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5-1-7 21:07 編輯

唐·胡安·何塞·德·奧地利 Juan José de Austria (1629-1679)
繪畫
1677 - 1678
1297
胡安·卡雷尼奧·德·米蘭達(Juan Carreño de Miranda, 1614 - 1685), 畫家
帆布
67 x 51.7 厘米
馬德里
1874 以銀行家 Barthold Suermondt 收藏購買
胡安·何塞·德·奧地利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和著名女演員瑪麗亞·卡爾德龍(María Calderón, 1611-1646)的私生子, 瑪麗亞·卡爾德龍也以「La Calderona」的綽號而聞名. 他是西班牙黃金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由於他的高智商和多才多藝, 他作為王室私生子獲得了顯赫的地位: 腓力四世不僅正式承認他是唯一的私生子, 還任命他為馬爾他勳章大團長(在本肖像中, 畫中人物的脖子上戴著十字元號的鏈條). 當腓力四世在世時, 胡安·何塞開始了軍事生涯. 1647/48 年, 他的戰術技巧為鎮壓馬薩尼洛起義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是一場反對西班牙統治的民眾起義, 在一個特別不穩定的時期威脅到腓力四世對那不勒斯總督轄區的宗主權. 胡安·何塞隨後還獲得了其他重要任命, 首先擔任西西里島總督, 然後擔任加泰羅尼亞、佛蘭德斯和葡萄牙總督. 作為一個具有政治重要性的皇室血統的人, 胡安·何塞·德·奧地利在他一生的各個階段的豐富畫作中都有描繪. 其中包括他小時候偽裝成聖赫梅尼吉爾的照片(馬德里, 德斯卡爾薩斯雷亞斯修道院), 胡塞佩·德·里貝拉在那不勒斯逗留期間創作的一幅宏偉的馬術肖像(馬德里, 皇宮), 一幅作為強者的半身像《年輕人》(馬德里, 普拉多國家博物館), 伊西多羅·布爾戈斯·曼蒂拉(Isidoro Burgos Mantilla) (埃斯科里亞爾宮)的一幅全身畫, 展示各種作品以及其他媒體上的大量繪畫作品, 從銅版畫到獎牌和大理石半身像. 胡安·何塞受到人民和貴族的高度尊重, 這對他在腓力四世去世后不確定時期的政治生涯有利. 新國王查理二世在母親奧地利的瑪麗亞·安娜的教導下, 是一個頭腦簡單、軟弱的青年, 根本無法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的驕人成就和人生經歷相比. 因此, 在受到王太后青睞的不得人心的大臣費爾南多·德·巴倫蘇埃拉被迫退位后, 胡安·何塞1677奪取了權力. 這幅肖像畫很可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 當時的畫者已經46歲了. 他蒼白的臉上流露出憂鬱的表情, 讓人想起迭戈·委拉斯開茲為腓力四世最後創作的肖像. 它的周圍有白色的領子, 從深黑色的衣服、中性的背景、全黑的捲曲鬃毛和垂過額頭的頭髮中脫穎而出. 這幅肖像畫的稍大版本, 尺寸為 69 x 57 厘米, 現藏於布達佩斯的 Szépművészeti 博物館.
