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京專家:胡吳會三大看點,胡總"微妙稱呼"顯玄機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5-28 1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涉台專家指出,此番胡吳會有三大看點: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的可能、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商談、政治軍事探討。

胡吳會三大看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問題專家褚靜濤博士向本報表示,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及兩岸解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時,對於中華台北衛生署的稱呼,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如此表述。這顯示出大陸方面向台灣方面明示:只要其在維護國家統一的前提下保持正面、進取態度,大陸方面將在台拓展國際空間的問題上給予積極回應。

褚靜濤預計,今後只要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陸方面均會有所呼應,特別是體育、衛生等事務,具有一定的彈性空間。

破解政軍問題逐步提上日程

中國社科院台灣問題研究專家王建民向本報指出,會談中,胡錦濤總書記將逐步破解政治軍事問題正式提上議事日程,反映出在兩岸關係當前出現大好局面下,大陸方面不迴避政治軍事問題,開始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前景展開重大宏觀性設想。

至於未來雙方就政治、軍事問題的初步接觸形式,王建民認為,可先由政治與軍事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非正式的討論,然後再逐步升級。

褚靜濤指出,統一無示範可供參考,當前最佳的形式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廣召海內外學者進行研究討論,展開頭腦風暴,各抒己見,提出一個兩岸均能接受、周邊國家不反對的初步方案,再逐步提高對話人員的身份級別,以破解難題。

兩大外力加速兩岸經合

褚靜濤認為,由於大陸方面與東盟明年將建自由貿易區,台灣方面有被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邊緣化的風險,而國際金融危機對兩岸經濟均造成衝擊,雙方在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商談方面一拍即合。在推動的步驟與時間方面,褚靜濤表示,雙方可以在涵蓋兩岸經濟關係的各方面採取先商談、簽署框架性協議,再規劃具體產業、分階段實施的方式。

他認為,商談議題被列入第四次陳江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條件成熟與否則須視台灣方面進展。褚靜濤指出,創建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將是兩岸共同努力的方向,模式上可適當參考《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大陸與港澳地區的CEPA協議。

相關:

胡吳會引島內熱議:據透露的意義就頗讓人玩味!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胡吳會」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去年5月28日的「胡吳會」,留下兩岸執政黨主席首度碰面的歷史鏡頭。台灣《聯合報》認為,吳伯雄這次北京行,「是在為將來兩黨高層定期會面制度化,甚至是為『馬胡會』預鋪通路」。

互相傳達兩岸交流意願

26日下午3時40分,胡錦濤與吳伯雄在人民大會堂北過廳相見,微笑握手,隨後一起步入東大廳。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曾經見證了兩岸很多重要的見面。常跑兩岸的記者一走進東大廳,看到巨幅油畫《幽燕金秋圖》和兩邊的松鶴屏風,都稱很熟悉。

2005年4月,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連戰首次率團訪問大陸,胡錦濤就是在這個大廳會見了他。此後兩個月間,胡錦濤又先後在此會見了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一行、新黨主席郁慕明一行。2006年,又與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再次在東大廳會面。

胡錦濤總結了一年來兩岸關係取得的重要成果。他還引用王之渙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示推動兩岸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需要我們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審視世界發展潮流,看清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持正確方向,拓寬前進道路,不斷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吳伯雄回憶說,去年與胡總書記會面時,胡總書記表示將儘快恢復兩會商談。儘快有多快呢?十幾個小時后,海基會便接到了海協會的邀請。兩會由此開始簽訂了九項協議,達成一項共識。

去年5月28日「胡吳會」在北京首次舉行,留下兩岸執政黨主席首度碰面的歷史鏡頭。時隔一年,吳伯雄又再次到北京。台灣《工商時報》報道稱,「自連戰2005年的破冰之旅后,兩岸兩黨魁如此密切的會晤,似乎已漸成慣例」。吳伯雄25日在與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見面時表示,「國共兩黨領導人一年見面一次,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他的話引起了島內的種種議論。

台「立法院長」王金平26日表示,吳伯雄的建議很好,有助於兩個執政黨領導人直接對話,「馬英九會自己去評估」。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楊瓊瓔表示樂觀其成,強調只要能保持平等、獨立,並沒有不妥。不過,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李俊毅則聲稱,「馬英九要把身份弄清楚,任何對共產黨的承諾都要接受全民的監督」。

島內熱議兩岸政黨交流

香港中評社分析說,高雄市長陳菊和吳伯雄「兩大要角」剛好一前一後到大陸,綠營肯定等著抓吳的「政治小辮子」,尤其是陳菊日前與北京市長會面時脫口說出「我們中央政府的馬英九總統」,但「如果期待吳伯雄會比照陳菊,在胡錦濤面前宣揚主權,那是不切實際的想法,畢竟兩岸高層交流都有一定的默契和分寸」。

而且在當前兩岸「先經濟、后政治」的大前提下,在大陸過多或過當突出兩岸的政治符號,並不符合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原則,「試想,登陸的台灣重要人士若不斷宣揚主權,勢必逼得大陸也必須時時宣揚主權,如此你來我往、怒目相視,必定影響兩岸交流」。

香港中評社同時注意到,吳伯雄此行也不是完全不會著墨兩岸政治現實問題,他去年赴中山陵弔祭時,祭文一開頭就提及「民國97年5月27日」,今年可能比照處理,「國民黨是在用婉轉的方式表達中華民國至今還存在,彰顯兩岸正視歷史、現實的重要性」。

台灣《聯合報》認為,這次吳伯雄北京行,是胡錦濤親自邀請的,大陸意在凸顯國共兩黨領導人會晤機制的重要性,同時肯定吳伯雄一年來對兩岸關係的貢獻,「由於外傳吳伯雄將於7月國共論壇后交棒,由馬英九接任黨主席,吳伯雄是在為將來兩黨高層定期會面制度化,甚至是為『馬胡會』預鋪通路」。《工商時報》指出,近來馬英九有意接任國民黨主席的傳聞從未間斷,「吳伯雄再次與胡錦濤會面的安排,其檯面下所透露出的意義就頗讓人玩味了」。

《中國時報》非常關注藍營建議共產黨與民進黨多交流的細節。文章說,雖然吳伯雄和陳菊參訪性質不同,但兩岸紅藍綠政黨終於開啟了互動新局。文章披露說,曾有記者問及國民黨是否願意扮演民共兩黨的橋樑?吳伯雄當時誇張地攤開雙手說:

「民進黨來過大陸的人士,名單有這麼一長串,民進黨還需要國民黨搭橋嗎?」此前連戰與大陸領導人私下會談時,也曾建議中共認真考慮與民進黨進行必要的溝通交流,無需區分深綠或泛綠,「對中共的政策思維極具啟發性」。

台民眾樂觀對待兩岸關係

26日,海基會公布了「兩岸復談周年」民意調查。結果顯示53.2%的受訪者對過去一年馬當局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感到滿意,76.7%的人認為兩岸各項交流與往來日趨頻繁,兩岸兩會在對方互設辦事處是有必要的;64.5%的民眾對未來一年兩岸關係發展感到樂觀。

台灣淡江大學教授陳一新解讀說,大陸網民對兩岸政策的支持度逐步增加,也給予大陸領導人發展兩岸關係的信心。過去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北京對台政策採取「危機管理」,現在對國民黨當局則是「機遇管理」,積極利用兩岸關係和緩的機會發展兩岸關係。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