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情局"Q博士":打造現實版007高科技裝備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11 03: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道,在007系列電影里,特工詹姆斯·邦德是幾乎無所不能的英雄。然而,他的無所不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Q博士」,也就是英國軍情六處專為他研製各類奇思異想裝備的技術人員。據一本新書披露,美國中情局內部有一群「Q博士」——技術服務辦公室的開發人員。



竊聽貓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現實版007高科技裝備

    能裝入鋼筆或手錶的微型照相機,偽裝快艇,入水即化的紙,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發明聽上去就像是《金手指》或《糊塗偵探》中的故事情節,但上述007式小裝置確實是美國中情局執行秘密行動和間諜任務的特工所使用的工具。

    中情局技術服務辦公室前負責人羅伯特·華萊士(Robert Wallace)在《中情局間諜技術之秘史》一書中,披露了中情局技術進步以及情報界和間諜技術開發辦公室鮮為人知的故事。這本書是由華萊士同凱斯·米爾頓(Keith Melton)合著。

    華萊士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採訪時說:「技術服務辦公室是由一幫男女技術人員組成,他們的職責是為特工和辦公室開發各種間諜裝置,以用於秘密行動中。所以說,如果你需要秘密寫入裝置,或是竊聽裝置,或是特殊通訊裝置,或是特製武器和身份證明,無論是什麼東西,辦公室都能造出來。」



特工用逃脫工具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工具箱可裝入直腸栓劑

    自技術服務辦公室20世紀50年代創立以來,中情局所有偽裝設備、錄音竊聽裝置和其它間諜小裝置都是由該辦公室開發出來的,甚至一種能裝入直腸栓劑的工具箱,也出自中情局「Q博士」之手。華萊士說:「特工有什麼樣的需要,我們就會提出什麼樣的設計發明。」技術官員的服務對象是在海外從事情報搜集工作的中情局特工。

    華萊士說:「結果,他們不僅要熟知技術裝置的具體要求,還要深諳使用這些裝置的具體環境。如果你配備了間諜裝置,在某一天晚上使用,它們的配置同你在白天使用時肯定不同。如果你在10度的環境下披掛偽裝裝置,那麼這種材料可能同其在溫度更高的情況下會稍有不同。另外,特工們不僅能用到偽裝裝置,快艇也一樣,經過一番偽裝,它變成了一艘破破爛爛的小船。」

    華萊士解釋說:「當時(越南戰爭期間)的設計理念是,如何悄無聲息地靠近某些港口目標?首先,我們要造出快艇的船體,接著給船體作偽裝,將它們打扮得像越南人的快艇一樣。同時,即使被發現后遭到敵人瘋狂追擊,我們的快艇也能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溜走。它是極為有效的機械裝置。」

    環境並非中情局技術服務辦公室面臨的唯一挑戰。華萊士說:「所有這些裝置都用於特別行動。它們不是商品,不會批量生產。我們面臨的真正挑戰之一是,必須說服廠家製造這些東西。」



昆蟲外形的微型飛行器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未被歌頌的「幕後英雄」

    華萊士說,在中情局的所有間諜裝置中,一個從未被歌頌過的「幕後英雄」是電池。他說:「無論是什麼電子裝置,一旦電池能量耗盡,行動也就隨之結束。」但大公司只願批量生產電池,所以,中情局只能自己動手開發電池。「這是我們面臨的經濟現實之一。」

    利用電池能量的常見工具是挖空的磚頭。儘管它算不上什麼高科技產品,但外觀看似普通不會引起注意的磚頭能讓中情局一直監視和竊聽敵人的動向,直至電池能量耗盡。華萊士說:「我們可以造出這樣的一批磚,用它們來砌牆。使用這種電池動力,它們能長期被用來搜集聲音情報。這使得整個情報搜集發生了革命性變革。」

    另一項監視革命則是微型膠片照相機的開發。T100照相機(它甚至有一個詹姆士·邦德式的名稱)如此之小,以至於能裝入鋼筆和手錶中,在20世紀70 年代開發出來后,被視作情報界的科學創舉。華萊士說:「那時還沒有施樂複印機等這樣的高科技裝置。我們不禁自問,『我們能否造出這樣一種照相機,它足夠小,我們可以在拍完照后將其放直在隱秘的地方,同時又不能讓密切監視特工活動的安全人員察覺到?』」

    比如,中情局特工在某個駐外大使館發現絕密文件后,可以用照像機將文件拍下來,將膠捲送回到聯絡人手中,在這一過程中,他們看上去就像是在記筆記。特工能在長度不到15厘米的一張膠捲中拍下50張至100張照片。華萊士說:「我將其視為讓我們贏得冷戰的照相機。」



照相鋼筆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網]

    第一種簡訊發送裝置

    在華萊士看來,間諜或特工們遭遇的最大問題之一是,無法同其「情報官」(case ops)或聯絡人實現通訊聯繫,尤其是在20世紀70年代技術裝置稍顯笨重的年代。為克服這一障礙,中情局技術官員研發出堪稱世界上第一種高科技通訊系統:BUSTER。藉助於BUSTER系統,特工可在一個相當於幾個煙盒大小的袖珍鍵盤上,敲下傳遞給聯絡人的情報信息。

    華萊士說:「一旦你處於接收裝置的0.25英里的範圍內,你就可以敲擊按鈕,將情報發給接收裝置。之前諸如此類的技術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BUSTER系統今天已不再用於情報搜集,很多這樣的小裝置最終都被扔進間諜裝置的「墳墓」:中情局博物館。

    當然,並非每一件中情局秘密裝置都在《間諜裝置》一書中被提及。華萊士已把這本書的書稿交給中情局審查,以確保不會泄露國家機密。華萊士說:「美國情報界的敵人將會以濃厚的興趣研究這本書。」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0

主題

1353

帖子

27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
沙發
w.t 發表於 2009-1-11 09:24 | 只看該作者
哪裡會有這本書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10:4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