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自媒體發達,比如百家號,就給作者提供了一個平台,流量和收益齊飛。不過,抄襲的現象也有不少,讓原創作者很頭疼。 其實,抄襲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只要有利益,古代也會有抄襲,比如下面這個小故事。 
唐朝中期,湖北蘄州有個人叫李播,這個人精通詩文,又喜歡提攜後進,所以在當時很有名望,很多文學青年都拿著自己寫的詩去找他求教,運氣好了還能換幾兩銀子花花。 這天,一個姓李的文學青年拿著一首詩來拜訪。不巧那幾天李播病了,就讓兒子出來看看他的詩怎麼樣。 李播的兒子接過那人的詩一看,連聲叫好,簡直字字珠璣,這樣的詩恐怕只有自己的老爸才寫得出來!想到老爸,他腦子裡一閃,心想:這首詩怎麼這麼像老爸的風格?太奇怪了!於是便拿著詩去找老爸。 李播一看,好傢夥,這不就是我二十幾年前寫的詩嗎?怎麼成這小子的詩了? 原來,在二十幾年前,李播還是個進京趕考的窮書生,京城的物價之高自古皆然,李播沒幾天就只能喝西北風了,更可憐的是那時候京城還沒有沙塵暴,連口沙子都吃不上。無奈,李播便把壓箱底的一首詩拿出來,賣了一百文錢,勉強吃了幾頓飽飯。 
二十多年後,這首「救命詩」又重新出現在面前,李播很是感慨,連忙讓兒子把那人叫進來。 一問才知道,這個人幾年前在京城閑逛,無意中在一家書鋪發現了這首詩,這人多少也是個讀書人,自然知道這首詩的好處,當即買了下來。這幾年來,就靠著這首詩走南闖北,招搖撞騙,倒也混了一點名氣,卻不料這次竟然撞到了原作者。 不過,真相敗露后,這人卻沒有絲毫的愧疚,而是直接就坡上驢,說:「大人的詩保佑了我多年,已經成了我的衣食父母,所謂君子有成人之美,大人何不趁此機會把它正式賜給我,也免得我名不正言不順,敗壞了大人的名聲。」 李播哭笑不得,見過無賴,沒見過這麼無賴的,不過想起當年的處境,這個人也算是自己間接的救命恩人,而且自己現在功成名就,這首詩對自己來說也沒什麼用了,不如就乾脆送給他吧。 那人大喜,當即跪在地上磕了幾個響頭。 
得了這個好處,也不能在這呆了,這人便告辭說:「不多打擾了,我還要去江陵投奔我那做官的表叔呢!」 李播隨口問道:「你的表叔叫什麼?做什麼官?」 那人得意地說:「他姓盧名弘宣,現任荊南節度使。」 李播一聽,又差點兒沒暈過去,笑道:「那盧節度使正好是我的表叔,什麼時候又成了你的表叔了?」 那人一愣,但很快又恢復了常態,說:「大人,既然您把詩都給我了,順便把表叔借給我用用又何妨?」 遇上這樣的極品,還能說什麼呢?李播只得笑著揮揮手,隨他去吧! 這樣的人是可惡,不過當你看過了足夠多的虛偽、矯飾、死不認錯,就會覺得這位小李先生其實還是挺可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