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學者的良知、政治正確和社會反應

[複製鏈接]

1344

主題

1773

帖子

1152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haiji 發表於 2009-4-20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徐斌 中央財經大學  

     近來經常有學者專家對國家政策進行政策解釋,並且動輒以「學者的良知」發表意見,其目的無非是說明學者的意見不被利益集團綁架,利益集團當然包括政治利益集團和經濟利益集團。當然,這些「學者的良知」發表的意見開始時候倒是有點價值,老百姓也希望學者們真正發揮「學者的良知」的作用,但是不斷發生的「睜眼說瞎話」的效應使得老百姓逐步對「學者的良知」產生懷疑,到後來已經成為「睜眼說瞎話」的代名詞,一點誠信都沒有了。與此相反的是,一些學者發表意見的時候卻沒有把「學者的良知」掛在嘴巴上,卻起到了「學者的良知」的作用。

  盤點學者「雷人」高論

  記得以「學者的良知」發言的「大家學者」很多,不僅僅國內的學者,還有歸隱國內的海外華裔。例如大名鼎鼎的Nobel獎金獲得者揚振寧先生經常說出「學者的良知」的語言,並且大有「堅持真理,不懼威脅」的味道,首先揚先生剛回國在清華大學籌建高等研究中心的時候,說「中國不適合民主」,說出多少道理;在談到中國教育問題的時候,公開聲稱「中國的教育是成功的,美國有好多人念不完高中」云云,還有很多語錄。竊以為揚先生挾Nobel之威,實在應該起到眾望所歸的作用,向國家政策制定者獻計獻策,發揚擴大民主,針對國家癥結,開除有效藥方,讓國家不僅僅經濟與國際接軌,政治文明也應該早日與國際接軌。可惜先生或許深明「中國特色」個中味道,開出的藥方卻得不到國人的理解,實在可悲可嘆啊!

  前一段時間,香港致命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髮表言論,說「中國的民主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引起國人大嘩,也使得張先生獲得了很多的收穫,即國人的鄙視以及某些人的「尊重」。張先生的話模糊十足,確實有幾份「道理」。細微分析,確實如張先生所言,中國的民主確實前進了,雖然說人民很不滿意,那由於人民對民主的「胃口」大了,太「貪婪」了,應該知足了。但是,顯然人民的民主概念是與人民切身體會相對應的,人民的意志究竟是否貫徹到當政者的決策中取決於人民的感知,而不是當政者的宣傳。

  四川地震的時候也有很多學者專家以「學者的良知」發表「金石之言」,說學校地震倒塌不是「豆腐碴」工程造成的,而是地震烈度太大,建築物的朝向等模糊兩可高深莫測的理論解釋。可是老百姓的疑問更大了,為什麼同樣朝向的政府機構卻沒有倒塌?真是越解釋越是疑問多,只得用不爭論來了結了,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了」,懷有別有用心了。

  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時候,國務院要出台十大振興行業,說房地產也進入了十大了,消息使得老百姓大為恐懼,好不容易有期望有購買能力的房家剛露出一線曙光,難道又要終歸價格高企了?某民主黨派領導人經常以「學者的良知」發表肺腑之言,勸導老百姓買房子,說房價不能再降了,再降對中國的經濟有很大的損害,增加失業率,等等。其實,房價迄今為止也沒有多大降價,只是不升而已,但是損害了房產商以及綁架的利益集團的利益,所以用各種手段散布「謬論」,北京科大的趙曉教授發出強烈的「學者的良知」,說「買房就是愛國」,房子已經關乎於愛國政治高度了。瞧,誰硬扛不買房,那就是政治不正確了。可是老百姓的反應已經對此進行了回答,當然是無奈的回答,誰不想愛國啊,誰不想買房啊,只是囊中羞澀啊!

  時下正是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找工作已經成為學生和家長的一塊心病了,自殺者時有所聞,真是畢業就是失業啊!可是,卻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先生說,大學生找工作不成為問題,關鍵在於學生的期望太高了,能力太差了。人民大學的學生每一個就有六個工作排隊等著挑選呢,並且工作都不簡單,都是世界500強大公司啊!果真如此,也可說明觀念之正確,可惜社會反映驚人的一致,校長大人已經「政治正確」,說「鬼話」了,這讓人寒心不寒心,學子們更是滿腔憤怒無處傾訴!

