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中國時評] 如何拆除「心理炸彈」
[列印本頁]
作者:
大千世界
時間:
2008-11-15 02:59
標題:
[中國時評] 如何拆除「心理炸彈」
http://www.chinapressusa.com/zhu ... /content_163815.htm
http://www.usqiaobao.com
2008-11-06 21:02:12 作者: 鍾海之 來源: 僑報
中國的現代化也是社會安全環境建構的過程。
【僑報11月7日中國時評】又是一顆「心理炸彈」爆炸,而且是扔向了人群。
北京時間5日下午,一名泥頭車司機駕車穿越廣東珠海市斗門區城東中學及周圍,橫衝直撞,造成5人死亡、20人受傷。肇事司機當場
被擊斃。
令人震驚的不僅是肇事者的殘忍,還有其作案動機:因工作、生活不順心產生厭世和報復社會情緒。
事實上,近年來因「個人厭世」情緒升級為「報復社會」行為的案例在大陸已屢見不鮮:
去年9月,昆明一中總務處的工作人員陳正偉因申請提前退休等問題未獲解決,便產生報復想法,幾天後的一個晚上,他在校園內駕車撞傷6名學生。
北京奧運期間,一名美國遊客遇襲身亡,兇手就是浙江一名對生活失去信心、遷怒於社會的普通工人;而今年7月1日發生在上海、震驚中外的楊佳襲警案,其實也是楊佳將其個人在生活中受到的諸多「冤屈和不順」積聚為「心理炸彈」,最後擲向社會。
最近還有媒體報道,一名高考狀元因被女友傳染性病,而瘋狂地強姦網友,以達到其「發泄心中鬱悶情緒」的目的……
一連串的事件不斷給中國敲響警鐘: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個人情緒鬱結而遷怒社會,並危害公共安全的惡性案件發生?如何讓社會擁有更多的和諧與安全感?
面對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特殊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的「個人心理問題」已變得十分突出。毋庸置疑,工業化和市場化給社會成員帶來的生存壓力要遠遠高於傳統社會。
對於那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遇失敗的社會成員來說,隨著個體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社會追逐名利風氣和人際關係的疏離,加之社會管理工作一時難以跟上,他們既找不到法制層面的「紓解管道」,也找不到道德層面的「心靈雞湯」。
在血的事實面前,當局必須正視國人的心理問題,不僅要通過加大對社會成員的心理衛生知識的普及、支持心理諮詢與治療事業,勿忘傳統的道德感化作用,以及營建傳統人文環境,更需要從平衡利益、減少貧富差距、保障社會公平公正等制度層面化解「心理炸彈」的製造和引爆。
中國的現代化,既是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過程,也是社會心理健康、百姓充滿幸福感的安全環境建構的過程。
作者:
鐵螳螂
時間:
2008-11-15 07:50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