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23-11-18 21:32 編輯

中世紀(1000-1536)
在丹麥, 「中世紀」一詞指的是從 1000 年左右開始的時期, 當時丹麥首次成為基督教王國, 直到 1536 年路德宗教改革擊敗並取代了教皇控制的羅馬天主教堂. 中世紀教堂在社會的許多層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反映在國家博物館的展覽中, 其中包含許多與教堂相關的宏偉、獨特和迷人的物品.
藝術
應用藝術在中世紀被廣泛使用. 當只有少數人識字時, 圖像和符號的使用對於可視化社會凝聚力和個人在其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教會是中世紀最系統地運用藝術的機構. 然而, 國王、貴族, 以及後來的城鎮商人和工匠, 也使用藝術品來表明他們的權力、重要性和社會地位.
貴族
中世紀的丹麥是一個農業國家, 其特點是受大地主家庭的影響. 這些貴族地主為國王服兵役, 但無需向國王納稅即可控制自己的莊園. 因此, 武器和軍事裝備不可避免地成為中世紀展覽的一部分.
城鎮和貿易
中世紀也是丹麥城鎮的時期. 現代丹麥幾乎所有的城鎮都是在這個時候首次出現的. 它們是手工藝和貿易中心, 考古發現證明了城鎮廣泛的貿易聯繫、能幹的工匠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格陵蘭島的北歐定居者
展覽的一個特別部分涉及格陵蘭島的斯堪的納維亞定居者. 第一批定居者 980 左右在這座巨大的島嶼上定居, 北歐定居者在格陵蘭島生活了近 500年. 他們試圖保護他們的西歐文化, 正如他們的衣服所表明的那樣, 我們從保存完好的紡織品中發現了這種文化. 1400年代定居者消亡的原因尚不清楚, 但氣候惡化和與歐洲的船舶聯繫不穩定可能是促成因素.
https://en.natmus.dk/historical- ... dle-ages-1000-1536/


天國女王
祈禱中對瑪麗的古老稱呼, 至少可以追溯到四世紀. 瑪麗作為天後的形象在中世紀非常流行.
其神學基礎源自耶穌為王的觀念. 新約聖經用國王的形象來形容耶穌(太21:5; 路1:32; 約翰福音12:12-15; 來1:3, 8). 在以色列, 國王的母親擔任王太后的角色. 從本質上講, 她在宮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國王通常會默許她的願望(列王記上 2:20; 耶利米書 13:18;29:2). 在《列王紀上》第一章和第二章中, 國王幾乎總是和他們的母親一起出現, 並被描述為給他們的兒子提供建議. 由於耶穌是國王, 根據猶太傳統瑪麗成為他的王后. 通過太後去見國王是很自然的想法, 這促使基督徒要求瑪麗代表他們向耶穌求情. 瑪利亞的王後身份是耶穌王權的一部分.
-
中: 聖經提到審判日是指我們所有人都會因行為而受到審判的時候. 當我們探索最終審判的聖經背景時, 發現有關審判日的含義和經文引用.
聖餐台前供念珠祈禱
念珠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800 年, 但它經歷了幾個世紀的演變, 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念珠. 玫瑰經邀請我們對耶穌和聖母瑪利亞的一生進行美麗的冥想. 無論我們單獨祈禱還是與他人一起祈禱, 我們都可以出於多種目的而獻上玫瑰經並始終請求聖母的代禱.
https://www.catholic.com/qa/why-is-mary-called-queen-of-heaven
https://www.christianity.com/wik ... n-judgment-day.html
https://catholic.net/op/articles ... -visual-guide-.html




第一個位置只能看到鍍金背景上的雕刻人物. 中心神抱著他死去的兒子, 兩側是教會之父聖奧古斯丁和他的母親聖莫妮卡. 側翼上有聖保羅和聖安德魯以及在 15 世紀被稱為「14代禱者」的聖人團體, 被認為具有預防疾病和死亡的特殊作用. 他們有可識別的特徵屬性, 名字也在腳下框架上. 兩側面板為諸聖.



