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假設中美開戰,別把美國疼痛想少了

[複製鏈接]

1092

主題

1519

帖子

6441

積分

三級貝殼核心

七界殺星

Rank: 5Rank: 5

積分
644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7月29日公布最新報告,預測了中美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四種假想場景。報告以2015年至2025年為研究期限,認為隨著中國軍力的提高,一旦美中開戰,美軍並不能確保戰爭按自己預料的方向發展,也不一定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時間越接近2025年,美軍獲勝將更困難,但這不意味著中國會贏得戰爭。
  報告認為無論中美打什麼樣的戰爭,中國的損失都會更大,而且這種損失不僅是軍事上的,還包括經濟和政治上的。比如美國GDP會下降5%至10%,而中國將下降25%至35%。美國只會增加兩黨紛爭,中國卻可能出現社會動蕩和民族分裂。此外報告認為如果戰爭2015年爆發,美國的損失包括海空軍力量、航母以及在亞太的軍事基地,但威脅不到美國本土。
  蘭德公司是與美國政界軍界關係密切、以防務研究最具影響的智庫,它對中國的政治、軍事研究報告在美國以及西方廣受重視。它十多年前出的一個報告曾建議一旦中美爆發戰爭,美國可對中國本土實施空中打擊,並以科索沃戰爭中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為例,妄言中國雖「不能接受美國的一雙軍靴」,但「能接受美國的空襲」。
       中美顯然都有部門和機構在研究中美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的應對預案,但內部研究和把報告公布出來,區別很大。公布這類報告必然會對中美兩國社會互視的氛圍造成一定毒化,還會成為輿論戰及心理戰的一部分,總體上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
  蘭德公司等機構不時公布這樣的報告還顯示了美方戰略上的「不在乎」,他們覺得刺激中國一下「沒什麼了不起」,中國不喜歡也要受著。他們這種「自信」的來源就是美國人經常對中國人表達的那個意思:我們知道你們進步很快,但同時知道跟我們比,你們還差得很遠。
  中國的軍力、經濟實力都還弱於美國,中國人自己非常清楚。對中美一旦發生戰爭,中國的損失很可能比美國的損失大這一點,應該也是多數中國人的認識。但是中國人看待中美一旦爆發戰爭的情況,遠不止這些。
  中國不想戰爭,尤其是不想同美國發生戰爭,如果中美開戰,唯一的情況就是美國逼到了家門口,且有中國無法接受的挑釁,中國人被迫一戰。中國人走向戰爭會很謹慎,然而一旦打起來,我們打到底的決心大概會遠遠高於美國,我們承受戰爭損失的能力也會高於美國。
  蘭德公司宣稱中國會因經濟衰退而動蕩,甚至國家分裂。而我們認為,因為戰爭損失美國更可能先亂起來,因為美國在中國近海同中國打仗依據的不是其真正的核心利益,而是它想要永遠稱霸世界的夢遊。戰爭損失會讓美國社會清醒過來。
  美國本土不會因中美開戰受到威脅,是有條件的。它必須以中國國土不落下一枚炸彈為前提。如果美軍像蘭德公司十幾年前出的主意那樣對中國國土實施空襲,美國國土必進入中國的軍事打擊範圍。美國人知道,中國有這樣的能力,華盛頓和全美社會也需清楚,中國人同樣不缺這樣的決心和意志。
  在中美髮生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向美國提供基地和直接軍事支持的力量都可能成為中國的報複目標,它們恐怕很難不進入蒙受戰爭損失的清單。西太平洋只存在島礁爭議,由它們直接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很小。日本菲律賓等捲入戰爭的最大風險在於它們可能因軍事同盟關係被美國強行綁上戰車。
  蘭德公司的報告提醒我們,中國軍事力量進一步強大有多重要。中國必須不斷加強對美國本土具有威懾力的軍事能力建設,這既包括能打到美國全境的核武器能力建設,也包括同樣能覆蓋美國全境的非核打擊能力建設。這種能力越強大,我們的和平姿態就越會受到尊重,美國的那些好戰力量也就更會克制自己的衝動。
       中美是輕易不能打仗的,最好永不開戰。但這恐怕不是可以求來的,只有美國人深信對華開戰意味著它無法承受的損失時,和平才會牢不可破。

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0

主題

546

帖子

298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89
沙發
growingfox 發表於 2016-8-4 22:38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不會發起戰爭。但是一旦戰爭發起,如何結束就不是戰爭發起者所能控制的了,比如朝鮮戰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