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華府觀察:美中無戰略對話狀況堪憂

[複製鏈接]

1091

主題

1126

帖子

3721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2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rn2005 發表於 2020-6-26 16: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圖:「楊蓬會」是近期美中之間難得的高層對話(美國務院圖)


圖:弗盧努瓦強調美國對華加強威懾力但同時要加強對話(美國會視頻)


  中評社華盛頓6月25日電(記者 余東暉)在美中戰略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兩國之間沒有機制性的戰略對話,讓希望避免大國走向衝突的戰略學界倍感擔憂。近期有多位美國戰略學者和前朝官員對此表達憂心,奧巴馬時期的副防長弗盧努瓦是其中一位。

  儘管蓬佩奧和楊潔篪上周剛舉行過半年多來兩國高層的首次面對面對話,但外界對此次對話帶來緩和兩國緊張關係的結果並不抱很高期待。這從一周來蓬佩奧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可看出端倪,特朗普政府依然對華採取非常強硬的姿態。

  以往每當美中關係緊繃到一定程度,兩國領導人一會面,或者兩國戰略對話一舉行,兩國關係就會有所緩和。但現在隨著美國已進入大選期,在特朗普政府治下,人們對兩國關係在缺乏有效戰略溝通情況下的加速度下滑甚感憂慮。

  從小布希政府到奧巴馬政府,美中兩國都建立了正式的高層戰略對話的機制。儘管當時兩國高官雲集,在兩天時間內行禮如儀,探討兩國重大戰略問題,曾經被批評為形式大於內容,象徵多於實質,但與今天的對話缺位,經常隔空罵戰相比,簡直給人今夕何夕的感覺。

  兩國政府間曾有多達100多個對話機制,能進行日常性的溝通,但許多機制在特朗普上台以後都已停擺,或者形同虛設。一個明顯的例證是,美中之間在疾控方面曾有密切合作,但特朗普上台後,原先美國疾控中心設在中國疾控中心的辦公室已經成為空架子。特朗普現在怪罪中國「沒有及時告知」美方有關新冠疫情信息,但美方專家指出,美國無人在現場,自然瞭解不到情況。

  2009年到2012年擔任奧巴馬政府五角大樓主管政策副防長的弗盧努瓦(Michele Flournoy)曾經是美中防務政策對話的美方牽頭人。她近日連連對兩國間現如今缺乏戰略對話提出批評。她指出,特朗普政府是自尼克松政府以來,第一個沒有與中國進行戰略對話的美國政府。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網站日前刊登弗盧努瓦題為「如何防止亞洲戰爭」的文章指出,在中國軍力更形壯盛之際,美國威懾能力卻江河日下。在此狀況下容易發生誤判,尤其是在南海、台灣等問題上,容易發生擦槍走火,兩個核大國衝突的後果不堪設想。她提出的方案是重建美國威懾力的可信度。

  日前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行的網路研討會上,弗盧努瓦闡釋她這篇文章的論斷指出,美中兩國沒有任何一方願意發生戰爭,戰爭爆發的唯一可能是任何一方誤判。所以現在美國急需提煉目標,聚焦威懾,有針對性地投資,保持技術優勢。她說,與中國競爭,威懾中國,不代錶停止與中方對話;與中國展開戰略對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首要的是在該合作的地方展開合作。

  在美國國會「美中安全與經濟審查委員會」24日舉行的網路聽證會上,弗盧努瓦再度表示,大國競爭的重新興起,要求美國重新考慮如何在未來與中國的衝突中進行威懾,並在必要時取得勝利。如今美國的頭號軍事目標應該是重建可靠的威懾。

  弗盧努瓦表示,美中競爭是全方位的,包括經濟、技術、政治與外交、意識形態、軍事等各個維度。當人們正在討論美中是否正在進入「新冷戰」時,弗盧努瓦指出,雖然冷戰是美國最近經歷的大國競爭,但它未必是理解中國挑戰的正確概念框架。

  弗盧努瓦強調,美國可以從美蘇冷戰中學到的經驗是,加強自身競爭力;加強和維持威懾力;通過戰略對話和軍控,避免熱戰;聯合盟友和夥伴。她同時指出,與蘇聯不同,中國經濟體量大得多;中國與世界和美國的經濟融合和相互依賴也密切得多。她說,對華完全脫鉤和遏制,「既不可能也不符合美國利益」;其它國家不願在美中之間選邊,「亞洲沒有柏林牆」。

  作為美國安全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創建者之一,弗盧努瓦認為,現在的美中競爭其實更類似「一戰」之前的英德競爭。美國從事這種戰略競爭的手法應當是:一,投資美國自身的競爭力;二,調動盟友和夥伴;三,保護和適應21世紀現實的國際秩序;四,投資國家安全工具。

  弗盧努瓦說,至關重要的是,美國要通過關稅以外的方式進行競爭;需要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積極為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和5G等新興技術制定全球標準;美國需要在全印太地區的實體和數碼的基礎設施方面與中國競爭。與此同時,中國也可以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健康和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等全球挑戰的關鍵合作夥伴。

  在美中戰略競爭既成現實的狀況下,弗盧努瓦的觀點在民主黨的戰略家中具有代表性,亦即強調美國的威懾力、聯合盟友夥伴、美國在多邊機制的領導性,對華態度也更加強硬,但不贊成與中國全面脫鉤,希望雙方保持對話,在利益重迭的領域繼續與中國展開合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6: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