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常凱申、楊立青 和大學精神

[複製鏈接]

400

主題

2601

帖子

4344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34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umar 發表於 2009-7-6 09: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常凱申、楊立青 和大學精神

於澤遠 (2009-07-06)

早報導讀

公寓倒塌現場 成上海最新「旅遊景點」
上海市閔行區在建13層樓住房塌樓現場連日來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甚至是「老外」都前往「參觀」。
馬英九兌現「廉政」路難行
中國南方多個省區大洪澇 啟動四級救災
林念生:對朝鮮核試爆的另一觀點

  
  清華大學歷史系一名副教授將蔣介石的英文名字翻譯成「常凱申」,令輿論對中國的學術水準著實感嘆了一番。或許「常凱申事件」屬於極端例子,但中國學界浮躁之風瀰漫恐怕是個不爭的事實。

  不久前,在某大學舉行的博士學位授予儀式上,一名女生代表幾百名博士學位獲得者發表感言。除了對領導、導師和母校表達衷心感謝之外,這名博士也展望了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她慷慨激昂地說:「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楊立青說過,學在黃埔,用在疆場!」大概要以此表示她將學以致用的決心。

  不過,這名博士的引言令一些在場人士大跌眼鏡。這倒不是因為她提到國民黨創辦的黃埔軍校引發什麼政治聯想,而是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從來就沒有一個「第三期學員楊立青」。

  原來,「楊立青」是近日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一部電視劇里的虛構人物。引用虛構人物的話似乎也不算什麼錯,但在博士學位授予儀式這樣莊重的場合,用黃埔軍校壓根不存在的「楊立青」的話給自己和別人勵志,確實讓人感覺不倫不類。莫非這名博士把一部通俗電視劇當成歷史紀錄片了?

  很多人對中國大學「冒」不出傑出人才感到痛心疾首,就連總理溫家寶也發出類似的疑問。2006年11月,溫家寶在和一些大學校長座談時說:「學生在增多,學校規模也在擴大,但是如何培養更多的傑出人才?這是我非常焦慮的一個問題。」

  從中國大學的現狀看,這個問題恐怕還在讓溫家寶焦慮。不過,不少掌控大學的人未必焦慮。當時與溫家寶座談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運清說:「1992年前,我到高校去,都愁眉苦臉;現在去,都興高采烈。」

  周會長沒有具體說明為什麼高校都「興高采烈」,而是充滿豪情地認為:中國大學在「大改革、大發展之後,應該是大提高。」

  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大學的校園建設、招生規模都在迅速膨脹,確實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發展」,但「大改革」和「大提高」的效果卻很不明顯。明顯的是:大學文憑泛濫了,官員學歷提高了,一個市長、縣長動輒都是碩士甚至博士;大學的行政級別提高了,副部級校長增加了,大學里的院長、系主任享受局級、處級待遇了,「周抄抄」當上市長了,「常凱申」、「楊立青」作為「歷史名人」出現了。

  伴隨著「大發展」和「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的交相輝映,一些知名大學喊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響亮口號。按照現在「官學一家親」的辦學模式,這一口號恐怕和1958年官方提出的15年內「超英趕美」的目標一樣不靠譜。

  事實上,中國大學60年來最缺乏的不是擴建、投入和提升行政級別,而是恢復上世紀初期北大校長蔡元培提出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的大學精神。對於這一點,大多數學者和官員其實心知肚明,只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拿出真正的魄力和勇氣,改革造成目前大學官僚化的體制弊端。但這不僅牽涉到眾多「學官」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相對敏感的政治制度。因此,人們在近期內恐怕看不到這樣的魄力和勇氣。

  6月28日,百年老校北京師範大學正式掛牌成立教育學部,在中國大學拉開了學部制改革的帷幕。教育學部擁有人事、財經、行政等相對獨立、並參考國外大學的做法,設立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發展指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等,以此來強化學術權力,減少大學的行政色彩,弘揚大學精神。

  北師大校長鍾秉林說,新成立的教育學部的學術問題將完全以教師為主管理,擔任學部行政領導職務的人員,不能再擔任學術機構的職務,學術機構負責人通過競爭產生,不設行政級別。

  學部制改革的方向值得肯定,但在校級領導體制不變的背景下,學部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官學分離」,令人不敢樂觀。畢竟,大學精神不是合併幾個機構,下放一些權力就能重建的。


《聯合早報》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