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多月以來, 在新英格蘭的大眾媒介和頂尖級科學期刊自然等刊物上, 有一件「小事」被吵得沸沸揚揚。事件的起因為一位麻省理工 (MIT) 的助理教授候選人 (Dr. Alla Karpova) 將幾封電子信轉給了媒體. 這些信件出自一位諾貝爾獎得主, MIT生物系的 Dr. Susumu Tonegawa (該系一個學習與記憶研究所的所長, -Picower Institute for Learning and Memory)。Tonegawa 教授的諾貝爾獎主要是基於在瑞士的工作: 抗體產生多樣性的遺傳法則 (巴塞爾免疫研究所 ), -免疫學, 后碾轉赴麻省理工任教, 並創建了該所。他對這個領域的主要貢獻就在於首次在大腦局部 -海馬的CA1小區對某些基因加以調節, 以利於觀察該基因對某些學習與記憶功能的影響 (conditional knock-out or Knock-in). 有很多科普甚至專業文章都將該區描繪為人類記憶的關鍵部位, 其實不然, 與大腦皮質相比海馬容積非常有限, 而其更重要的功能為信息處理, 相當於電腦的中央處理器 (CPU).
這位候選人來自冷泉港實驗室, 其導師亦非等閑之輩. 本人發過的文章有神經元和美國科學院院報 (PNAS) 等數篇, 所用方法和研究方向與 Dr. Tonegawa 接近 (用遺傳學方法繁殖特殊小鼠, 並用於學習與記憶研究), 但水準絕對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Dr. Tonegawa 身為該系此次甄選委員會成員, 在發出任命書 (offer) 后致信並規勸這位年輕人不要趟這趟渾水被人利用, 並言及不會與之合作, 而且本人旗下的動物設施不予共享. 看了幾條新聞后, 覺得這事兒有點兒怪, 以諾獎大師之尊與名不見經傳的晚輩計較有些有違常理. 事情絕對不會這麼簡單, 遂用了整整一個晚上 (睡覺前幾個鐘頭) 對麻省理工網站過了一遍篩,終於理清了頭緒。MIT生物系真可謂人才濟濟群雄匯萃, 在60餘名教授中有四位諾獎大師, 22位科學院院士及10名霍華得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而其中兩個研究所均從事腦研究, 儘管側重有所不同, 但也難免有所交叉。目前Dr. Tonegawa 的研究所擁有基金許諾5千萬, 而另一方擁金3億五千萬, 雖然支付期限有所區別, 5年之內前者的基金將超過後者一倍. 這位女候選人還得到了MIT 11名女終身教授的支持, 眾人致信女校長聲言受到了「性別歧視". 其中一位苦大仇深者在網上留言, 說是作學生時就深受其害。而校網中詳盡的記載了這位大師在推舉現任女校長時 (本身也是神經科學學者) 所做的種種努力, 不知這位校長在處理此事中將如何面對「恩公」。另外, 校長還收到了大師的6位下屬的支持信。記得在一次「國家地理」的專題節目中曾經介紹, 成年雄性大型貓科動物的生存領地大概在10平方英里 (以自身特殊氣味兒劃界), 蓄意越界者將面臨殊死搏鬥.
MIT 網站上各種留言充斥, 歸納一下大概分為幾類
不合作:大概與其學術地位及性格有關,得罪了不少同事.
性別歧視:大概受傳統文化影響, 又沒有參透「美式太極拳」之玄機。國內學日語時, 中級班所用教材為原版東京「婦女生活雜誌」,封面為一手持拖把大汗淋瀝賣力擦地的少女, 前5篇文章即為「婦女婚前必讀": 基本禮儀, 打掃衛生, 做飯, 沏茶, 換尿布 (以前在鄉下批林批孔時, 曾受命為隊里老鄉講過「女兒經", 那內容言簡意賅哲理比這雜誌深多了, 幾位老婦聽得眼淚都下來了, 散會後都不願離去: 還是識文斷字好呀, 咱要是念過這書那活得就明白了)。
不過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 誰是誰非大概只有 MIT 人才有發言權。以目前波士頓的小氣候 (哈佛校長因出言不慎去職, -性別歧視), 大概他這飯碗是砸了。波士頓名校眾多, 只不過就是挪個地方, 大概連家都不用搬。不過弄不好 MIT 的幾千萬就打了水漂兒。俗話說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這位女士近日將赴 霍華得休斯醫學研究所就職 (佛吉尼亞), 那裡經費充裕設備精良, 人氣亦旺。
多謝諸位鼓勵
本來在寫 霍華得休斯醫學研究所 (HHMI) Dr. Sheng 的條目中應當加上這段背景介紹, 這次正好借題發揮了. Tonegawa 教授門下中國學生不少, 而且有些已成氣候, 本文意在探討影響學術研究的各種因素, 若有冒犯或不到位的地方還望見諒與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