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高考己成人分等級資本歉錢工具

[複製鏈接]

8590

主題

8780

帖子

7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Rank: 6Rank: 6

積分
7276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ongbing1993 發表於 2022-6-8 21: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考己成人分等級資本歉錢工具



每年的高考季可謂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圖",  也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一道特色奇觀。大學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2022年迎「最難畢業季」,1076萬大學生畢業,他們又該何去何從?》《80萬海歸+909萬應屆畢業生,2021屆就業形勢極其嚴峻! 》《2020 年 874 萬大學生畢業,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應該怎麼找工作?》。《「高考釘子戶」唐尚珺:復讀13年只為上清華》為何?何用?用鄧小平話是"恢復高考改變命運。只是為做個上等人, 改變窮人的命變為貴人富人上等人的命。《名校畢業、花百萬留學,為什麼還要回縣城?》《高考己成產業鏈》位於安徽六安市毛坦廠鎮的毛坦廠中學,號稱是亞洲最大高考工廠。24000多名學生中2/3是復讀生,小鎮的經濟也圍著這所高中展開。這裡常年住著8000戶陪讀家庭,是當地居民的2倍。這些陪讀家長大都來自農村或者一些中小城鎮,本就不富裕。但是為了確保孩子們專心備戰高考,他們暫停了賺錢,搬過來全身心的照顧孩子的生活。

又如大學入學考試的時常出現諸如冒名代考、錄取同名頂替、考前泄題等弊案。學生帶手機進入考場拍攝試題求助,證明有很多環節出了問題。考生在入考前都會有專人用安檢掃描儀對學生進行掃描、檢查是否攜帶違禁品;入考前,監考老師也會提醒考生把書包與不需要用的物品放在教室外。監考老師和涉事學生存在勾結等等都有賺錢的機會。加上一切為著《高考》的相關人員和公司都可以賺錢,  錢是哪裡來?  無外乎考生家庭, 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家庭想讓子女通過高考改變窮人下等人的命, 變為富人貴人高等人的命。

這種高考制度,看似公平,但是實際情況是:當時的農村與城市、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均還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或者說在教育資源分配還非常不均衡的情況下,這種高考制度的所謂「公平」是極其有限的。且別說是當時,就以如今來論:農村的考生若想靠分數考進北京、上海的大學,即便是有政策的傾斜(如錄取名額的分配等)的情況下,他們也仍然難以企望。而這也就不難解釋新中國之初的那十年,為什麼很少有基層或工農兵子弟能考入大學了。

文革取消高考後,根據毛主席:「大學還是要辦……要從有實踐經驗的工人農民中間選拔學生」的指示,國家開始以推薦的方式,直接從社會底層即從社會生產勞動的第一線推薦優秀青年入學,這就是所謂的「工農兵大學生」或「工農兵學員」。整個文革期間共培養了80多萬工農兵大學生,這些學員後來也都成為了領導中國經濟建設的骨幹。據09年的一份調查統計,當時省部級以上的領導幹部中,有近一半的人,其接受高等教育的第一學歷都是「工農兵大學生」。而如今中共領導最高層的7名常委中,就有三名曾是「工農兵大學生」,這其中就包括總書記習近平(另兩位是王岐山、張德江)。

文革期間全國的「老三屆」畢業生大約是1億,據此有人說:廢除高考是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以這1億人都能進入大學為假想的一種忽悠說法。而事實上,當時全國大學的實際錄取能力每年不超過20萬,因此,即便是不廢除高考,那十年的總計錄取也不過就是2百多萬人。而且,這1億的畢業生中,屬於縣以下的農村畢業生約佔8成,即有8千多萬,那麼再聯繫到前面說的文革前高考錄取學員的構成情況還可以推知,這基層的8千萬中,有可能進入大學的不會超過2萬,只可能是占這2百萬錄取生的10%。2百萬——2萬——「毀了一代人」,這顯然是太能煽乎了!

