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物價上漲是因為美國「印鈔票」嗎?

[複製鏈接]

4607

主題

1萬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至尊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4005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ylelong 發表於 2010-12-1 01: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務院17日發表聲明,承諾將使用行政手段抑制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為貧困人群提高福利支出,減輕價格上漲對其生活的衝擊。外媒稱,這份聲明顯示出中國政府對通脹可能引發社會動蕩的擔心。20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政府此次穩定物價和保障中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的措施涉及16個方面,穩定物價主要從保障農產品供應、降低流通成本以及價格監督方面入手,並重申「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國務院協調下,各大部委聯合打出平抑物價的「組合拳」。中國政府鐵腕出擊力壓物價的行動,特別是可能重啟行政手段直接干預物價的舉措,引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

物價上漲 內因與外因的爭論

隨著美國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屢遭抨擊,中國老百姓把物價上漲歸咎於美國的「印鈔票」行為。法新社11月18日採訪了一些中國老百姓,在北京一處人聲鼎沸的農貿市場里,詹鐵惠(音譯)在抱怨蔬菜漲價的同時稱:「中國通貨膨脹的根源就在美國那裡,他們印了太多的鈔票。所有東西的價格都比去年明顯漲了不少。」由於10月份的通脹率上漲幅度創下兩年來的新高,中國消費者對物價進一步攀升的恐懼感顯著增加。

物價上漲令一部分中國老百姓不得不降低生活標準。現年50歲的溫新平(音譯)表示,蔬菜的價格比去年貴了不少,他被迫減少了服裝及其他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他說:「日子真的不好過,在過去一年裡,物價上漲了20%到30%,我很著急。」中國已出現一種新的人群——「海豚(囤)族」,「海豚」們為了避免物價進一步上漲,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

另一方面,也有專家認為,物價上漲的根源在中國央行,認為是央行超發人民幣引發通脹。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靈坦言:「過去一段時間,央行存在貨幣超發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採用了『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張健華否定了這一說法,他表示,所謂「央行超發貨幣引發通脹」的說法沒有依據。

而中美兩國在通脹問題上也不停「過招」,據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中國政府已發出警告,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導致發展中經濟體出現通脹和泡沫。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並不認可這種說法,他於11月19日反戈一擊說,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通過人為壓低本幣匯率,正在放任其經濟走向過熱,使貿易失衡得不到調整,並造成了他所謂的冷熱不均的「雙速復甦」,而這樣的復甦是不可持續的。他警告說,這樣的「匯率低估策略」對於自身和整個世界經濟來說都構成了「重大不利」。


結構性調整才能治本

中國資深媒體人胡舒立則於近日撰寫評論稱,中國面對廣義通貨膨脹風險,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前,在導致通貨膨脹的各種原因之中,美聯儲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正是重要外因。但也應當承認,即使沒有外資流入因素,中國的通貨膨脹也已相當明顯。她表示,「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此次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重啟,中國從美國政策中受到衝擊,正與人民幣缺乏彈性匯率機制直接相關。

同時,她也認為,政府出台打壓物價的一系列「組合拳」,只是周期性措施。要化解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及流動性過剩帶給中國經濟的風險,根本的解決之道還在於艱苦的結構性改革。這一改革具有國內和國際兩層含義。從國內來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是使中國經濟抵禦外部衝擊、保持平穩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從國際層面來看,中國應積極參與后危機時代的以G20為代表的國際治理,力圖改變國際經濟秩序、特別是國際貨幣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同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步伐,在未來的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據重要一席。 

外媒:「調控物價是重回計劃經濟」

且不論導致中國物價上漲的「罪魁禍首」是誰,外媒對中國政府以行政手段調控物價的實際效果也普遍持懷疑態度。

路透社一篇專欄文章認為,此舉無異於重回計劃經濟時代。計劃經濟中控制物價相當容易,但目前中國擁有數以千萬計的私營超市和市場交易商,要控制超市貨架上的商品價格可不像控制汽油價格那麼簡單,零售商將尋找多種方式保證他們的利益。在一些分析師看來,行政措施或許不會對抑制漲價起多大作用,甚至有可能使情況惡化。控制價格往往會導致囤積現象或迫使商品生產商降低供應量。


「對通脹嚴重程度不必過慮」

儘管中國消費者對物價未來走勢憂心忡忡,但一些專家也認為,不應過分高估本次通貨膨脹的危險性,路透社分析,中國的通脹遠未達到失控的地步,真正風險在於,如果外界認為政府對通脹無所作為的話,通脹預期可能失控。近日公布的各項舉措旨在化解這種想法,顯示出官方清楚民眾對於食品價格普遍不滿,一旦有必要,政府將隨時採取更有效的行動。

投資銀行高盛最新發布的報告也稱,過去兩年,中國政府應對經濟波動的反應速度明顯提高,在對政策進行調整時又有加大出手力度的傾向,因此,中國經濟持續高通脹的風險很低,當前的高通脹只是暫時現象。

當然,通貨膨脹也不全然是壞事,至少對於「房奴」們來說,每月的房貸壓力就會變相減輕。

(ZT)

生活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幸福是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今天我們的生活如何,感受如何,取決於我們自己用什麼樣的眼光和態度來看待這個世界。

Thumbnail view only, Click to view original image. Images may be subject to copyright. Learn More
周末魚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6: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