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蘋果手機iPhone看「臺灣模式」

[複製鏈接]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sun8b 發表於 2007-7-11 0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評論] 從蘋果手機iPhone看「臺灣模式」


蘋果公司的具有創新設計和功能的視頻手機「iPhone」大有一炮打響之勢。上市第一天,美國費城市場iPhone手機銷售店前從凌晨3點開始人們就排著長隊等待購買,全美消費者購買踴躍。據說該手機3天的銷售量已經超過了移動手機行業最熱門的摩托羅拉激光手機頭1個月的銷量。

一些狂熱愛好者甚至在購得50萬~60萬韓元的iPhone手機就將其份解,把照片與視頻傳至網上。甚至還出現了「iCultis(iPhone手機狂熱推崇者)」的新名詞。這是在續寫以MP3播放器「iPod」救援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的神化。

看iPhone和iPod就會遇到鴻海、廣達及英業達等陌生的名字。這些都是沒有自主品牌而專門進行承攬加工的臺灣企業。iPhone和iPod就是這些企業在中國的工廠製造的。

這就是OEM(貼牌生產)方式,但不要把它們僅僅看成是中小承攬加工企業。臺灣企業不僅質量、工程管理技術優越,還有堪稱世界最高的成本競爭力。臺灣企業具有喬布斯放心委託加工的實力。所以索尼公司的PlayStation遊戲機、美國的惠普公司和戴爾電腦的筆記本電腦等全球熱門商品都要經臺灣加工。

這些臺灣企業最近還以在產品生產中積累的技術為基礎,正在積蓄外觀、設計、研發部門的實力。從而出現了像鴻海一樣的大型企業,該企業2000年以後年均銷售額增加率達45%。鴻海集團在短短6年間將其規模擴大到10倍多等,成為世界IT行業最令人矚目的企業之一。

三星電子自2004年每年3月在臺灣舉行「移動通訊論壇」,展示手機、PDA、數碼相機等移動電器的半導體新產品,其最大原因也就是臺灣企業不可忽視的IT實力。最先購買和使用三星電子半導體新產品,而且創造市場領域的就是臺灣企業。從這個意義上說,臺灣企業並不是單純進行承攬加工的企業,而是接近於全球品牌企業的生產合作夥伴。

不久前英國《商務週刊》選出的世界100強IT企業中臺灣企業就有14家,在亞洲地區成了被選入最多的地區。韓國只進入Hynix一家企業。美國MIT產業成果中心研究組分析全球化經濟時代企業生存戰略的書籍《競爭藝術》也說明了這一點。此書詳細介紹了半導體委託加工企業TSMC、筆記本電腦企業仁寶和華碩、收購西門子手機事業部的明基、從製鞋業拓寬至電子領域的寶成等20家臺灣企業,而韓國只介紹了三星電子。

《財富》雜誌選出的全球500強企業中有12家韓國企業,而臺灣企業只有3家。盡管如此,英國《商務週刊》和MIT更加關注具有尖端技術實力的中小型臺灣企業,並予以了更高的評價。韓國培育出多家擁有自主品牌大企業,但這些企業在成長中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此相反,臺灣則以實力雄厚的中堅企業為基礎正謀求快速發展。時到如今,我們要關注「臺灣模式」的原因就在於此。

328

主題

854

帖子

36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8
沙發
miaugogo 發表於 2007-7-13 0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wsun8b 的帖子

中國黑心貨 危害全世界
有致命危險的中國黑心商品充斥全球,近來成各國關注焦點,也成為美國新聞週刊亞洲版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攝影組翻攝自NEWSWEEK亞洲版)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美國新聞週刊亞洲版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詳述有致命之虞的中國黑心商品充斥世界的原委,指稱近來多項中國產品在美下架回收已嚴重打擊中國產品形象,甚至危及中國外銷競爭力;北京高層即使有心掃蕩改革,卻也面臨規章法令不夠完備以及地方官員與黑心製造商勾結等現實阻礙。

爛貨醜聞連環爆 震驚全球

數年前,中國迅速製造物美價廉商品的龐大出口實力,曾博得權威專家與舉世媒體的一致讚嘆;而今,從有毒寵物食品、毒牙膏到劣質輪胎,中國改以連續數月爆發產品安全醜聞震驚全球,並招致世人對這座崛起中的世界工廠的質疑。外銷黑心商品暴露出中國經濟缺乏規範與嚴格控管,以及商品標準鬆散、制度混亂的本質,也凸顯中國政府的經濟主管當局趕不上迅速經改腳步的窘態。

相較於數十年前也曾經歷類似痛苦的南韓與日本,中國製品如今獨佔世界多項領域,危害也更大。除非北京當局能迅速改善形象並將「中國製造」一詞轉變為商譽佳、或至少值得信賴的品牌,否則全球消費者的安全依然缺乏保障,中國的出口導向經濟奇蹟也將面臨嚴重危機。二十世紀初,偽藥與黑心商品在美國所引發的民憤,最後促使食品藥物法立法;一百年後的中國也需要類似革命,以維護其競爭力與保障消費者。

事實上,北京高層已藉由劣質出口品所引發的難堪與爭議,迫使其他官員採取行動。加拿大亞伯達大學中國問題專家姜聞然說,一如當年中國為加入世貿組織(WTO)不得不進行國內改革,如今國際壓力也將迫使中國改善大眾衛生與食品安全;但龐大地方勢力恐令中央使不上力。姜聞然說,三十年前的國營時代,政府還能保障品質,而今舉目盡是規範鬆散、甚至與原應監督廠商的地方官勾結的私營企業。

品質低劣 中官員習以為常

中國黑心商品的真正問題,恐怕是部分中國官員對產品品質低劣太過習以為常,以致遲遲未能察覺劣質出口品已重創中國在歐美與日本等地的聲譽。此外,消費者權益的觀念尚未在中國成形。當美國官員上月於華府舉行的中美戰略對話中企圖提及產品安全議題時,中方代表卻看似錯愕地要求推遲下回再談。

香港美林證券科技分析師海勒說,中國製造商正面臨提升安全與品質標準,否則就等著自絕於海外市場的要務;而相較於其他法制較為完善的國家,中國業者顯然需要更多時間適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16: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