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交政策雜誌:美國告別最輝煌大外交期

[複製鏈接]

478

主題

1432

帖子

62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2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沒事閑逛 發表於 2010-2-15 00: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年02月12日 08:23 環球時報
  美國告別最輝煌大外交期 全球公域體系維護更難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2月9日報道,在中國崛起之前,俄羅斯捲土重來之前,巴西成為金磚四國成員之前,美國一直採取大外交策略,那幾乎是美國外交最輝煌的日子。但是今天美國外交似乎受到挫折,也慢慢出現妥協,美國在國際峰會上的影響力也在下降。分析家稱,隨著世界地不斷改變,美國的外交也必須順應潮流,「冷戰」時代的大外交已經過時。
  華盛頓伍德羅-威爾遜研究所的學者亞倫-米勒最近在其文章《外交終結》一文中指出,自從華沙條約組織和北約成立的那天起,美國的外交雄心就在不斷縮水。但美國智囊團——新美國安全中心外交專家亞伯拉罕-鄧馬克認為,美國外交政策的轉變尤其必然性。今天的世界更微妙,挑戰也比過去更多更複雜。冷戰時代外交官必須注重顯著的外交戰略,而今天的談判者必須更加註重細節。換句話說,世界已經發生改變,美國的外交也必須順應潮流跟著改變。
  米勒還認為,美國1945年到1991年的外交政策中充滿了矛盾,有如越南戰爭這樣的災難,但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包括馬歇爾計劃和北約組織的創建。但在過去16年間,美國外交成績平平,從索馬利亞到巴基斯坦,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充滿了各種失敗。鄧馬克反駁稱,米勒沒有對過去16年美國取得的成就進行仔細審查。他沒有注意到在美國領導下,北愛爾蘭和波斯尼亞分別簽署了和平條約,他忽略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北約擴張和抑制利比亞核武器的成功。儘管這些成就不能與馬歇爾計劃相提並論,但美國並未變弱,它只是變得更聰明。
  在冷戰早期,大外交策略確實很成功。當時,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國務院政策計劃辦公室主任保羅-尼茲、美國駐蘇聯大使喬治-坎南,都將蘇聯看做頭號對手。創建北約組織和實行馬歇爾計劃都是大規模的、直截了當的行動,符合當時美國大規模的、直截了當的圍堵戰略。美國在發展和維持健康的國際體系方面也非常成功,全球化本身就是美國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在美國領導下,解除了貿易壁壘,開始出現超越國家主權和管轄範圍的「全球公域」體系,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核不擴散條約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創建。現在這些「戰鬥」還沒有結束,但它們對今天的全球穩定和繁榮意義非凡。如果艾奇遜、尼茲以及砍南能夠看到今天的世界,他們一定會取得的巨大勝利而歡呼。
  儘管取得了這些勝利,但美國面臨的挑戰也在日益增加,這就需要重塑美國外交。亞洲正在崛起,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全球公域」體系的維護比以前更難。全球化幫助全球數百萬人擺脫貧困的同時,也讓一些國家或者非政府機構更容易獲得破壞性技術,幫助他們發動網路戰爭和生化戰爭。世界各國可以自由和平地追求他們的利益,但同樣讓他們更容易互相攻擊。
  我們正在目睹的不是外交的終結,而是美國正嘗試努力適應它所創造的這套體系。馬歇爾計劃和北約組織創建尤其特定歷史背景,但是在日益形成的、更複雜的多極化新世界中,卻效果有限。未來依然需要一些重大外交舉措,特別是在貿易和氣候變化方面。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好的外交將意味著外交、軍事、經濟以及對抗世界挑戰軟力量的細緻綜合。這也就意味著,要想保持美國人的利益,美國必須在政治和經濟上更多參與到世界事務中來。在經濟危機之後,應對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更不容易。
  最後,外交根本不存在大或者小的問題,而與世界應該是什麼樣有關。華盛頓看到的今天的世界與冷戰時期的完全不同,因此美國的外交策略也要與以前有所差別。(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雪報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