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容忽視的太空腐蝕

[複製鏈接]

8181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6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康人家 發表於 2017-9-17 0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科學大院

  讓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和平號空間站是前蘇聯建築的一個軌道空間站(蘇聯解體后歸了俄羅斯),它是人類首個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在長達15年的在軌時間裡,和平號共發生近2000處故障,70%的外體遭到腐蝕,俄羅斯政府無力承擔巨額的維修費用,在2001年3月20日不得不將其墜毀。

  

  美國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2003年在執行完任務返回地面途中不幸失事,機組成員全部失蹤

  還有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例子,美國哥倫比亞號和空間運輸系統-107機組人員於2003年2月1日折返途中丟失,儘管哥倫比亞號事故調查部(CAIB)排除了是航天器腐蝕造成事故的可能,但卻提出了要求採取長期的腐蝕檢測措施的議案。可見,航天領域的腐蝕不容忽視。

  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快,越來越多涉足太陽系的其他星球,在這些星球航天器是否也會發生腐蝕呢?據介紹,科學家在火星大氣上部被稱為中間層的區域探測到了原子氧,另外,還發現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其雲層由有毒的腐蝕性較強的硫化物組成等等。由此可見,太陽系其他星球的環境對航天器也是不友好的,這些因素都會加速航天器材料的腐蝕。

  那麼,太空中究竟有哪些環境因素會對航天器造成腐蝕呢?太空環境中的腐蝕因素

  太空不僅有宇宙大爆炸時留下的輻射,還有各種天體也在向外輻射電磁波,甚至許多天體還向外輻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線。眾所周知,宇航員出倉行走都要穿著厚厚的宇航服,主要就是為了避免強輻射太空環境帶來的對人體的危害,其實,強輻射環境對航天器的傷害亦十分嚴重。

  其中,短波太陽輻射會導致氧分子分解,產生高活性原子氧,原子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可與空間飛行器的表面材料反應,尤其是當原子氧遇到聚合物材料,發生的反應更劇烈。原子氧所形成的高熱能離子流足以使航天器材料中的許多化學鍵破裂,導致材料發生性能變化,例如使衛星、空間站等在軌航天器的保護層逐漸氧化變薄失效。即使是金屬材料,在原子氧的作用下也會發生明顯的腐蝕氧化。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等科研機構所開展的飛行實驗、長期暴露實驗和有限期選擇性暴露實驗都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我國的實驗室也有相關實驗數據支撐。

  太陽紫外線輻射是導致材料失效的另一重要因素。紫外線雖然僅占太陽光的5%左右,但是能量卻很大。在太空中,由於缺少大氣層對紫外線的阻擋,航天器會完全暴露在極強的紫外線輻射之下。高分子聚合物製品吸收紫外線后,能引發聚合物自我氧化、降解,破壞聚合物的化學鍵,使其斷裂、交聯,進而導致高分子聚合物製品顏色等外觀發生改變和物理力學性能發生惡變、使用壽命縮短。

  此外,太空中極端的溫度環境也會加速航天器材料的失效。航天器在太空中飛行,處於真空的環境下,由於沒有空氣傳熱和散熱,故其受陽光直接照射的一面可產生高達100℃以上的高溫,而太陽照射不到的另一面,溫度則可低於-200℃。極端溫度和大幅度冷熱交變會影響材料中的應力,尤其在高溫環境中進一步加速導致材料失效的化學反應進程,降低材料的安全服役壽命。

  

  太空垃圾包圍下的地球

  另外,大量存在的太空垃圾也嚴重影響材料的安全使用性能。太空垃圾又稱空間碎片,是圍繞地球軌道的無用人造物體,小到人造衛星碎片、漆片、粉塵,大到整個飛船殘骸都屬於太空垃圾。全世界各國共執行了超過4000次的發射任務,產生了大量的太空垃圾。太空垃圾以宇宙速度運行,極小的太空垃圾數量較多,一旦撞擊到航空器表面,能嚴重改變材料的表面性能;稍大的太空垃圾會損壞航天器表面材料,形成撞擊坑,這些撞擊會使航天器表面材料汽化為等離子體雲團,加速材料的失效進程。太空防腐:為航天器穿上保護衣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航天器在如此複雜的太空環境中長期運行,腐蝕就是無法避免的。

  為了確保航天器的安全運行,世界各國材料方面的科學家對減少航天器材料腐蝕這一課題進行了積極的研究和探索。

  研究表明:控制航天器在太空中發生腐蝕的主要方法包括:選擇和發展耐熱、耐極低溫、耐熱震、抗疲勞、抗腐蝕的高性能材料;採用塗層和塗料技術。對於航天器外部腐蝕控制,最重要的技術是防護塗層,如電鍍、化學鍍、真空離子鍍、陽極氧化、化學氣相沉積、塗料等。通過表面處理技術形成新的表面,可有效提高結構的耐高溫、隔熱、抗腐蝕、抗氧化等性能。

  我國的眾多航天型號神舟、天宮、嫦娥等等也都需要解決腐蝕防護問題,包括地面存放時不發生腐蝕,太空使用環境中要能抵抗太空原子氧腐蝕,同時要滿足電磁屏蔽、冷熱循環等綜合性能要求。為了實現減重,航天器使用大量輕合金,鎂合金是減重常用材料,但其腐蝕問題成為關鍵技術難題。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鎂合金化學鍍技術在滿足了若干航天器的使用要求,下圖是在嫦娥三號上使用的採用化學鍍技術處理后的鎂質航天器部件。

  

  嫦娥三號探測器及化學鍍后的嫦娥三號用鎂質航天器部件

  此外,針對不同使用條件下部件對耐腐蝕性的不同要求,金屬所科研人員研究的鎂合金自封孔型微弧氧化技術耐蝕性比傳統技術提高4~5倍,可同時滿足地面儲存耐腐蝕、使用時高低溫、強輻射等綜合性能要求,已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鎂質貫組支架上使用。這些航天器的成功發射也證明了以上防護塗層技術的安全可靠性和先進性。

  

  微弧氧化防護后的長征火箭用鎂質貫組支架

  太空中針對航天器的破壞無時無刻不在,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讓我們行動起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留下一串深深的足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6:1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