耶穌受難-路德教牧師
祭壇雕塑是修道院院長為埃斯魯姆修道院採購的, 1650, 通過簡單地添加鬍鬚、長發、祭壇器皿和領子而轉變為路德教牧師.
路德教 Lutheranism 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 它對基督教的解釋可以追溯到馬丁·路德的教義以及他的改革所引發的 16 世紀運動. 路德教與英國國教 Anglicanism、改革宗和長老會 Presbyterian (加爾文主義)、衛理公會 Methodism 和浸信會 Baptist 一起, 是新教 Protestants 的五個主要分支之一. 然而, 與羅馬天主教會不同, 路德教不是一個單一的實體. 它是在自治區或國家教會中組織的, 例如瑞典教會或德國梅克倫堡福音派路德教會. 全球大約有 150 個這樣的路德教會團體; 其中 148 個鬆散地加入了 1947 年成立的路德教世界聯合會. 大約在 21 世紀前 25 年, 全世界路德教信徒超過 7,700萬, 使路德教成為僅次於浸信會的第二大新教教派. 路德教這個詞早在1519年就出現了, 是反對者創造的. 路德追隨者的自我定位是「福音派」—也就是說, 以福音為中心. 1529 年施派爾議會結束后, 同情路德事業的德國統治者對議會中佔多數的天主教徒提出抗議, 推翻了 1526 年的一項法令, 路德的追隨者被稱為新教徒. 然而, 由於福音派和新教都被證明是過於寬泛的名稱(不久之後它們還包括改革宗教會), 最終福音派路德教會的名稱成為標準. 偶爾使用的另一個名稱是奧格斯堡懺悔教堂, 它讓人想起 1530 年在奧格斯堡議會上向德國皇帝提交的路德宗信仰聲明. 美國使用了多種術語, 除了 福音派 evangelical 天主教會, 在其名稱中包含路德教會一詞(例如, 路德教會 - 密蘇里州會議). 16世紀, 路德教在各個公國正式確立, 並被相關政府當局宣布為該地區的官方宗教. 早在 1520 年代, 德國的公國 principalities 和城市就採用了路德教, 後來瑞典和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也紛紛效仿. 後來, 路德教的觀念傳入了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 路德教於 17 世紀中葉傳入北美, 位於現今特拉華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南部地區. 18世紀, 歐洲和北美的路德教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教, 並在 19 世紀日益增多, 導致許多國家建立了本土路德教會. 從 20 世紀開始, 普世主義 universalism 倡議影響了路德教及其與其他基督教信仰的關係. 在神學上, 路德教擁抱經典新教標準主張—否認教皇和教會權威, 支持聖經(唯獨聖經), 拒絕天主教會所確認的傳統七件聖禮中的五件, 並堅持人類和解. 上帝僅受神聖恩典(sola gratia)影響, 而神聖恩典僅通過信仰(sola fide)獲得, 這與救贖過程中人類努力和神聖恩典融合的概念形成鮮明對比. 1517, 馬丁·路德用他的《九十五條論綱》(路德希望辯論的各種命題—根據傳統, 張貼在 維滕貝格的教堂大門), 他無意脫離天主教堂, 假設他對神學和教會改革的呼籲會被聽到. 相反, 一場激烈的爭論隨之而來. 路德和他的追隨者隨後被逐出教會, 這使他們面臨著要麼屈服於教會格言, 要麼尋找新的方式來實踐他們的信仰的選擇. 由於改革的倡導者在許多地方得到了政府當局的保護, 新的教會生活形式在152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 由於他們被逐出教會, 他們的教會也被取締, 路德、他的追隨者以及他們的王公支持者都受到天主教軍隊軍事行動的威脅, 1546, 查理五世皇帝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權力, 可以對路德教的主要領土和城市發動戰爭. 儘管在隨後的施馬爾卡爾德戰爭中取得勝利, 查理卻在廢除路德教改革的目標中添加了政治目標, 從而超出了自己的限度.
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Lutheranism/Hi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eRj_qfNM0 馬丁·路德: 宗教改革與國家 | 德國之聲紀錄片
516 萬訂閱者
2,736,247 瀏覽次數 2017
馬丁·路德 - 一位謙虛的 15 世紀僧侶如何改變世界. 路德出生在一個由羅馬教會和遙遠的皇帝統治的世界.
他成功地喚醒了德國人的民族精神, 並成為他們認同的人. 「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 15 世紀中歐領土的稱呼. 那是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查理五世的時代, 他認為自己是上帝恩典的統治者和基督教團結的捍衛者. 1521年, 他說他的帝國是日不落的, 西起拉丁美洲, 東至中歐和菲律賓. 德意志領土只是他的領地之一, 強大的諸侯在這裡捍衛自己的利益. 世俗和宗教權力仍然以羅馬教會的基督教為基礎. 但許多人將宗教改革視為遠離羅馬和皇帝的機會, 並提高他們在當今政治權力結構中的地位. 與連德語都不會說的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查理五世不同, 路德逐漸成為人們所認同的人物, 並且變得非常受歡迎. 這位改革家是最早明確打德國牌並訴諸民族感情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一封信中寫道: 「德國人為什麼要忍受外國人的搶劫和壓迫?」 路德將《聖經》翻譯成德語是形成德國身份的重要一步, 但宗教改革使德國在宗教方面分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XK9NNp1yk4 里克·史蒂夫斯的《路德與宗教改革》
里克·史蒂夫斯的歐洲
174 萬訂閱者
3,843,351 次瀏覽 2017
五百年前, 馬丁·路德開啟了新教改革, 促成了現代時代的誕生. 在這部在歐洲拍攝的一小時特別節目中, 里克·史蒂夫斯講述了一位謙虛的僧人過著戲劇性生活的故事. 里克參觀了與宗教改革有關的重要地點(包括愛爾福特、維滕貝格和羅馬), 並探索了 16 世紀歐洲複雜的政治世界—從放縱到反傳統, 從印刷機到反宗教改革. 這是一個關於力量、叛逆和信仰的故事, 你永遠不會忘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