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累積辭彙的方法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4-5 0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出門在路上,看到Donald用英文的人都要問他怎麼能背那麼多單詞,Donald會說:「因為要用啊!」

  就是這個準則,我們和一般人背單詞不一樣,是倒過來執行,有用就先去讀,多讀就自然記下了,而不是先死背一堆單詞,要用的時候才發現找不出到底是哪一個。

  Donald有一天坐在公車上,看到路上一個穿著時髦的小姐,他就說:「Look!Miss Conge niality.」我聽不出來這是什麼意思。Donald解釋給我聽:「人家說穿成這樣是很辣的,你上次帶我看的電影《麻辣女王》,它海報上的英文名字就是Miss Congeniality.」Donald賣弄的老毛病又犯了:「來,跟我念一遍congeniality.」他比個手勢學電視上的英文老師,小聲地復誦一次,要我跟著念。

  原來如此,慢著,不過電影名稱不一定是直接翻譯,常常因為劇情需要而另外取中文名字,這個單詞應該不是麻辣的意思。他後來查詞典也知道了,不過小鴨子嘴巴還是很硬:「我覺得它還是可以當成麻辣。」

  雖然常出現這樣張冠李戴、胡亂用的情形,我還是很佩服他可以去看一場電影就順便記住電影名稱,尤其是一個那麼長的單詞。這件事我舉出來講過很多次,聽過的人都一邊好笑,又同時對他肅然起敬。

  我們對於中英文同時出現的海報,常常忽略英文,即使看到了,又嫌單詞太長,看過就算了,也懶得記,所以總是沒有增加幾個辭彙。而Donald因為年紀小沒有這麼多的壞習慣,他用自然發音去念幾次,就順便記下這個單詞的拼寫,如果他想看看它的意思,或者發音是不是很正確,他會查詞典看看。

  他的做法是很輕鬆的,不是那麼規矩隨時查詞典,大人也沒有那麼勤勞吧!他是用到詞典或是看到詞典的時候,再順便查的,所以我買了一個名片型的小電子詞典帶在皮包里,出門可以派上用場。

  同坐在公車裡的乘客很好奇Donald英文說得溜又有自信,一個媽媽問我要怎麼叫小孩背單詞,她的女兒都高中了,怎麼都背不了幾個字。

  我一向不主張規定孩子要去背單詞,我們都是經過使用來幫助記憶,忘了沒關係,下次用到再記就好了。但是根據過去的經驗,不熟的人一定不相信,以為是我們不想說。

  我正在傷腦筋要怎麼回答,Donald壞壞地唬我:「你說了她也不會相信。我乾脆下次騙他們說是你每天逼我背10個單詞,錯了要打,一年就3000個單詞了,這樣大家會覺得比較合理,才會相信。」他轉頭告訴她:「方法很多,我們以後把它寫在書里,你買回去就可以看到了。」

  解鈴還需系鈴人哪!那位媽媽笑眯眯地說,真的這麼小就會寫字啊!說完才充滿期待地下車去了。我捏了一把冷汗,真不知道下次Donald會不會被問煩了,乾脆真的說是我打他、逼他背出來的比較省事。我應該未雨綢繆先準備好,問問看「背黑鍋」的英文是怎麼說。

  「多聊天」

  Donald吸收辭彙有三大來源:一是在學校,Yo-Yo & Na-Na課本裡面教的,對兒童來說簡單又實用;他下課常常和老師聊天,也會知道很多的單詞和片語。

  經過這樣的循環,老師叫他和大班同學上課,又帶他到老師的補習班,和兒童美語進階的國小高年級學生上課,從初學到這時,大概是一個學期,約半年左右的時間。

  我和Donald的老師Jill都沒有以年齡來區分學習的陳舊觀念,也許在體能上我會同意分齡,但是在語言說話上面,一定要有什麼規定的話,只是自我設限罷了。

  他在補習班裡如魚得水,上課很認真,讀的教材是American Star,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問題,反而又知道更多的辭彙,同時開始有了文法句型的觀念。Jill老師和我都任他發展,如果碰到小測驗,他會跟著寫,拼錯了再告訴他,但是不打分數。一些為了配合高年級學生考試、比較制式的考題他就不用做。

  我發現這樣有個好處,他能平常心去看待「考試」,不會斤斤計較分數,坦然面對錯誤和改正。只可惜跟著上了幾個月,我們因為常常要出去玩,英文班的時間在下午5點到7點,我不想減少他的休閑和用餐,所以基於快樂學習的觀念,停止了這個課程。

  「雜誌讀看聽」

  第二大快速進步的原因,是從電視和雜誌接收來的。他早上起來會看公視的Let『s Talk in English(《大家說英語》),從裡面學到很多在家裡會用到的對話。我們安心大膽地用雜誌里所學到的片語,任意地對話。母子的溝通不會因為用哪一種語言而有障礙。

  我沒有因為要逼他學好英文,就買一堆書給他讀,這一點和爸爸Eric意見有點不同。Eric和一般人一樣,永遠不好意思開口講英文,總是覺得單詞要多背才有安全感,只要一提建議就是:「要不要買書讓他多認識單詞,不然用錯怎麼辦?」像這類的理論。

  我不認為給他一堆書就是幫助他,任何人都是先會聽、會說才上學、讀書識字,為什麼我們學英文要顛倒,違反自然?而且為什麼擺一堆片語和文法書疊在旁邊才有信心?