恢復高考的頭兩年入學生總計是60多萬,雖然沒有查到相關的統計,但仍然可以確定,這60多萬的入考生,有90%都應該是教育資源相對優越、基礎知識學的比較紮實,即屬於大中城市的「老三屆」、「新三屆」以及各類中專畢業生。而占同類畢業生總數8成,屬於縣以下級別的農村考生,仍然會是極少之數。

關於恢復高考,還有人忽悠說:「是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其實恢復高考的同時,也是廢除了另一項入學制度,那就是推薦制度。這表明,即便是不恢復高考,大學校園裡學生也仍然是滿滿,其讀書聲照樣是朗朗,而且絕不會培養出如今這麼多的右派甚至是右稚又或者是"磚家叫獸"和反共反社反毛澤東以及洋奴才洋買辦來。所以,一定要說改變什麼的話,通過推薦而不是高考,也同樣應該是「改變幾代人的命運」。

推薦入學,即當時招的「工農兵大學生」一直被抹黑為是靠關係、走後門入的。以至使許多人都迴避或忌諱談自己「工農兵大學生」的經歷。其實就像高考也有高考的問題一樣,這種推薦入學由於開展的時間短,制度還不完善,其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簡單醜化昨天來讚美今天,這則是今天的右稚們常用的抹黑手法。且依實而論,當時希望入學的肯定是很多,而被推薦的必定是很少,是故沒被推薦而嫉妒、懷疑以至醜化、抹黑的肯定也是多多。而若單從這個角度看,這高考制度的所謂「公平」竟可以讓人不被錄取也沒有了脾氣,則的確是優於推薦制度。

總之,廢除高考是毛澤東從人民當家作主,即從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上來思考並謀划的。而具體地說,毛澤東這樣做,就是要在教育領域、從根本制度上廢除舊的封建權貴式或西方資本式的教育路線。當然,被毛澤東廢除的這一路線,後來是被走資派鄧小平篡權后推翻了。而目前一些高校提倡的效仿西方的所謂「精英教育」,更可謂是這一復辟的極致寫照。高考制度的恢復,吹響了「知識改變個人命運」的時代號角。也吹響了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號角。又是讓高考己成人分等級資本歉錢的工具。

為什麼走資派鄧小平要抹黑否定文革? 為什麼這麼多人"擁護"恢復高考? 讀了文革中又是如何批判的就會明白:  1975年的中國「兩報一刊」中最有名的《紅旗》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抨擊前蘇聯教育腐敗的文章,可謂入木三分,針砭時弊。如今讀來不就是說特色中國嗎?  毛澤東及其那一代真正的共產黨員們站得高看得遠為工農百姓著想, 還能說是文革中取得的教育成果是錯的嗎?文章全文如下:

"近年來,在蘇修社會裡,出現了一種新的行業。這種新行業,雖然沒有被蘇修叛徒集團列入他們「巨大成就」的欄目內,但倒真的搞得不壞,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發達」起來。這裡,且舉這種行業的幾個小例子,使讀者開開眼界。

先看「私人授課」業。此業現在盛行蘇聯全國,據說是專門為中學生進入大學而設立的。私人授課每小時可得五至十個盧布,相當於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資。在莫斯科街頭,「圓柱上」、「牆壁上」,「大門道里」,到處是這種花花綠綠的廣告,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再看「代人考試」業。據《莫斯科晚報》載,有一種「代人考試組織」,專門代人投考大專學校。這種組織業務繁忙,應接不暇。有一個成員上午到食品工業專門學校代人考試,下午又到紡織工業大學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學代人投考經濟系。考取后,每位收取代考費五百盧布。

其次看「論文出售」業。《共青團真理報》載,羅斯托夫鐵路運輸工程學院里有一種「聯合組織」,專門「幫人做畢業設計、學習論文、測驗作業、實驗室作業」。一份設計,售價九十盧布,有的一百五十盧布。

再其次看「畢業證書製造」業。《消息報》介紹的一個「畢業證書製造所」,一張畢業證書售價一千盧布,兩年中他們就銷售了五十六張這樣的畢業證書。

若問這種行業為什麼如此興隆,那就要看看蘇修的教育制度了。隨著資本主義的全面復辟,蘇修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早已成為進入特權階級的階梯。蘇修總頭目勃列日涅夫說:「國家主要是從經過高等學校培養的專家中吸收從事經濟工作、黨的工作、國家工作、外交工作、軍事工作和從事一切社會活動的幹部。」

許多材料證明,大學文憑是選拔幹部的決定性標準。有此文憑,即使是個白痴,也能撈個一官半職;無此文憑,即使你是「共產主義勞動突擊手」,「從戰爭年代起」就做某項工作,並且「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最後是「被裁掉」!

