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媒體的公信力與新聞的真實性

[複製鏈接]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8-7 0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  楊  冰

  說起媒體的公信力,馬克思的這句話常被引用:「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沒有這種條件,報刊就會完全萎靡不振」;而另外一句話:「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更是媒體人耳熟能詳並常念叨在嘴邊的。

  堅持新聞的真實性,是對媒體和媒體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可是,現實生活中屢屢見諸報端、流傳於廣播電視的假新聞,又往往讓我們不得不問一句:難道有的媒體人連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了嗎?
  今年4月15日《新京報》針對前一日有媒體報道「國家出版總局」將按照電視每分鐘2.5元、廣播每分鐘0.3元(暫定)標準收取音樂版權費一事,採訪了國家版權局有關負責人,該負責人稱:廣播電視徵收音樂版權費標準未定,而且這個費用也並非由版權局制定和收取。

  同日的《新京報》還報道了另外一個關於「假新聞」的消息:新聞出版總署辦公廳印發文件,通報《京華時報》等6種報紙刊載嚴重失實報道的處理情況。新聞出版總署已責令6家報紙公開道歉,澄清新聞事實,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負責人的責任……

  這樣一些有關「假新聞」的消息讓我們感嘆:假新聞的胃口越來越有增大的趨勢,已經不滿足於編造一些小消息,而開始自作主張「替權威部門說話」了,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衛生、教育、科技等各個方面。這些假新聞要麼是空穴來風,要麼是誤讀文件,要麼是小道消息,要麼是一面之辭,而且其表現形式越來越逼真,越來越靈活,也越來越具隱蔽性和迷惑性。假新聞泛濫,媒體公信力何在?

  那麼,造成新聞失實、假新聞泛濫的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其根源不外乎媒體的商業化追求和記者的責任缺失。

  一方面,媒體受利益驅動,置媒體公信力於不顧,隨意編造所謂「賣點」新聞。假新聞大都是「爭奇獵怪」之作。為了經濟利益,個別媒體將真實性原則讓位於所謂「轟動性」,為了「抓住受眾眼球」,把假的說成真的,把黑的說成白的,總之是捕風捉影,胡編濫造,無中生有,炮製出聳人聽聞的「獨家新聞」、子虛烏有的「最新消息」、添油加醋的「追蹤報道」……以此作為嘩眾取寵的「賣點」。

  另一方面,一些媒體記者作風漂浮,責任缺失。有些新聞工作者在採訪過程中,不做艱苦的深入調查,或滿足於做「賓客」型記者,熱衷於滾輪子、趕場子、端杯子、拎袋子,忙於應酬;或滿足於做「秘書」型記者,常跟在領導後面,滿足於聽彙報,抄材料;或滿足於做「商販」型記者浮光掠影,道聽途說,不到現場,只會當「二傳手」。在新聞寫作過程中,有的為了拔高思想,添枝加葉,合理想象,任意渲染,稿件發表后造成惡劣影響;有的對一些政策規定似是而非,若明若暗,在一些稿件中胡亂套用,結果以訛傳訛,誤導視聽;有的對已經修改、修正了的政策規定或上級精神把握不準,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結果在運用過程中鬧出笑話;還有的以己之言,強加於人,任意勾划,致使新聞稿件嚴重偏離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出現錯誤引導的現象。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新聞造假的成本太低,而代價卻太小,造假媒體和造假記者沒有受到足夠有震懾力的懲罰,這也是假新聞綿綿不絕的一個重要原因。

  近幾年我國傳媒業發展迅猛,媒體數量增加很快,媒體之間競爭日益激烈。有競爭本是好事,競爭產生高效和優質。在那些競爭很充分的國家和地區,一條假新聞可能影響一家媒體的生存和發展。但在目前我們的媒體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下,媒體產業的進出都不是完全市場化的,我們能看到媒體行業的競爭,但被淘汰者卻並不多。如此競爭的後果,可能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假新聞泛濫。

  長期以來,缺失最嚴重的是懲戒機制這一環節。明明已被揭露的虛假報道,由於不能即刻啟動稽查懲戒機制,往往難以水落石出,也無法以此為戒。特別是有些報道,被相關主管部門當即提出批評,指其「失實」、「不屬實」乃至「捏造」,此時就更有必要迅速追究,查明這樣的虛假報道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信源自身的問題,還是記者對信源的誤讀,抑或是偏聽偏信,以訛傳訛;究竟是技術差錯,還是故意造假。通過調查,查清原因,分清責任,及時問責,適當處理,這就無須「秋後算賬」,也能兌現剛性問責,落實懲戒機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為,防假、打假也是新聞行業道德和規範問題,誰違背自己的良知底線製造了假新聞,誰就應當受到嚴厲的譴責和懲處。造假者必須為造假付出代價。

  真實不但是新聞存在的基本條件,還是新聞特有的優勢所在。只有如實地報道客觀事實,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獲取各種真實新聞信息的需要,媒體和媒體工作者才能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歡迎。那些出於一己之利,蓄意造假的新聞媒體和媒體工作者,不僅嚴重敗壞了新聞職業道德,擾亂了正確的輿論導向,還使媒體的公信力蒙受巨大的損失。所以,堅決剷除假新聞這一「新聞公害」,是全體新聞從業者的共同責任。
  (作者單位:河北經濟日報)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5: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