巴勃羅·佩雷斯·多爾
唐·胡安·何塞·德·奧地利是西班牙黃金時代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和著名女演員瑪麗亞·卡爾德隆的私生子. 由於胡安·何塞·德·奧地利的聰明才智和能力, 他在王室私生子中獲得了不同尋常的地位: 他不僅是腓力四世官方承認的唯一私生子, 還被國王任命為馬爾他勳章大團長(馬爾他勳章的十字勳章). 順序可以在當前的肖像中看到, 用鏈子掛在畫中人的脖子上). 胡安·何塞在腓力四世還在世時就開始了軍事生涯, 並在 1647/48 年為鎮壓馬薩尼洛起義做出了備受讚譽的戰術貢獻, 這是一場反對西班牙當局的民眾起義, 對腓力四世對西班牙的統治構成了威脅。那不勒斯總督在一個特別敏感的時期. 此後又擔任了其他重要任命, 首先擔任西西里島總督, 然後擔任加泰羅尼亞、佛蘭德斯和葡萄牙總督. 大量肖像記錄了胡安·何塞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肖像, 非常適合具有政治意義的王室成員。其中包括一幅他小時候偽裝成聖赫姆的畫作.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 ... ments&objIdx=19 #6807

水手
1938年
國家美術館
伯格魯恩博物館
NG MB 57/2000
巴勃羅·畢加索 (1881 - 1973)
布面油畫
60x50厘米
穆然和巴黎
2000 聯邦政府和柏林州支持從 Heinz Berggruen 購買
1937,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多拉·瑪爾 (Dora Maar)、保羅 (Paul) 和努什·艾呂雅 (Nusch Éluard) 一起在穆然 (Mougins) 度過暑假. 在這幾個月里, 他創作了一系列半身肖像畫, 其中有男性人物、水手和手上拿著蛋卷冰淇淋的多刺、有點歇斯底里的傢伙. 在畢加索的作品中, 水手們不僅具有天生的陽剛氣質, 但也有一種粗俗的傾向, 雖然並不總是如此, 但在這裡只出現了非常有限的程度. 相反, 這位水手在藍天下表現出經典的平靜. 這與理查德·肯德爾 (Richard Kendall) 的觀察相符, 即艾呂雅的特徵已融入到這張臉中(梵高到畢加索. 國家美術館的伯格魯恩收藏, 展覽目錄, 倫敦, 1991, 第 166 頁). 臉部和假肢的色彩打破了這種和諧的印象. 假肢支撐在上半身上, 指的是對身體的損傷, 否則它會被繪製出非常堅固、柔軟的輪廓. 《水手》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男性肖像畫之一, 也與畢加索未完成的自畫像有相似之處, 該自畫像的日期為 1938 年 3 月 22 日 (巴黎畢加索博物館). 具有互鎖輪廓和正面的雙面以及條紋襯衫具有可比性. 雖然自畫像中的眼睛強調畫家的「看」, 但「水手」的目光卻是分開的: 一隻眼睛僵硬、怪異、像鳥一樣, 另一隻眼睛黑暗、一動不動.
|安吉拉·施奈德
有的藝術評論和主要博物館簡介中提及, 畢加索初出茅廬臨摹老大師作品時, 承襲了一位的體裁併無限延伸-隨心所欲, 千奇百怪.
https://recherche.smb.museum/detail/959394/der-matrose
https://www.christies.com/en/sto ... df9882beabb9cb087ea
畢加索的世界:這位西班牙畫家的影響和靈感的終極指南
塑造這位革命藝術家不朽遺產的人、地方和事物
巴勃羅·畢加索 (1881-1973) 是歷史上最多產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他一生致力於藝術. 在近 80 年藝術創作中, 畢加索創作了 20,000 多幅繪畫、版畫、素描、雕塑、陶瓷、戲劇布景和服裝. 畢加索藝術的每個時期都由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定義, 從激情的愛情和個人悲劇到歐洲的社會政治氛圍. 畢加索作品是他自己經歷的地圖.
父親
畢加索 1881 出生於西班牙馬拉加. 作為畫家的兒子, 他很小就開始學習藝術. 到十歲時, 畢加索非凡的繪畫天賦已顯而易見, 到他十三歲時, 父親發誓要放棄藝術, 因為他注意到兒子已經超越了他.
鬥牛
畢加索是西班牙人, 他對鬥牛非常著迷. 鬥牛士是男子氣概和勇氣的象徵, 成為藝術家個人形象的延伸. 「鬥牛是畢加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像去工作室一樣,」 密友埃萊娜·帕梅蘭寫道, "他穿上最好的衣服, 和妻子一起去, 這是太陽節. 但在其他所有時間裡, 鬥牛精神也是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他的靈魂里有公牛, 鬥牛士是他的表兄弟, 競技場就是他的家."
......
