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總統會如何表明他將美中關係視為自己任內外交政策中的首要關係?很簡單。他把首位應邀訪問華盛頓的外國領導人的榮譽授予日本首相。
這種外交佯動上周讓困境中的麻生太郎在搶先跨過巴拉克•奧巴馬白宮門檻的比賽中拔得頭籌。另一位勢力漸衰、同樣迫切希望巴結美國總統的領導人——英國首相戈登•布朗不得不等到本周。
從表面來看,這次出訪對麻生來說是再好不過的喘息。他在民意調查中的聲望,折射出日本經濟的糟糕境遇。據報道,2008年第四季度日本經濟萎縮超過3%。上周又傳來日本出口衰退的確鑿消息。東京證交所的腥風血雨,迫使日本政府考慮購買股票托市。
麻生的首相職位岌岌可危。他僅僅是在幾個月前被推選為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領導該黨參加今秋的大選,而他的支持率已經跌至個位數。用「癱瘓」來形容日本的政局,幾乎是過於樂觀的描述。
由於日本在野黨民主黨控制著參議院,日本政府提出的經濟刺激方案尚未通過。但已經明顯的是,日本必須採取進一步的有力措施,來遏制經濟陷入蕭條。沒有多少人樂觀地認為,政界人士能夠迅速行動。

日元匯率高升至87日元,使得日本經濟蒙受出口巨損。
雖然問題重重,但是日本仍然讓外國遊客感到困惑,這些人本以為會看到一個因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蕭條而蹉跎十年,現在傷痕纍纍的國家。可實際上,這仍是一個顯然相當富足、且秩序井然的社會。儘管日元的強勢使得外國人的生活成本貴得不可想象,但是一切運轉正常。
上上周的周末,我在小田原出席了一場由英日21世紀集團(UK-Japan 21st Century Group)舉辦的會議。商業領袖、外交官員和政界人士之間展開的對話和辯論提醒我,日本仍然擁有許多世界頂尖企業和最先進的技術。
豐田或許面臨有史以來的首次虧損——但是把日本汽車製造商的產品與通用汽車(GM)或是克萊斯勒(Chrysler)比比,你就知道誰強誰弱了。日本是受全球經濟危機打擊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是因為這個國家製造世界其它地區在正常時期希望購買的大量產品。我們有時會忘記日本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回到東京,政治階層的焦慮伸手可觸。資深人士暗示,麻生太郎甚至可能堅持不到大選。其內閣財政大臣被迫辭職的事件——據稱他在工業七國集團(G7)的羅馬會議上醉酒——給政府添加了更多難堪。有些人猜測,麻生會在一兩個月內被趕下台——一旦預算和經濟刺激方案得到國會的批准。
畢竟,日本更換領導人已經成了某種習慣。某位敏銳的觀察者曾經提醒我,在過去的15年間,日本更換了10位首相。如果除去相對較為成功的小泉純一郎,這些日本領導人的平均任期僅在一年左右。
自民黨的傷處在於,該黨自1955年以來幾乎一直執政,到現在已經四分五裂、疲憊不堪。不過,也很少有人有信心認為,最有望贏得大選的民主黨領袖小澤一郎,具備終結日本停滯狀態的創意與精力。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奧巴馬的表現慷慨而得體。美國總統表示,日本是「安全的基石,也是我們最強有力的經濟合作夥伴之一」。他不斷報以安撫之辭,補充道,這種「格外重要」的友誼就是「為什麼我邀請日本首相作為訪問總統辦公室的首位外國貴賓」。
當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把東京作為她出任國務卿后首次外交出訪的第一站時,傳達出同樣的公開慰藉之意。和奧巴馬一樣,希拉里對日本作為美國在東亞的最堅定盟友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賞。
然而,這種外交恭維背後的故事,進一步引發了日本的諸多不安情緒。奧巴馬政府正對美國在亞洲夥伴關係的等級結構重新洗牌。日本依然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得到美國安全承諾的庇護。但如今華盛頓最看重的是美中關係。
在希拉里亞洲之行訪問中國期間,她明顯在刻意迴避對中國政府的人權記錄加以批評,而過去她對中美關係的評價中充斥著這種批評。相反,她表示,美國在這些問題上的關切,不得妨礙美中兩國加強協作。
「全球社會正仰賴中國和美國開展協作,為全世界謀求安全、和平和富裕,」希拉里補充道。然後又說:「我們兩國將真正地休戚與共。」她宣布,美國因此希望擴大與北京的戰略對話,將安全事務和經濟利益都納入其中。
你幾乎可以感受到1300英里之外東京的傷痛。在某個層面上,這種轉變是不可避免的。中國的崛起正在重構全球地緣政治平衡,而經濟危機進一步凸顯出中美間的相互依存。如果華盛頓忽視這個事實,將是不負責的行為——不僅對美國不利,對世界也不利。
不過,日本對美國意圖的不安,既折射出超出其控制範圍的局勢,也反映出日本自身的矛盾與猶豫。日本經濟的相對滑坡,已經耗盡了這個國家的自信心。國內政局的癱瘓,迫使它從國際社會引退。日本非常擔心中國的崛起,但除了從美國那裡尋求慰藉以外,也別無他法。
日本給人的總體印象是,這是一個希望世界保持在過去狀態的國家:日本能夠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投入與它情投意合的西方民主國家的懷抱。但是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和其它國家一樣,日本最終必須適應這個世界。不過,這個時刻還沒有到來。我曾寫道,缺少指南針的日本,還沒有在新的地緣政治版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看來它還在尋找。
來源:日本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