勃列日涅夫的話以及無數事實告訴人們:只要一進了高等學校,或者乾脆只要設法撈到一張大學文憑,那就能夠得到高官厚祿,就有飛黃騰達的時機。要是進不去呢,那就對不起,只能「永遠」當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執行者」。許多人為了達到「高升」的目的,當然就只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於是各種稀奇古怪的行業都應運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這種新行業。特權階級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傳給他們的子女,一個重要的辦法就是通過教育一途。而這樣做,沒有上述行業的幫助,就有點兒難處。你說考試吧,「中學課程」並不完全包括大學「考試中應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學畢業生怎麼去考?有了上述行業,蘇聯的資產階級新貴們就不怕。

他們有的是錢,可以雇請「家庭教師」,或使子女進各種學費昂貴的私人「補習班」之類。這樣把子女塞進高等學府以後,總算放心了吧?可是還不行,有些公子小姐們一向吃喝玩樂,誰願去死啃書本?不能畢業怎麼辦?還得依靠上述行業。

在「教育市場」上,只要不惜重金,什麼畢業論文、畢業文憑,甚至「副博士」之類的頭銜都可以買到。有了這些玩意兒,就可以騎在勞動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了。不難看出,蘇修教育領域的新行業,完全是適應特權階級對勞動人民實行資產階級文化專制的需要而產生的。

「有錢,就可以進入高等學校」,這是蘇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報紙吐出來的一句很難得的真話。當然,蘇修統治者「標準的提法」可不是這樣。因為這麼說,他們那個冒牌的「」不就露了底?你聽,蘇修《國民教育立法原則》說得多麼堂皇:蘇聯全體公民不分財產和社會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

但事實呢?在蘇修叛徒集團的統治下,勞動人民既沒有那麼多的錢去雇請「私人教師」,又沒有那麼高的地位來得到同僚們的「照顧」。他們的子女,無論在分數面前,還是在其他什麼面前,怎麼能同那些公子小姐們「一律平等」呢?

且以他們自己對新西伯利亞所作的調查為例,那裡有近百分之九十的農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學門外,而城市知識分子(不要忘記,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卻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鑽進了高等學校。按照蘇修的「立法原則」,或者可以這樣說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還不是「一律平等」么?其實,什麼抽象的「自由」、「平等」,從來就是資產階級的謊言。

列寧曾說過:「只要階級還沒有消滅,任何關於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談論都是欺騙自己,或者是欺騙工人,欺騙全體勞動者和受資本剝削的人,無論如何,也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列寧的話,這樣無情地揭露了一切關於一般自由、平等言論的虛偽性。可是,以「列寧主義者」自命的勃列日涅夫們,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實面前,還在那兒高談著「一律平等」之類的神話,這難道不正是為了欺騙蘇聯勞動人民嗎!

學校商業化,知識商品化,這完全是蘇修全面復辟資本主義給教育帶來的必然結果。蘇修統治者通過校內教育和校外宣傳,公然要青年人樹立「合理的利己主義」世界觀,並且毫不隱諱地對他們說,「學習、掌握知識」是一本萬利的買賣,「這是一個將能產生高額利錢的貯錢匣」。既然「知識」、「文憑」、「學銜」都可以用金錢買來。

那麼,這些東西一旦到手,當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轉」,以謀取更大的利潤。虧本的生意誰會去做?這種腐朽透頂的「教育」,是一個黑色染缸,別說特權階級的子女,就是少數勞動人民的子女進校后,也必然要受到腐蝕和毒害。它只能培養那種以賺錢贏利為人生哲學的新資產階級分子,即培養特權階級的接班人。

蘇修教育領域這種新行業,鬧得烏煙瘴氣,引起了勞動人民的憤怒,於是蘇修報紙也不得不說上幾句對此表示不滿的話。這當然只是裝裝樣子、騙騙群眾而已。他們心裡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點兒浮油,根本不可能觸傷老爺們那肥胖的軀體。那些真正敢於揭露這種醜惡現象的社會根源的,不僅文章登不出,恐怕連作者都早已被關進了「瘋人院」。

而經過精心篩選后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癢、避而不談問題實質的文章,簡直無異於莫斯科街頭的廣告,對這種行業只能起到提倡、鼓勵以至「介紹經驗」的作用。

很顯然,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那就意味著推翻蘇修現存的社會制度,這是蘇修統治者連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統治者不敢想的,蘇聯人民卻要想,並且終究有一天還要行動起來,再一次掃除這些穢物。"
毛澤東熱為何持續升溫、經久不衰、日臻醇厚?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可忽視,這就是毛澤東是有史以來最為廉潔、最為清正、最為公正、最為無私的歷史偉人之一,其偉大人格感天動地,驚神泣鬼,甚至讓他的勁敵都佩服的五體投地,使其歷史地位和影響,隨著時間推移,日久彌新,越來越高,正所謂「公者千古,私者一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