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立夏應該吃什麼 給小孩吃個豌豆糕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2009-5-5

       簡要內容:曹寅雖以鰣魚為題,詩中卻囊括了櫻桃、青梅等三新,亦見他對江南風俗民情了解之深切。當時,除了覺得豌豆糕好吃外,只把「稱人」當成一種遊戲,心裡還暗暗笑話父母之迂腐,當然不懂什麼「疰夏」不「疰夏」之說。

  今天是立夏日。中國傳統的四時八節都與美食有關,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個吃的節日,舊稱為立夏嘗新。立夏一般都在農曆四月初,其時春去夏來,櫻桃紅透,新筍登場,新鮮的果蔬開始登場,人們又可一飽口福了,其實在江浙這一帶,在立夏日民間還保留著祭神、嘗新、饋節、稱人、烹新茶這些習俗。立夏之日,南京人還喜食豌豆糕,並藉以消夏。據民國時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歲時記》里稱:「立夏叫小兒騎坐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熱,人們大多不思飲食,想藉此時令以「壓」之。當然壓是壓不住的,不過多吃點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從今天的保健醫學的角度來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鮮」分水中、田裡和樹頭

  四月又是立夏時節,春光融融,蔬果鮮魚應時而生,昔日蘇南等地有「立夏嘗三新」之俗。三新指櫻桃、青梅、鰣魚。「立夏嘗三鮮」。南京人還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節,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農曆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立夏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當然以「嘗鮮」為主,諺語曰:「立夏嘗三鮮」。南京人習慣將三鮮分為水中、田裡和樹頭,水中的三鮮是螺螄、河蝦、鰣魚;地里出產的三鮮分別是莧菜、蠶豆、豌豆糕或烏米飯;樹頭上長的三鮮是櫻桃、青梅、香椿頭。

  水裡的三鮮,螺螄和河蝦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鰣魚就難以見著了,每年春夏之交,該魚從沿海水域洄遊上溯到江中產卵;史載:「鰣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極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長江中名貴魚類之一。田裡的莧菜、蠶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裡面去採摘,其食法也是多種多樣,如莧菜燒豆腐、莧菜清炒、蠶豆炒蒜苗、豆瓣蛋湯、豆瓣炒臘肉、豆瓣鹹菜。烏米飯曾經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裡面詳細寫到過,而豌豆糕兒時吃過,只記得是淡綠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發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鄉間人家也不大做了,此種豌豆糕大約就這樣失傳了。

  樹頭之三鮮,最喜歡的就數櫻桃了。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齒會酸得吃不動嫩豆腐。香椿頭是我敬而遠之的東西,對其吃法也就不怎麼關心了。靠近南京的鎮江有「立夏嘗八新」的飲食風俗。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延的貢物,尋常人家嘗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蘇州地方也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之。

  曹雪芹家曾給皇帝送櫻桃和鰣魚

  櫻桃一名含桃,性溫,味甘微酸,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泄精水殼痢。深紅色者叫朱櫻;紫色有細點者叫紫櫻,味美。古時用以祀宗廟,獻皇親,朝廷亦用以賜百官。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月二十二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抵達江寧(今南京)時,江寧織造府郎中曹寅當夜進貢康熙的就是玄武湖櫻洲所產的時令佳品櫻桃。康熙一見,十分喜悅,即說:「先進皇太后,朕再用。」隨即差官送櫻桃限二十四個時辰(即48小時)到達北京。

  鰣魚,《雨航集錄》上說:「鰣魚者,夏以時至,故名。」鰣魚明清兩朝一直作為貢品。曹寅曾兼任過監督運送鰣魚去北京皇宮的貢使。他曾寫過一首《鰣魚》詩:「手攬千絲一笑空,夜潮曾識上魚風。涔涔江雨熟梅子,黯黯春山啼郭公。三月齏鹽無次第,五湖蝦菜例雷同。尋常家食隨時節,多半含桃注頰紅。」「含桃」即櫻桃。曹寅雖以鰣魚為題,詩中卻囊括了櫻桃、青梅等三新,亦見他對江南風俗民情了解之深切。

  小兒吃豌豆糕又要稱體重

  《金陵歲時記》中有記載:「立夏叫小兒騎坐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這項風俗的由來,是因為夏令天氣火熱,人多不思飲食,讓小孩吃豌豆糕可望於整個夏季不厭食。兒時,每年立夏父母都要做一些豌豆糕,特意讓我和弟弟兩個騎在門檻上吃;吃完豌豆糕后,還要給我們稱一下體重,謂之「稱人」。

  當時,除了覺得豌豆糕好吃外,只把「稱人」當成一種遊戲,心裡還暗暗笑話父母之迂腐,當然不懂什麼「疰夏」不「疰夏」之說。後來才知道,立夏日「嘗新」、「稱人」之習俗在清代就流傳了,《吳門補乘》就寫到「立夏日,家家以大秤權人輕重。」夏日受稱之人可以不「疰夏」,「疰夏」也叫「苦夏」。中醫上的疰夏是指夏季長期發燒的一種病,患者多為小兒,由排汗機能發生障礙引起。入夏以後身體不適、眠食不服,日漸消瘦,這是一種很普通的癥狀;如此看來,「稱人」與「疰夏」並沒有多大關係,只是人們借立夏之機稱稱孩子的體重,以示提醒,炎炎夏日來了,要多注意身體的健康。最好的辦法,當然更要多吃點新上市的時鮮果蔬食物,這樣也算是一種食療保健之法也。

  至於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託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託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稱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立夏這一天,古也稱春盡日,一般騷人墨客,惜春心事難免多情,春愁付諸詩詞,邀朋聚飲,留下很多傳世佳作。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280

主題

5622

帖子

359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591
沙發
qionghua 發表於 2009-5-5 21:03 | 只看該作者
啊,立夏了,不是樓主提醒都不知道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83

主題

3萬

帖子

89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白金鑽石會員(八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964
3
tylz888999 發表於 2009-5-9 15:3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4

主題

1655

帖子

484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4
4
木瓜香 發表於 2009-5-17 10:4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0: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