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量網友成「反孔精英」,中國電影何去何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核心提示:《孔子》2693人投票,67.1%給了一星的「很差」。 《阿凡達》78269人投票,67.6%的人給了最佳的「力薦」,平均9.2分。強行讓這樣的電影給3.9分的《孔子》讓路,真無語……
  
  今天在新東安的百老匯影城裡看到,七個放映廳中有四個仍在放3D《阿凡達》,其餘三個在放《孔子》、《鄰家特工》和《名偵探柯南》。聽說2D的《阿凡達》下線是為了給《孔子》讓路。其實2D下線不會對《阿凡達》造成任何影響,因為觀眾去影院就是奔著3D《阿凡達》去的。這個已接近8億票房的外來文化物種絲毫沒有呈現強弩之末的勢頭,反而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依然是場場爆滿。看來票房突破 10億也未必不可能。
  
  買票看《阿凡達》的人絡繹不絕,而看《孔子》的卻屈指可數。意外的是有一家三口買了《孔子》的票,令人迷惑。《孔子》的導演不就是擅長拍《XX大帝》和《XX王朝》的女導演嗎?指望她能弘揚什麼中華文化?
  
  如今的票房就說明了一切。
  
  孔子的思想傳到現在,除了那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還能給人們留下什麼呢?我就納悶了,這一句類似於「吃飽了不餓」的廢話怎麼就成了經典了?
  
  以至於會見外賓時也要引用一下。虧了還有這樣一位文化老祖宗,可以追溯一下,能讓我們以文化大國自居,作為炫耀的資本,來嘲笑一下沒有文化的好萊塢。如果沒有他,我們再往前追溯到第一個直立行走的非洲古猿人,那我們現在恐怕要對索馬利亞海盜高山仰止了。
  
  算了,不胡思亂想了,我快步走向售票處,240元買了兩張《阿凡達》,加入了文化漢奸的滾滾洪流,為那本已燃燒不止的票房火上澆油去。
  
  來源網路。
  
  相關閱讀:
  
  電影《孔子》首映果然不出我所料  
  
  我今天一早起床,上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電影《孔子》的首映票房,結果是在騰訊網上看到了其首映票房一般般,根本沒人看,偶爾有些看的,大概是奈不住他們久違的心理寂寞去打發一下時光吧。果然不出我所料,這部可憐的電影終於創造了人類電影觀眾的最低紀錄,我為我自己沒有失信於人而感到慶幸。
  
  其實這完全是可以理性分析與判斷的,從社會經濟消費的人們的心理因素,時代因素去分析,得出的都是我的判斷結果,這部片子如果放在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代,或許會大有人看,但如果放在那個時代,片子把孔子拍成文武雙全,文韜武略樣樣精通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則必然會遭到人們的唾棄,還功夫了得,這符合歷史的真實嗎?一個沒落的迂腐儒巫師怎麼可以突然發奇想打造成這樣的境界呢?如此,董仲舒的苦心要被這一部電影給打得個落花流水噢。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影迷為何要這樣對待《孔子》?
  
  電影《阿凡達》在國內被觀眾狂熱追捧已不是新聞,其票房也早已打破國內歷年票房紀錄。在各大電影院,幾乎所有放映廳都在放映該片。從這個角度講,我其實並不反對有關部門採取一定的調控措施。畢竟,在此情況下,各影院出於逐利目的,已經很難做到對各影片一視同仁。保護國產電影在世界各國都是征服職責之一,在特殊情況下,中國的電影管理部門以行政權力予國產片以適當關護也無可厚非,沒必要拿什麼「市場自然淘汰行為」打掩護。
  
  關護《孔子》沒錯,但問題的關鍵是,這種關護要合理、適當。《阿凡達》獨霸院線大部分銀幕固然有壓垮國產片的可能,但有關部門一刀切地下檔2D版則更有應對過度之嫌。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內地銀幕數量雖然已經達到4723塊,但其中的3D銀幕不過700塊,IMAX-3D銀幕更是少得可憐,全國僅有區區11塊!把《阿凡達》的2D版下檔,等於把中國大部分銀幕都「通知」劃撥給《孔子》。這不但損害了院線的收益,更傷及廣大消費者。在沒有3D銀幕的中小城市,人們喪失了觀賞《阿凡達》的機會,事實上,相當多的家庭計劃等待孩子本周末考完試,正式放假后,作為「獎勵」,合家觀賞此片,這些孩子雖然沒有看過電影,但通過課間的「討論」,其實已經對「哈利路亞山」、「六腿馬」「納威人」這些童話元素非常熟悉,如數家珍。現在這些食言的父母不得不向白做了半個月美夢,喊著「你們騙人」的孩子去解釋國家為什麼要這樣做,以求原諒,而且他們自己也沒有看成。另外,也許為了省錢或者圖清靜,許多人有在檔期快結束看電影的習慣,比如基本上所有的退休老年福利場都是在檔期最後。許多老年人拿著只有在檔期後半段才有效的優惠卡一直在等待著,同時避開觀看狂潮。他們和許多正放假和返家的大中學生也許也會錯過此片。在大城市,無論是想省錢的觀眾,還是身體原因不適合或不願意看3D的一些中老年觀眾,也不得不被"3D",為《阿凡達》支付更多鈔票——3D票價要比2D貴。
  
