認同國家民族的大目標,把個人的利益和人民大眾的利益結合起來,但很遺憾,這些努力看起來沒有取得成功,「傷痕文學」、「牛棚文學」就是這些知識精英對這段歷史的反映,在他們灰暗的眼光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里的那段凱歌行進的歷史,也是無比灰暗的。

到了今天,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錢學森那樣的知識精英,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他們是高山,而傷痕文學們只是高山腳下的一坯黃土!電視連續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肯定了錢學森們作為高山的地位,為新一代知識精英如何選擇提供了榜樣,因此是值得歡迎的。

71

主題

2115

帖子

7973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973
沙發
566 發表於 2011-2-20 05:49 | 只看該作者
寫的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442

帖子

56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61
3
想不出名a 發表於 2011-2-21 00:13 | 只看該作者
錢那一批人是在青天白日旗飛揚時培養出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90

主題

1萬

帖子

741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416
4
 樓主| 掏光養賄 發表於 2011-2-21 05:02 | 只看該作者
想不出名a 發表於 2011-2-21 00:13
錢那一批人是在青天白日旗飛揚時培養出來的。

說得非常正確!
老毛那一代,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