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不可不知的「美國酒王」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來源:酒咔嚓

  說起美國葡萄酒的「酒王」,除了發燒友津津樂道的嘯鷹(Screaming Eagle)之外,作品一號(Opus One)也許是大家更加熟悉的美國頂級葡萄酒。相比起產量極低、有錢也未必能買得到的嘯鷹,年產量與波爾多名庄相近的作品一號價格更低,也更常見。

  血緣:波爾多+納帕谷的聯姻

  作品一號的誕生,是新世界葡萄酒的一件大事。作品一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70年的夏威夷,當時美國著名的葡萄酒大咖羅伯特蒙大維(Robert Mondavi)和法國波爾多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莊主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第一次相見於當地的Mauna Kea Beach酒店,共同探討如何將舊世界與新世界葡萄酒風格融合在一起,創造獨一無二的頂級葡萄酒。

  

  兩位葡萄酒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合作,經過多年的醞釀在1980年終於揭曉。蒙大維將他在橡樹鎮(Oakville)的35英畝葡萄園割讓出來,用作作品一號的主力葡萄園。這塊葡萄園地現在已經成為納帕谷的標誌之一。

  作品一號的第一個年份是1979,在1984年面世,同時發布的還有1980年份,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款超高端葡萄酒:在那之前,美國葡萄酒的單價從未觸及50美元以上的範疇。

  名字的由來

  作品一號這個特別的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據說,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與羅伯特蒙大維一致同意選用源自拉丁文的詞作為該酒庄的名稱,這樣無論說英語還是法語的人都能看得懂。於是,菲利普選用了在音樂上表示「作曲家第一首傑作」的「Opus」作為酒庄名,兩天後他又增加了一個詞,將其改為現在的酒庄名「作品一號(Opus One)」。

  

  作品一號的酒標設計也很特別,簡單勾勒的羅伯特與菲利普男爵的頭像,加上兩人的簽名,顯得簡潔而又充滿份量,代表了新舊世界的結合。

  獨一無二的風格

  由於其「血緣」的特殊性,作品一號與納帕谷的所有葡萄酒都有著顯著不同的風格。作品一號酒庄與羅伯特蒙大維酒庄在地理上相隔不過500米,但是作品一號的運作完全獨立,絲毫不受典型加州風格的蒙大維酒庄的影響,而是以赤霞珠為主的波爾多混釀,帶有不少波爾多波亞克葡萄酒的風味,這種風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來源於與木桐的合作。

  

  一般而言,作品一號葡萄酒色澤深紅,帶有黑莓與橡木桶的香氣,酒體飽滿,陳年能力極強。2013年份的作品一號更是獲得著名酒評家James Suckling的100分滿分評價。

  

  作品一號大部分釀酒葡萄產自 To Kalon 葡萄園,這是橡樹鎮最有名的葡萄園,早在 19 世紀 70 年代就開始種植。

  作品一號也有副牌酒

  

  與波爾多名庄類似,作品一號酒庄也擁有定位稍低的副牌酒,名為「前奏」(Overture)。這也算是延續了波爾多酒庄的傳統了。作品一號前奏的第一個釀造年份是1993年,不過該酒採用的是多個年份的酒液混釀而成,因此酒標上沒有年份標識。

  作品一號的多個「第一」

  作為美國乃至新世界頂級葡萄酒的先驅,作品一號創造了許多個業界第一:

  1981年,在納帕葡萄酒慈善拍賣會上,當時尚未命名、也還沒上市的的作品一號酒庄的新酒,其單箱價拍賣到2.4萬美元,這是加州葡萄酒當時的最高拍賣記錄。

  1988年,菲利普逝世,而這一年作品一號成功出口到歐洲,成為史上第一款登陸法蘭西的加州頂級葡萄酒。同時作品一號還出口到英國、德國和瑞士等國家。

  除了歐洲之外,作品一號在亞洲市場也成績斐然。作品一號是第一個,也是現在唯一在亞洲擁有常設機構的納帕酒庄,顯示出作品一號對亞洲市場的重視。早在2001年酒庄的第20個年份——1998年份——發布之時,作品一號就在東京和日本舉辦了大型的慶祝活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