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專家解讀:中國母親為何用心良苦卻招孩子「煩」

[複製鏈接]

3474

主題

9508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4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水影兒 發表於 2005-5-25 05: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什麼老爸不付出永遠是好人,媽媽殫精竭慮卻最招孩子煩?」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兒童教育專家、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日前就此問題給予了解讀:以前的中國社會是「嚴父慈母型」的社會,現在的社會已經變成「嚴母慈父型」,「母親正在成為社會和家庭所有矛盾的焦點」。不少母親正在把自己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少家庭中母親和孩子的關係出現了不和諧音。
不成功的母親希望孩子超過自己

賀輝現在在一家私人企業工作,他從媽媽那裡繼承了一副播音員的嗓音。「文化大革命」使賀輝媽媽當播音員的理想成為夢想,賀輝一出生就承擔了媽媽的希望。「我經常要跟著媽媽一起聽廣播、練朗誦,為了練『嘴皮子』,我幾乎每天都要說繞口令」。但是賀輝一直就是一個害羞的孩子,就害怕當著陌生人說話,可是媽媽偏要訓練他,經常讓賀輝當著很多朋友的面表演,「每次這種『演出』之後,我都要大哭一場」。

成功的母親擔心孩子給自己丟臉

有些母親把自己的理想強加給了孩子,有些母親則把孩子的成績當成了自己的「臉面」。

陸女士夫妻曾經都是大學老師,後來丈夫跳槽到了外企,一家三口仍然住在丈夫以前任教的高校中。街坊鄰居都是丈夫以前的同事,大家平時見面時一團和氣,暗地裡卻都在比著,尤其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更是暗中較著勁。好在陸女士的兒子很爭氣,在班裡的成績一直是數一數二的,尤其是奧數,在各種比賽中經常獲獎。每當同樓的鄰居在陸女士面前誇獎她兒子時,陸女士覺得是最幸福的時刻。

然而,她兒子卻沒有這麼強的幸福感。陸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告訴記者,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看NBA,那時的理想就是當一名籃球運動員。但是自從上了小學,陸女士幾乎沒有讓兒子再看過NBA的比賽。現在兒子已經如大人所願地考上了他們所住大學的附中,但是卻變得越來越不願意與人交往了,對陸女士更是冷漠。

母親的焦慮期碰上了孩子的輕視期

「我們也很委屈,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在孩子眼裡往往成了『壞人』,平時對孩子不管不問的孩子的爸爸卻成了『好人』」,周女士說。「母親已經成了現在這個社會中最為焦慮的群體」,孫雲曉說。女性除了在家庭中承擔著更多的持家和教養孩子的壓力外,隨著整個社會生存壓力的增大,他們還要與男性一樣承擔著職業的壓力,因此,她們的焦慮程度也在明顯地增大。

與此同時,「女性的這種焦慮期又正好遭遇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對父母的輕視期」,孫雲曉介紹,孩子對父母的情感要經歷五個主要階段:10歲以前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以崇拜為主;10歲到20歲時這種情感轉為輕視;20歲到30歲,孩子對父母有了一些理解;30歲到40歲時孩子對父母多了一些愛;40歲以後孩子才能真正深深地理解父母。
晴耕雨讀,隨遇而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6:1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