  近來更有雷人之言,北京大學法學教學孫東東說「上訪戶中99%是精神病患者」,惹得國人震驚,衛生部首先說明孫不是衛生部聘請專家,等於說孫的高論實在是謬論了。國人都知道,鑒別精神病的職責在於衛生部,而如今衛生部如此表態等於孫成為魯迅先生筆下的沒有主人的「泛走狗」了,真是可嘆可笑之極!

  學者的良知與政治正確

  學者的良知本來是社會運轉的矯正器,一旦缺少了學者的良知的話,那麼這個社會就是充滿了「鬼話」,雖然「鬼話」被包裝成為「學者的良知 」,但是畢竟沒有社會「良心」的功能,老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一旦被老百姓看扁了,那麼再要重振老百姓的信心就很難了,即使說了 「學者的良知」作用,也其不到作用了,其實已經貶值了。市場貶值規律是相同的,即劣幣驅逐良幣了,老百姓再也不敢於相信任何以「學者的良知」發表高深理論的專家了,而專家成為了「磚家」了,一塊磚頭到處扔了。

  其實,歷史早已把「學者的良知」定義的很清晰了,歷史是人民寫的,不是專家寫的。即使一時掌握了歷史的撰寫權,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但是總歸會回歸本來面貌的,容不的虛假,即使再「政治正確」的翻案,但是老百姓的心中已經是一把秤,一旦實際成熟,自然會發出自己的聲音的。

  學者良知在中國的歷史上發揮了推動作用,無論是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還是近現代中國歷史都說明了這一點,當然由於歷史的局限性使得學者的良知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例如傳統封建王朝的忠君思想,君就是國家的思想都應該得到歷史的寬容。但是,當歷史早已發展到現代的社會,用各種各樣的借口為自己辯護就不會得到人民的諒解了。文革期間多少造反派實在也是執行最高領袖的指示,但是鄧小平卻認為這些人在文革中的表現已經喪失了最基本的人性,決定把「三種人」排斥在團結對象之外,說明了歷史的局限性不能夠作為擋箭牌的。

  因此,政治正確的學者應該站在對歷史對人民對國家負責的態度,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去引導人民的思想,使國家的前進始終跟上時代的潮流,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確。顯然,屈服於權力和利益的政治正確,其實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中國現代史上很多學者做到了這一點,當然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承受的代價,例如王造時先生是一位為民主呼籲的知識分子,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是這樣,在中共統治時期依然沒有改變其理想。雖然中共給予其高位和待遇,但是他依然發表自己民主言論,終於成為大右派,不幸連累家人。但是歷史終於給予他應有的評價,他的光芒依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相反,在中國現代史上的郭沫若先生卻由於其始終保持一種「政治正確」,說了許多震撼人民的高論,現在對他的評價已經有了變化,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社會民主潮流的前進,人民的評價會越發對郭老先生「不利」的,但是已經還其本來的面貌了。

  我們不能要求所有的知識分子都為了人民的利益去政治正確,去冒可能牢獄之災的風險,但是總可以選擇不說話吧。這樣雖然也帶來不利,但是損失卻肯定不大,但是對人民的利益卻是巨大的,因為學者堅守了學者的良知,說就說出內心的真話,而不為未必人民利益的謬論背書,其實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當然你得準備遠離榮華富貴風光無限的好日子了。
清貧仍能讓我自得其樂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沙發
laodai 發表於 2009-4-20 14:5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laodai 於 2009-4-20 14:51 編輯

學者們都熱衷於理想的政治。這個世界的政治從來沒有「正確」過。

政治在廣義上是人們制定、維繫和修正其生活的一種規則的活動。人類社會的活動都來源於妥協和共識,政府在公共活動中合理分配權力和資源就取決官員的意識和能力。能解決這個「合理」,他的政治就是正確的。

可以說,政治正確不像是人而是神,古今中外還沒有出現過。

方針、方法適合了社會變革發展,讓絕大多數人改善了生活,並讓社會向美好的方向發展,就是領袖,就會成為人民永遠懷念的偉人。但不可能說他政治永遠正確,他也會有政治不正確的時候。

所以,不管自己說還是別人說,政治正確是不可能的,因為政治本來只是為妥協而產生的。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