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東西方"武俠之父"相繼離開 需要英雄的世界一直在

[複製鏈接]

39

主題

96

帖子

297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oygay 發表於 2018-11-15 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漫畫界元老級人物斯坦·李(Stan Lee)辭世。因為與金庸老爺子的私人喪禮幾乎是在同一天發生,人們很自然地把他們聯繫在了一起。斯坦·李聯合創造了八成以上的漫威知名角色,被稱為漫威的靈魂人物,而金庸作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武俠小說作者,創造了無數武俠人物形象。「東西方兩位武俠世界的創造者」相繼離世,巧合得不同尋常。

巧合也因為漫威漫畫中的超級英雄和金庸作品中的俠客,有著共通之處。「俠以武犯禁」,漫威超級英雄們也是憑藉超能力大打出手。這兩個世界中的英雄或者俠客們都有除暴安良、主持正義的傳統,對毀滅世界或破壞江湖道義、秩序的反派都鬥爭到底。所以也不難理解,一些漫威電影到中國,翻譯都是直接取「俠」這個定義,如蝙蝠俠、鋼鐵俠……而且,與梁羽生主要從中國傳統「俠」形象中汲取營養不同,金庸學貫中西,他的小說不少地方借鑒了西方電影劇本的技巧。

金庸的武俠世界和斯坦·李的漫威宇宙,都有很大的受眾群體,而且持續時間達半個世紀以上。英雄主義在人類歷史上由來已久,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能夠反映東西方的文化現象。東西方文化中共同的對英雄的需求,支撐了兩個世界的穩定存在。如約瑟夫·坎貝爾在《千面英雄》中所言,「每個人都擁有他自己蘊藏強大能量的夢中的萬神殿」。這夢想在某種意義上跨越了文化界限。在東方,俠客傳統可以上溯至春秋戰國甚至更早,向下而至傳奇小說、《三俠五義》。在西方,也起碼可以從古希臘神話中追根溯源,後面也有俠盜羅賓漢。

但金庸武俠世界與斯坦·李的漫威宇宙,無疑又有相當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東西方文化本身對一些價值的理解不同。

比如說,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通常都會面對能力與責任的矛盾,不把這樣的問題想清楚,就不足以成為一個成熟的英雄形象。而對金庸武俠里的主角來說,除了極少數如郭靖,出於一種模糊的自省,有了自己的「超能力」價值的終極追問,大部分情況下,對於「超能力」——或者高深武功的追求,是不言自明的。

再比如,漫威宇宙中的超級英雄在主持正義時,通常會考慮到法律這個限制因素。某種意義上,他就是為了維護法律而行動。但在金庸的武俠世界,大部分武林人物不入世,經常不在意破壞既有法律。

這可能是因為現實中,人們在觀念上正義與法律是相分離的。金庸先生曾說,東西方對俠的理解不同,同樣是大孩子打小孩子,德國人看到不會管,而中國人會管。他寫武俠小說是寫給中國人看的,中國需要俠義精神。但這句話可能不應該做字面理解,或者說,他可能認為由於在傳統社會缺少足夠的法律正義,必須有犯禁的俠客出面解決。

漫威電影雖然在英雄超能力上比武俠世界更腦洞大開,超人可以撼動星球,而最大膽的俠客想象也無非可以用動車速度趕路,但除此之外,漫威宇宙是趨近現實的。相反,武俠世界對現實更像是逃避。

也就不難理解,斯坦·李可以不斷在漫威電影中客串,給出一個個彩蛋,而金庸老爺子絕不可能去扮演平一指或西山一窟鬼中的角色。論藝術成就,兩個世界也許很難有高下比較,但從社會學角度來看,漫威宇宙無疑更開放、更面向未來。對當代中國人而言,比金庸武俠人物更具有現實感的英雄形象,還在未來的某個空間靜靜等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