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三鹿事件問責不能止於奶農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8-9-19 18: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8年09月16日08:58   新華網  楊濤 




不法奶農通過向牛奶中摻加三聚氰胺化工原料來矇混過關,這種行為著實可惡。河北警方對這些犯罪嫌疑人加大打擊力度是大快人心。不過,正如許多人質問的那樣,「問責」僅僅是追究奶農的刑事責任嗎?


據說,警方已經排除了在銷售流通、產品儲存、生產加工環節摻入三聚氰胺的可能性,我們姑且相信這一事實,但並不能消除我們對三鹿集團相關人士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的質疑。如果本應該檢測出三聚氰胺卻未能檢測出來,那麼相關人員是不是需要負有刑事責任?如果實際上檢測出三聚氰胺卻向公眾隱瞞,那麼相關人員是不是同樣要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問責」更應劍指監管的行政機關。無數次的經驗證明,不合格的產品長期存在, 並且能一路暢通,其背後必然有行政監管機關的包庇或者瀆職。甚至,質檢部門也應當好好反省。此次栽跟頭的「三鹿奶粉」,它是國內第一批獲得「免檢」的奶粉(儘管到2006年免檢到期),但由於有了「免檢」的光環,它的市場信譽度一直很高。因此,有關產品免檢的制度是否應當繼續推行還是一個疑問。


有關三鹿事件的政府方面表態是:「在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確鑿后,不放過任何不法分子和責任人,決不姑息袒護」,筆者的理解是,問責絕對不能止於奶農,否則我們就不能說做到了「不放過任何不法分子和責任人」。(證券時報)


另三篇:

畢詩成:不法奶農能摻出全部罪惡嗎?


三鹿集團終於承認嬰幼兒奶粉有污染並決定召回了,但好像他們竟是一點過錯也沒有的!?


按照他們的說法,罪魁禍首是「不法奶農為多獲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按照他們的說法,他們在8月1日已經檢測出「不法奶農摻三聚氰胺是嬰兒患腎結石真兇」的結論;按照他們的說法,在得出此結論后就立即上報了;還是按照他們的說法,公安機關已開始抓捕不法奶農,追究其法律責任。


這就是全部的真相?不對呀,你這時間邏輯不對呀!如果8月1日就發現了「不法奶農」這個真兇,你三鹿集團9月11日為什麼還聲明「目前尚無證據顯示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為什麼還敢拍胸脯說 「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沒有問題的」?如果8月份就將「真相」上報了,為什麼到9月11日輿論洶洶之時,衛生部也只是說「高度懷疑」而不是「已經查實」了呢?更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果真的只是「不法奶農」污染奶源,受污染的應該是所有批次的三鹿奶粉,為什麼現在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19塊錢一袋的嬰幼兒奶粉,稍高檔次的卻沒有呢?


事發之初,為了避免無端傷害,很多媒體非但沒有用「不法企業」的字眼,甚至連名字都沒有提,用的是「某品牌」;現在倒好,面對弱勢的奶農群體,在真相尚未查明之時,不是法院而是你奶粉企業,公然地用上了「不法奶農」的字眼,這是否合適呢?按照「不憚以最壞的惡意猜測中國人」的邏輯,早早地甩出「不法奶農」這個「真兇」並聲稱公安機關已在抓捕,這很像是一個轉嫁矛盾的 「陽謀」——— 試圖在眾目睽睽之下,將洶洶民意轉嫁到最弱勢、最沒有話語權的奶農那裡去,從而為自己減少被追責的空間!但這年頭把誰當傻子不成,一句「不法奶農」真的就能寫完所有的罪惡嗎?


「不法奶農」是不是罪魁禍首,自有公安部門的調查結論給大家一個答覆。但需要警惕的是,「不法奶農」絕對不能成為替罪羊,如果真有「不法」這樣一頂帽子,需要戴的人可能太多了,絕對不能讓最弱勢、最沒有話語權的奶農獨自享用,因為,光是一群「不法奶農」,是摻不出全部的罪惡的!


產奶企業「法」了嗎?即便是奶源的問題,但奶廠總要有一系列的檢驗來把關吧?三聚氰胺在奶粉企業是個敏感東西,此前就有企業在此問題上栽過跟頭;並且三聚氰胺即便能微溶入鮮奶,其營養比也會發生較大變化——— 對於這樣的東西,焉有不警惕之理?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幾天前還在節目里說,三鹿奶粉要經過1100道檢測關呢!1100道檢測關,就這麼個水平?況且,出事後三鹿集團通過自檢就發現了700多噸問題奶粉,說明你還是有這個自檢水平的嘛,焉能讓「不法奶農」蒙了眼?除非……國家在奶粉生產上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果都嚴格遵循的話,如果能處處依「法」的話,怎麼可能被如此大面積「毒」倒?


質監部門「法」了嗎?按照三鹿的說法,3月份就接到投訴,但請地方和國家有關部門檢測的結果,卻是「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最終「真相」不是質監部門查出來的,而是人家自己「諮詢有關專家」得出來的。如果這些說法屬實的話,質監部門難道不尷尬萬分嗎?職能部門對這些大企業究竟有沒有日常監督?700噸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又是怎麼獲得「合格證」的?有專家說,添加三聚氰胺已經成為一個食品領域的「潛規則」,他們利用的正是蛋白質等標準的漏洞,如果真是行業性漏洞的話,質監部門對於長期存在的漏洞又該怎麼說呢?「生產環節的監控不嚴導致了食品衛生安全問題,流通環節的監管滯后導致了假冒偽劣泛濫」,貌似嚴格的食品監管法律,被一次次醜聞戳得千瘡百孔;面對「中國奶粉不能買不能食」之類的告誡,監管部門能不以羞愧與斷腕之志反思自己的監管之「法」嗎?


作為有責任感的大型企業,就應該主動承擔自己的全部責任,不推諉,不扯皮,用最配合的方式儘快查明真相,給公眾一個說法,繼而尋求公眾的諒解。如果在卸責的路上越走越遠,把事情搞得撲朔迷離,無異於自掘墳墓,以後還能奢望回到人民中間嗎?時至今日,坦誠面對所有的罪與罰,才是最好的公關。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0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