老大師
據 Hélène Parmelin 說, 畢加索經常會沉思, 「我有一種感覺, 德拉克洛瓦、喬托、丁托列托、埃爾·格列柯等人, 以及現代畫家, 無論好壞, 抽象的和非抽象的, 都站在我身後看著我工作.」 事實上, 畢加索一直在與過去的藝術家交談—無論是最近的還是老大師. 他還說, 「好的藝術家模仿, 偉大的藝術家偷竊」, 畢加索堅持不懈地挖掘小盧卡斯·克拉納赫、迭戈·委拉斯開茲、愛德華·馬奈和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等人的作品, 重新創作和重振藝術經典. 貫穿1960 年代,畢加索與倫勃朗進行了密切的對話。和畢加索一樣, 倫勃朗的創作生涯也很漫長, 經常在作品中扮演各種角色。談到畢加索對火槍手主題的痴迷, 他的第二任妻子傑奎琳·羅克回憶道: 「那是在畢加索開始研究倫勃朗的時候.」 也是在這段時間, 手術后康復的畢加索重讀了許多經典文學作品, 包括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 因此, 這位藝術家開始熱切地探索身著 17 世紀服裝的火槍手這一主題. 年近耄耋之年, 畢加索將陽剛的火槍手視為自己個性的延伸.
-
在"藝術評論"中讀到過一則畢加索軼事 Picasso anecdote -慫恿小偷羅浮宮行竊; 考證嚴謹, 有聲有色.
https://www.1st-art-gallery.com/ ... otes-about-picasso/ 關於畢加索的 15 個有趣軼事
畢加索與被盜的《蒙娜麗莎》
1911, 列奧納多·達芬奇傑作《蒙娜麗莎》從盧浮宮博物館被盜, 畢加索成為嫌疑犯. 由於他與知名藝術品竊賊有聯繫, 警方曾短暫拘留他進行審訊. 最終被洗清了與此事的關聯, 但這一事件為畢加索本已神秘莫測的個性增添了一絲神秘色彩......


幻覺......生活
西班牙 16-18 世紀木雕
西班牙彩色雕塑製作
2009 年 10 月 21 日 - 2010 年 1 月 24 日
1 號房間
免費入場
「不是每個能砍伐木塊的人都能雕刻出雕像; 也不是每個能雕刻雕像的人都能勾勒輪廓和拋光雕像; 也不是每個能拋光雕像的人都能畫出雕像……」
聖十字約翰 Saint John of the Cross, 1542-1591
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魯伊斯·希洪, 《聖十字約翰》, 1675. 圖片由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董事會提供. 贊助人永久基金 (2003.124.1)
為配合國家美術館塞恩斯伯里翼樓的主要展覽「神聖成真」, 1 號房間舉辦了一場特別展覽, 探討製作彩繪雕塑的技術挑戰. 展覽重點關注弗朗西斯科·安東尼奧·魯伊斯·希洪 (Francisco Antonio Ruiz Gijón) 的雕塑作品,《聖十字約翰》創作於 1675. 華盛頓雕塑保護團隊開展的重要新研究揭示了雕塑製作過程的複雜性, 從雕刻和塗上木料到最後塗上油漆, 這些都讓雕塑「活了過來」.
