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郎咸平:綁架政府 高盛才是金融海嘯背後操縱人

[複製鏈接]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4-19 0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200多年前,亞當·斯密出版了他的《國富論》,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大英帝國的統治者在過去的100多年裡,讓他的子民愉快地幻想他們在大西洋的西端,擁有一個偉大的帝國。但是,這個帝國到現在為止只是一個幻影而已,它不是一個帝國,而只是一個項目,一個計劃。它不是一座金礦,而只是一座金礦的計劃,一項需要持續、永久地支付費用的計劃。這是一個非常昂貴的計劃,如果情況照這種情勢發展下去的話,為了維持殖民地的費用將難以估量。亞當·斯密認為正是那些大資本家綁架了大英帝國,廣闊的殖民地不會給英國人民帶來任何的實惠跟利益。對於占人口大多數的大英帝國的人民而言,他們只有損失而沒有利潤。

到了今天,這種大資本家綁架政府的行為再度上演了,只不過這一次,操作這種綁架行動的不再是產業資本,而是金融資本。


郎咸平(資料圖)


無奈的救市

美國7000億救市資金的分配曾經備受關注,2008年12月,美國財政部終於決定:向銀行注資2500億美元,向保險公司AIG注資400億美元(最終救助額達到850億美元),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消費者融資計劃提供200億美元,向花旗集團提供250億美元,另外還撥款234億美元來救助美國汽車業。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美國財政部已經將國會劃撥的3500億資金分派一空。於是在2009年2月,奧巴馬不得不又一次提列819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來振興美國經濟。

救了金融機構之後結果是什麼?太有意思了。2008年他們搞得這麼差,但他們2008年總共拿到的獎金是184億美元,這和牛市的2004年一樣。此外,花旗銀行拿了這麼多錢以後,我們發現,花旗銀行的老總們準備拿出5000萬美金去買私人飛機。AIG接收了850億的補助之後,AIG的高管們花了500萬美金,去世界的頂級海灘會所度假,氣得美國參議院破口大罵。所以奧巴馬總統就在2月初講了一句話,他說華爾街的那些人不負責任到了極點,令人感到恥辱。我們應當做的,是讓那些華爾街不斷向政府伸手尋求救援的人表現出你們的剋制、自控和責任感來。

奧巴馬只能罵罵他就算了,他還能做什麼呢?因為同樣辱罵的語言,同樣訓斥的語言,也同樣存在於19世紀的英國。我記得亞當·斯密就在《國富論》裡面,也用同樣的口氣罵了當時的那一批資本家。亞當·斯密強烈地譴責資本家的貪婪,因為它摧毀了資本家的靈魂。這句話和奧巴馬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花旗銀行的老總拿出5000萬美金給自己配備私人飛機,AIG拿出500萬美金去頂級會所度假,2008年他們發給自己的花紅高達184億美金。他們從來就不在乎老百姓,因為他們已經綁架了美國政府。

由於金融海嘯會使得大量的金融機構面臨倒閉的風險,而這些金融炒家所孕育的金融機構一旦倒閉之後,將會衝擊第二張骨牌,那就是打擊美國人消費的信心,再衝擊第三張骨牌,使得消費下降。再衝擊第四張骨牌,企業倒閉破產。再衝擊第五張骨牌,失業上升。再衝擊第六張骨牌,消費下降。從而形成一個由金融海嘯慢慢地衝擊到實體經濟的這麼一個可怕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會不顧那麼多美國老百姓的反對,最終還是通過了7000億美金的救市方案。然後美國政府就拿這筆錢,去幫助這些金融機構,希望把他們都救活了,救活了之後就不會影響到經濟實體面了。

高盛,實在是高

我發現,在這一系列救助行動背後,有一個身影反覆出現。

美國財政部要求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收購美林之後,馬上換掉一把手,這個一把手是誰?名叫約翰·賽恩。他是誰?他就是一個最可怕、最大的國際金融炒家——高盛集團的人。還有,AIG注資850億美金后也換人了,它的首席執行官也換成高盛的埃德·李迪。一個叫Wachovia的銀行,注資之後它的主席也換成了高盛的羅伯特斯·蒂爾。也就是說,當美國政府拿老百姓的錢去救助這些受到重創的銀行之後,他們的一把手或者主席全部都換成了國際金融資本的炒家——高盛集團的員工。

