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全球影響力日增:漢語悄然走進美國小鎮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6-5-10 1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傑里米-格蘭特(Jeremy Grant) /在弗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郡(Fairfax),如果開車從火車站到馬歇爾中學(Marshall High School)作個短途旅行,你會發現一幕典型的美國郊區景象:購物中心、星巴克(Starbucks)咖啡館、加油站、還有那令人厭倦的早間車流。

但在這所學校的108號教室,另一個世界打開了窗口。

一串串紅紙做成的中國燈籠掛在窗戶上;一幅中國地圖釘在後牆上,旁邊是一些關於天安門廣場、寺廟和北京街景的照片。

17歲學生馬特•格萊澤(Matt Glazer)身穿一件黑體恤,站在全班面前朗讀用中文書寫的辭彙。

當他令人讚許地流暢完成發音時,他的老師雷潔(Jie Lei,音譯)示意同學們鼓掌表揚。

費爾法克斯郡有兩所學校提供三個級別的漢語教學,學生可從6歲開始學習這些課程。馬特和其它15名學生就讀的是馬歇爾中學針對17至18歲人群開設的漢語班。在美國學校,漢語正迅速從一種新奇文化轉變為外國語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費爾法克斯郡於1996年引入漢語教學,但直到當地兩所授課學校中的一所創立了抽籤選課體系,為那些想把不屬於該校生源區域的孩子送來就學的父母提供了選擇之後,選修這門課程的人數才有明顯增長。

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向紐約中國城(Chinatown)的紐約公立雙文學校(Shuang Wen School)捐贈了50萬美元。

兩位美國參議員喬•利伯曼(Joe Lieberman)和拉馬爾•亞歷山大(Lamar Alexander)希望參議院外交關係分委員會今年能對他們的一項提案舉行聽證會,該提案建議為美國學校的漢語教學提供13億美元資金。

美國人對漢語的興趣升溫,其直接原因是美國日益意識到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和可察覺的未來全球影響力。

「很大原因在於不斷開放的中國經濟,」費爾法克斯郡公立學校外國語言協調人保拉•帕特里克(Paula Patrick)稱,「學生們希望為未來的求職競爭做好準備,他們意識到當他們找工作之時,漢語可能成為一種需要用到的語言。孩子們確實在思考。」

馬特表示,他一直對「中國文化有興趣」,只是最近才意識到,以後求職時漢語遲早會有用。

在數百英里以外的中西部地區發生著相同的故事。

芝加哥的學校從1999年開始提供漢語課程,比費爾法克斯郡晚3年。但該市的課程現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漢語公立學校課程。

自幾年前首次訪華以來,芝加哥市長理查德•戴利(Richard Daley)一直在積極推廣漢語教學。在訪問芝加哥姊妹城上海時,他震驚地了解到中國約有2億學生在國內學習英語;而在美國,學習漢語的美國學生僅為2.4萬左右。

他表示,學習漢語的需求緣自父母。「這不像校董會說的那樣。父母們在逛街時看到商品上的『中國製造』;他們發現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認為,(在這方面)父母們走在了政界和商界領袖前面。」

不過,越來越多的難題也隨之而來。由於目前該郡還沒有足夠大的需求刺激更多學校開設漢語學習班,所以在馬特的班上,大多數學生是從周圍的學校搭乘公車趕來,這意味著同一個班裡混合著能力各不相同的學生。

馬特班上的雷潔老師發現,自己在教漢語時不得不穿插英語,這樣漢語能力較為薄弱的學生才不至落後。她說道:「學生的能力非常參差不齊,所以一些人會講的比其他人好。我們只能面對這個問題。」

儘管馬特班裡的大多數學生都是華裔,但並非所有人在家裡都跟父母講漢語,這使情況變得更為複雜。雷潔表示:「在這裡用『華裔』學生的概念並不適合。」

芝加哥之所以沒有出現此類問題,部分是因為絕大多數中國移民一直在講粵語──因此他們不會參加漢語學習班。

芝加哥的漢語課程管理人員羅伯特•戴維斯(Robert Davis)表示,該市還儘可能地向其學校系統內的更多學生推廣漢語。

其結果是,在該市20所學校學習漢語的3500名學生中,幾乎90%的人是非裔或西班牙裔美國人,這反映出芝加哥的人口結構之一:該市26%的人口是西班牙裔。

戴維斯表示:「這些不應該是高檔課程,而應面對所有學生:給他們學習漢語的機會。」

芝加哥還找到辦法來處理一個老大難問題:那些因不熟悉漢語而對其望而生畏的父母,在課後往往無法指導自己的孩子學習漢語。

下個月,中國將在芝加哥開設北美首個孔子學院(Confucius Institute)文化教育中心。該中心將向父母提供討論會,介紹他們的孩子如何利用輔助工具學習漢語,例如使用網際網路資源等。

然而,足夠的師資正開始成為問題。

戴維斯表示:「我們非常需要老師。」有跡象表明,某些在其它領域教書的講漢語的人正開始「改行」轉教漢語,這令他略感鼓舞。

帕特里克認為自己很幸運地找到了雷潔,後者剛從佛羅里達州一所大學(Florida university)德語專業碩士畢業,便被說服來費爾法克斯郡教漢語。

「5年前,我抓破腦袋也想不到上哪兒去找老師,」帕特里克表示。「現在,我們已經收到其它領域老師發來的三份簡歷。如果要我明天就要找100位老師,我可能會驚慌失措。但如果慢慢來的話,我認為,我們會越做越好。」

譯者/牛薇劉彥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4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