西班牙神秘主義者聖十字約翰. 年輕時曾在雕塑工作室度過, 他寫道, 雕塑的必要性在於激發人們對聖徒的崇敬, 激發意志, 喚醒虔誠. 他甚至在他的神秘著作中使用了彩繪雕塑中涉及的技能分工作為精神類比. 西班牙宗教雕塑製作受行會嚴格管理: 木匠行會(carpinteros)負責雕塑家, 畫家行會負責彩繪雕塑的畫家. 雕塑家會用白色雕刻和塗抹木材, 但嚴禁為雕塑上色. 只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畫家才能上色, 在西班牙, 這種畫家被稱為「pintor de ymaginería」, 即「[宗教]圖像畫家」. 雕塑上色的傳統早在有記載的歷史之前就開始了. 新石器時代的祭祀物品經常被上色, 古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經常為神像上色, 以最大限度地表現神性. 17 世紀西班牙雕塑最明顯地源於中世紀, 開始在整個歐洲的木雕彩繪傳統.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 樸素的大理石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但在西班牙, 為教堂服務而繪製木像的做法卻蓬勃發展, 至今仍存在. 事實上, 展覽將展出塞維利亞雕塑家兼畫家達里奧·費爾南德斯(Darío Fernández)的希洪《十字架上的聖約翰》的現代半身像複製品(由倫敦 Matthiesen 基金會和馬德里 Coll & Cortes 慷慨資助). 這尊雕塑經過了不同的完成階段, 讓參觀者能夠探索雕刻、上底漆以及「encarnación」(膚色和面部表情繪畫; 字面意思是「化身」或「賦予生命」) 和「estofado」(鍍金、彩繪和刻畫裝飾)技術的累積效果. 弗朗西斯科·帕切科 (Francisco Pacheco) 影響了塞維利亞一代藝術家, 他主張在雕塑繪畫中採用一種特別自然主義的方法, 從「mate」(啞光)而不是「polimento」(光面)繪畫技巧開始, 但也依靠油漆來表現眼睛、頭髮和指甲. 17 世紀下半葉, 藝術家越來越多地將其他材料引入木結構中. 何塞·德莫拉 (José de Mora) 的《悲傷聖母》(The Virgin of Sorrows) 創作於 1680-1700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也在 1 號展廳展出, 其中有玻璃眼睛、象牙牙齒和用來做聖母頭髮的木屑螺旋. 這種聖母為死去的基督而痛苦的半身像在西班牙各地廣為人知. 在馬拉加, 年輕的巴勃羅·畢加索一定對這些引人注目的形象很熟悉, 這些形象似乎對他 1937 「哭泣的女人」肖像系列產生了重大影響. 貫穿 18 和 19 世紀, 西班牙彩繪雕塑的精湛技藝繼續吸引著藝術家和西班牙學者. 展覽展出了 18 世紀早期的複製品(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該複製品是佩德羅·德·梅納著名的《聖弗朗西斯站立冥想》, 約 1663 (托萊多大教堂), 而這幅作品本身可以在塞恩斯伯里翼的主要展覽中看到. 複製品可能是由方濟各會附屬教團的平信徒用於私人祈禱. 佩德羅·德·梅納的原作在整個 19 世紀都很有名, 當時西班牙學者理查德·福特將其描述為「狂喜中的屍體」. 1873, 法國藝術家 Zacharie Astruc 的一件複製品在巴黎展出, 大獲好評. 埃德加·德加可能是這幅畫的崇拜者, 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小舞者》深受西班牙彩塑影響.
https://www.nationalgallery.org. ... olychrome-sculpture




解鎖基督教藝術
柏林國家博物館博德博物館 (Skulpturensammlung und Museum für Byzantinische Kunst) 和畫廊最近與倫敦國王學院《聖經視覺評論》 (theVCS.org) 建立了跨學科合作夥伴關係. 這些機構共同設計了創新方式, 通過結合藝術史和神學的觀點, 並與伊斯蘭教和猶太教思想傳統展開對話, 探索柏林豐富的基督教藝術收藏. 這種持續合作的首批成果以短片的形式呈現: 一部名為「解鎖基督教藝術」的系列片和另一部專註於「宗教間討論」的系列片, 它們共同承擔了為 21 世紀觀眾創造易於理解和引人入勝的對這些收藏品的解讀的挑戰.
第一系列《解鎖基督教藝術》由兩段自助遊覽組成, 遊覽博德博物館和柏林畫廊的永久藏品, 講述基督教信仰的兩個主要人物: 耶穌基督和他的母親瑪麗亞的生活. 第二系列的兩部電影《跨宗教討論》分別以博德博物館藏品中的一件藝術品作為起點, 引發了三大亞伯拉罕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成員之間的對話.
討論以英語進行, 並配德語和土耳其語全譯字幕.
宗教: 三種宗教, 一個神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一神論傳統—都誕生於中東, 彼此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基督教誕生於猶太教傳統, 伊斯蘭教則由基督教和猶太教發展而來. 雖然這些宗教之間存在差異, 但幾個世紀以來, 在伊斯蘭西班牙和其他地方, 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有著豐富的文化交流.
https://www.smb.museum/en/museum ... king-christian-art/
https://www.pbs.org/wgbh/globalc ... st/themes/relig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