  「Donald自己選書來讀」

  Donald是初學者,有Yo-Yo & Na-Na小朋友的生活書,他自己又選了Let『s Talk in Engl ish《大家說英語》雜誌,後來他又想知道更多,會自動收看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語》),這樣的行動力已經很夠了。

  任何主動有趣的學習,都是很自在的,如果加上一些純粹為背誦而歸納的讀書方法,絕對意義不大,大人都背不了,更何況是要求小孩子?會不會抹煞了一顆快樂學習的小心靈?那一類型的書,我們是覺得拿來當查詢的工具就可以了。

  一直到Donald和Mary用自己建立的「美語生活家園」概念,日常說英文的比例越來越高,辭彙也持續在增加時,Eric才慢慢信任我們。Donald告訴他,我們時常會去逛書店,自己會看需要而選書,不然豈不是浪費錢了嗎?

  Donald覺得英文很有趣,交談和寫信用幾個字母和教過的單詞溝通很方便。基本上在前面所說的學校和媒體教學多半都是對方發出訊息,Donald來接收。在初步接觸英文的時候,是以這兩個來源為主,不過被動的接收,漸漸不能完全足夠應付他的小天地里需要的辭彙了。

  「為遊戲找辭彙」

  Donald從小不看卡通不愛玩具,他喜歡玩的東西就是做大人的事。只要他去過超市、醫院、銀行……回來就自製很多折價券、保健卡、存摺……來玩,學大人一樣辦公、蓋章。這些東西不一定和課本及雜誌的內容吻合,有時候找不到想用的單詞。

  所以,第三大來源就是我們自已主動尋找那些想要使用,又不會的單詞。為了擴大這些領域,我們會到書店尋寶,找一些適當的書,來幫助我們。這個過程很有趣,Donald和Mary先了解大致的分類和功能,在書店裡挑挑撿撿。過去一年這個初級階段,我們大概買過一套遠東的國際英文故事精選,和一本圖畫詞典而已。

  這一本牛津出版的圖畫詞典The Oxford Picture Dictionary真的很實用,每張圖畫大約都帶有30個左右的單詞,比如說一張清楚的親自在廚房做蛋糕的圖畫,把你常用、會看到的都標出來了。我有一陣子著迷在廚房做點心或是蛋糕,Donald喜歡在一旁攪局,我一邊叫他幫忙拿東西或是不要動什麼機器,把書上這些電器廚具的名字就順口說出來,做過幾次小餅乾之後,就記得差不多了。

  這跟我們一般初學者接觸英文的方式不太一樣,大部分人一開始學的都是統稱,像是clothes(衣服)、shoes(鞋子)等等。但是中文裡有各種名詞來描述:西裝、高領衫、運動衣、工作褲、連衣裙、高跟鞋、平底便鞋……當然英文也是如此。

  Donald和我都很想進一步知道這些名詞的說法。借著在這本書里幾張大街或是商店的圖片,就向我們介紹了上百種穿著、飾物的名稱,真的很棒,當然我們沒有完全背起來,家裡用過穿過的就比較熟悉。Mary我還趁機問Eric爸爸,要不要多添購各種書里畫出來的衣飾,這樣我們就知道得更多了!還好他沒有中計,在那裡面還畫了珠寶首飾和珍珠項鏈。

  「單詞變句子」

  書里不只有名詞,還有簡單的句子,像是The toilet is stopped up.我在想如果身在國外,真要發生廁所故障,不用拉著人家到廁所比手畫腳。The tires need air.輪胎需要打氣,不會讓你對著電話,不知道如何求救兵。

  有的人光知道背單詞,不去用的話,等於沒有學。記憶單詞的時間和能力每個人都不相同,我們先過濾掉一些目前沒有用的,不要增加無謂的壓力,通過這樣很快又容易記住的方法,來為自己進階,增加辭彙。

  Donald陪我去中醫診所推拿,別人看他很可愛又說英文,向他搭訕:「陪媽媽來hospital嗎?」一般人不分大小醫院,講英文都用統稱 hospital問他,而且認為如果他知道這個詞就不錯了。他告訴醫生說:「你這裡是clinic(診所),我看到櫃檯後面牆壁上有大招牌。」再回頭對和他說話的人解釋:「clinic和hospital是不一樣的。」

  我回想那一本圖畫詞典上有一些介紹醫療情境的事物,書裡面也是將clinic和hospital分類描述。但是因為整本書很多類別,我沒有刻意去讀,不過來到診所,經過Donald一說,我才意會到書里clinic的圖畫,相關的東西自然就浮現腦海,感覺很清晰,加上櫃檯後面的英文字就能連接在一起了。

  連醫生也覺得很有趣,大家在這個醫院每天忙進忙出,看不完的病人,對於時時經過的櫃檯布置,中英對照的醫院名稱幾乎視而不見,卻沒想到Donald真的是當做文字說明讀取。

  Mary有一次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小朋友節目,教了picnic(野餐)這個單詞,我回想自己在初中就背過,老師也很愛考這個單詞,可是從少女到現在快要四十一枝花的年紀,我一次也沒有用過,它卻不斷出現在我們的教材里。我想這應該是國情不同,外國人車子開了就走,找一片森林、草原就來野餐,可是我們很少有這種機會,為什麼它還是被當做初學者必背的單詞?我看很多兒童英文班,教了很多動物名字,好像只有去動物園才會用,走在台灣馬路上很難看到大象吧!

  所以初學者最好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緊張地去打聽自己少背了哪個單詞,不妨和Donald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除了吸收自己想要的辭彙之外,還要多觀察。Donald常常搭乘MRT(捷運),站里的指針、夜間婦女的等候區他都看,車上的廣播都有英語,他每一站都跟著念。現在每到了路線交會的車站,他就像唱KTV一樣對嘴配音:「Please change trains at this station.(請在本站換車。)」他在電台受訪講到這句話,還提醒聽眾:「train要記得加『s』哦!」

  活用你的書本,把圖片情景在日常生活中重現。當別人只注意中文,而你同時也注意英文,你的辭彙不增加都難。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