高盛甚至掌控了美國的政策。花旗銀行的董事長魯賓,就是美國前財政部長,他也是高盛的人。甚至美國政府注資解救的公司,這些人事的任命權,它不是在美國政府手中,而是在高盛集團的手中,由他們派人去擔當要職。就是高盛這個集團,它是國際金融炒家最大最厲害一個,他們的人密布全國,掌控著財政、經濟、政府、基金甚至股票交易所、證監會、期貨交易所。

高盛在美國政府中一直保持著較好的聲望,也在悄悄地操控著美國經濟。而在與各大公司的交手中,高盛也多數處於獲利的位置。華爾街曾經盛傳,是高盛的背後操縱導致競爭對手雷曼兄弟的破產,《石油戰爭》的作者恩道爾也在書中多次提到高盛如何操縱石油價格。滙豐銀行股價的連續下挫,以及很多中國企業損失慘重的交易中都有高盛的身影。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家企業失手於高盛? 高盛又是用什麼手法從全世界席捲大量資本的呢?

無處不在的高盛

我們不要認為高盛跟我們無關。任志剛,就是香港金管局總裁在2009年2月2日暗指滙豐銀行遭到操控。被誰操控?下面是我的分析。高盛寫了一個研究報告,說滙豐銀行的壞賬準備應該會高達301億美元,虧損會高達15億美元。因此這家銀行的價格會從七八十塊跌到49塊。這個報告一出來,這個公司一周內就跌了四分之一的市值,股價一周內下跌25%。

高盛又寫了一份研究報告,高度看空中國石油[11.83 1.46%],雖然包括 申銀萬國、中信證券[24.33 1.76%]、海通證券[13.40 0.07%]大力推薦中石油,可是以高盛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發布相反的報道。因此香港的中石油H股一周跌了12.82%。那麼高盛等銀行在2004年,在國有銀行要改制的時候,相繼發表一些文章跟看法,詆毀中國的國有銀行,說不值一點錢,說壞賬太高了,不值錢,你們都別要。結果誰要了,高盛自己去買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佔有的美國銀行以一塊多錢的價格收購了建行上市的股權。結果在2007年下半年,美國商業銀行對外宣布,由於次債危機,他們遭到重大損失,可是建行的上市呢,他們賺到了1300億。100塊乘以13億人口就等於1300億,就被這些大行席捲一空,相當於每人出了100元。

各位還記不記得越南危機?發生在2008年4月的越南危機是越南的大悲劇。可是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國家在2007年出了問題,可是到了2008年3月之前,以高盛為首的國際投行一再地呼籲大家買入。他們對越南的評價有八個字,叫做:越南概念,亞股新寵。這篇文章是2007年5月14日發表的,文中講到高盛把越南納入新鑽石11國。在它的力捧之下,越南的股價、樓價拉高,最後到2008年4月呢,不知道什麼原因,所有資金全部撤出,股價大跌,樓價大跌,只有一個不跌,就是通貨膨脹高達25%。這就是高盛。

所以我完全有理由這麼說,以高盛為首的這些國際金融資本,他們就是這一場金融海嘯的真正背後操縱人。

來源:漢網論壇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沙發
zhousx18 發表於 2009-4-19 09:48 | 只看該作者
陰謀論,科幻小說,這麼大的事如何由一個公司操縱?可以作為下一步科幻小說的題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30

帖子

26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6
3
holyboy 發表於 2009-4-19 11:48 | 只看該作者
傳說中高盛的魔手與黑影,終於在這篇評論中浮現出來了。
奉勸後進,努力向高盛邁進。
前景大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4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4-20 07:20 | 只看該作者
2# zhousx18

反駁別人可以,拿出事實來.畫虎不成反類自己,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66

主題

9156

帖子

45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521
5
 樓主| 打狗棒 發表於 2009-4-20 11:13 | 只看該作者
黑影浮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主題

5579

帖子

16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650
6
中國的中 發表於 2009-4-20 11:35 | 只看該作者
難怪經濟危機中就高盛盈利呢,原來經濟危機都是高盛一手策劃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39

帖子

9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9
7
carry 發表於 2009-4-20 20:31 | 只看該作者
雖然反感高盛的大行言論,但至少股票的短期趨勢基本與其分析吻合.這就是品牌的召喚力.

何時中資大行能有此能量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3: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