  過分的關護對《孔子》的票房也未必有利。本來兩部影片毫不相干,題材也相差甚遠,但現在卻在影迷中造成了對立情緒,人們疑問:幸虧《孔子》沒有 3D版本,否則《阿凡達》豈不全都得下檔?而這種不滿情緒無疑會影響到人們對《孔子》的熱情。在一線城市,《阿凡達》的2D上座率確實持續下滑,各院線本來就考慮《孔子》上線的時候,大部分2d廳都將排給《孔子》,現在行政方卻一廳都不願意給《阿凡達》,以圖斬草除根,確實是多此一舉,恰恰適得其反。對於 「無辜」的《孔子》,票房本來寄希望能突破三億,如果最終票房不能達到兩億,則肯定和影迷的這種抵觸情緒有關。這次真的怕是史上首次-你呵護它,卻害了它。
  
  關愛國產電影理所當然,但一定要行之有道,國家本來就有一系列保護國產片的法律法規,依律而行即可。否則,就很可能給人留下濫用權力牟利的嫌疑。在《阿凡達》整個放映期間,朝規夕改的事情已經不止一次,而其中多半牽扯到經濟利益。影片本來要在1月2日元旦假期開映,卻突然被改到1月4日,短短兩天,就為之前放映的《三槍》、《十月圍城》爭取到數千萬票房收入。而這次預計將因為斬殺《阿凡達》2D版獲利的《孔子》,其投資方與《十月圍城》一樣,都是有檔期安排大權的ZY集團公司。同樣道理,在香港和歐美都快下檔的《大偵探福爾摩斯》本來是提前《孔子》三天上映,現在則上映仍然無期,相信要等到《孔子》票房走盡。
  
  除此之外,《孔子》劇組和發行方在宣傳中的許多言論令人遺憾,似乎和儒家的寬容思想並不吻合,比如編劇怒罵專家,演員調侃不流淚的記者 「不是人」等等,這些不恰當的言論也加強了影迷的這種情緒。《孔子》的導演胡玫說:「《阿凡達》強制下線,我沒有聽到院線接到確切的消息!我覺得是《阿凡達》自己在炒作。這片子我也看了,除了特技外沒有任何印象,就記得那些小精靈在我面前飛來飛去,沒有回味的地方。《孔子》不同,值得看3遍、4遍,我自己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覺,都會哭。「2D版《阿凡達》好像沒什麼人看了,它也應該下線了。如果不是《孔子》,也到了其他國產片上映的春節檔了,也不能無限期地放映《阿凡達》。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個通知,作為一個電影人,我會感覺很溫暖,我希望zf 能夠保護我們的國產電影。大家都應該去影院看一看這部影片。」「我相信起碼在山東,這部影片的票房就應該過億 」,在《阿凡達》已經狂掃7億人民幣票房的時候(1月21日太平洋數據:《阿凡達》:7.091億(1.043億美元),超越俄羅斯排全球第2),基本上全國願意出門看電影的人都拿出了鈔票,踏入影院,去觀賞《阿凡達》,而且《孔子》已經得到了國家的照顧,排片佔據優勢,本就生不逢時,出言更應該謹慎,這番貶損對手強抬自己的輕巧言論經媒體放大播出后,怕是很不恰當,也是令人反感的。一句話:這當口,《阿凡達》你敢惹啊!?
  
  中國電影的市場化已經走過了許多年頭,《無極》《夜宴》《黃金甲》《十面埋伏》《三槍》等等,這些不重質量只重票房的「大片」口碑一個賽一個差,卻總在管理層同樣方式地呵護下,包裝炒作得漂漂亮亮,涉嫌偽報巨額投資,強行賀歲,創造超高票房。這些和《變形金剛》《2012》《阿凡達》賣同樣票價的國產大片,已經讓被忽悠的影迷憋了許久的氣,快到了報復性爆發的時刻。相比較好萊塢的電影,這些進口片子都是扎紮實實的,無論特技還是故事都令人滿意。其宣傳和反應是相吻合的,很少有出場時罵人的情況。那年,《達芬奇密碼》強制被下線的時候市場沒有反應,但這次再也不能暗渡陳倉,君不見輿情滂湃,各個影視網站論壇蜂擁而來大批「脾氣暴躁」的「反孔精英」,「我沒看過我就是來打一星的」,專業網站豆瓣上的影片評分被這些情緒化的一星狂轟濫炸而壓制的喘不過氣。這些都應該引起電影管理層的重視,下次,我們能不能更藝術的調解市場?而對於國產大片特別是瞎編的古裝大片(每每是大片=爛片),已經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時候。誰也不想讓國產電影市場,回到《甲方乙方》和《英雄》以前。電影界需要知道:影迷一旦很生氣,後果就會很嚴重。轉自豆瓣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