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歷史、國際法和地緣政治角度重審南海問題(2)

[複製鏈接]

34

主題

34

帖子

23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mtwb 發表於 2016-8-4 2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除了南海仲裁案的政治背景外,就海牙臨時國際仲裁庭管轄權裁決和最終裁決看,其關於南海仲裁案管轄權的裁定就違反一般法理和仲裁基本原則。西班牙向國際法院訴加拿大「違反國際法原則和《海洋公約》第92 條規定,無權將其國內立法適用在公海的西班牙船並要求加拿大作出賠償」一案中,1998年12月4日國際法院對西班牙訴訟加拿大案的管轄權做出「國際法院對該案沒有管轄權」的裁決。國際法院院長施韋貝先生在裁決中的法律表述:「只要發表聲明的國家不採取違反國際法的行動,依據任擇條款對一項聲明所作的保留就不是無效的 。保留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國際法院對法律上有疑問的行動進行審查」。法官科羅馬先生在裁定論述中強調:「一個國家對參不參加任擇條款制度擁有絕對的,不受制約的自由。法院對某項爭端作出裁決的管轄權源自《國際法院規約》和一個國家在其聲明中表示的同意而不是源自適用的法律。法院的強制管轄是以有關國家的事先同意為基礎並受該國同意的限度所制約」。中國在2006年正式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以中國所提交的保留性聲明為前提的,排除《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可能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和權益的相關規定。由此可見,海牙臨時國際仲裁庭關於《南海仲裁案》管轄權的裁定,違反《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自由同意原則、善意原則、條約必須遵守這三項國際法基本原則。
其次,海牙臨時仲裁法庭將太平島「指島為礁」,不僅暴露臨時仲裁庭專業水準低下,也讓美日陷入尷尬境地。作為南沙群島中唯一擁有淡水資源的太平島,其島嶼地位過去一直很少受到質疑。這次海洋臨時仲裁庭將太平島「指島為礁」,不僅涉及中菲之間南海之爭,更涉及世界上很多島嶼和專屬經濟區的重新定義問題,西方媒體所稱頌仲裁庭嚴格限定島嶼的認定是開創性的大膽裁決,恰恰暴露了仲裁庭專業水準低下,沒有遵守國際仲裁中「審慎原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歷經多年談判,期間以美蘇為代表的海洋強國和亞非拉的沿岸國的鬥爭最為激烈,「公約」很多原則是國際間多種勢力相妥協的產物,並非單純的法律問題。海牙臨時仲裁庭「開創性的大膽裁決」,以五位仲裁員的個人認知水平和好惡,隨意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定義或解釋,就會侵犯到締約國的主權和相關經濟利益,損害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強制仲裁程序的聲譽。雖然一再呼籲中國遵守仲裁裁決的奧巴馬政府不得不表態將要求國會儘快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但有學者就指出,本就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強制仲裁程序抱有擔憂的美國國會,在南海仲裁案后更難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對於強將沖之鳥礁「指礁為島」的日本更是陷入前後矛盾的尷尬境地,也許仲裁庭將太平島「指島為礁」也出乎日本之前預計。
三、從地緣政治角度看,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給了中國彌補歷史遺憾的難得機會。
     由於中國大陸1987才開始關注南沙群島,南沙群島略大一點的「島」都已被台灣、越南、菲律賓佔有。赤瓜礁海戰後,越南控制南沙29個島礁,馬來西亞控制10個,菲律賓10個,中國僅6個,並且中國大陸所能占的都是高潮位時浸入水下的「礁」。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主要國家聯合孤立和制裁中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崩潰,前蘇聯解體,社會主義中國陷入巨大的國際壓力中。作為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越兩國,隨著前蘇聯的解體開始和解。前蘇聯解體后,和平與發展成為冷戰結束後世界的兩大主題,處於西方國家制裁下的中國,最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和改革開放。當時鄧小平針對冷戰結束后的國內和國際局勢,提出「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絕不當頭、善於守拙」的外交原則,對於南海問題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中國大陸已經很難再通過武力手段收回南沙群島被占島礁,造成今天人們看到的歷史性遺憾。由於當時中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經濟,也由於中國在南沙群島缺乏前進基地,遠在海南島的中國海空軍因實力不濟,無法有效保護中國在南沙群島的海洋權益,所以造成南海大量油氣資源被南海周邊國家所盜採。
     這次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在美國的策劃和支持下提出南海仲裁案,就是瞄準中國基於「九段線」所主張海洋權益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南中國海周邊國家大陸架等的海洋權益的結構性矛盾,企圖通過仲裁程序徹底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張和歷史性權益。菲律賓企圖通過南海仲裁案,在不涉及島礁主權歸屬情況下,將中國所佔島礁的海洋權益壓縮到周圍幾平方公里內,使得中國所佔島礁變得毫無意義。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直接威脅到中國近百年來艱苦捍衛的南海諸島主權和海洋權益。如果由此喪失南海主權和海洋權益,這是任何一屆中國政府都無法承擔的歷史責任,在被逼無奈下,中國政府不得不「填礁建島」。毫不諱言說,沒有菲律賓提出仲裁案,中國政府也許難於頂著巨大國際壓力大規模填礁建島。
早在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案之前,筆者在2012年發表在《共識網》的《南進!南進!——中國未來的國家戰略》一文中就指出:「在菲律賓西面,中國已經牢牢控制著南沙群島中唯一有條件建立深水港的美濟礁。一旦中國將美濟礁建設成為可停靠大型軍艦和戰機的堅固軍事基地,將一舉扭轉中國在南沙群島爭端中的被動局面」。同時有學者還認為,美濟礁的經濟價值遠高於太平島,美濟礁非常適合發展成為中國南海的漁業中心。隨著美濟礁等島礁的擴建成功,菲律賓控制的中業島等島礁已經完全處於中國所控制島礁的包圍中。歷史終將證明,菲律賓所提的南海仲裁案,可謂「偷雞不著蝕把米」。
而永暑礁的戰略地位比美濟礁更好,特別適合成為軍事基地。永暑礁的南端是一塊3.5公里長、1公里寬的礁石,水深不足一米,填海造陸並不難,很容易就可以填出3平方公里多的土地,這就已經是太平島的八倍了。永暑島大型綜合軍事基地建成以後尤其對越南的金蘭灣形成重大的威懾,永暑島基地建成后距離金蘭灣不過六、七百公里,距離馬六甲海峽不過一千四百公里,殲轟-7A、殲-11B和蘇30的作戰半徑都超過這個距離。所以這次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后,越南一反「981鑽井平台事件」時的囂張態度,轉而保持克制,甚至主動向中國示好。這就是因為中國的大規模「填礁建島」,讓越南已經清楚認識到南中國海的戰略態勢已經發生逆轉,中國已經對越南形成南北夾擊態勢。如果繼續阮晉勇的親美反華政策,不但依賴中國的越南經濟要遭受巨大損失,越南在南沙群島所侵佔島礁也難以保住。
而黃岩島的面積更大,達到 139平方公里,超過了南沙任何一個單獨的礁盤,為美濟礁的3倍。黃岩島是周邊數十萬平方公裏海域內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黃岩島整個礁盤淺水區(水深1米左右)面積廣闊,開發建設十分方便,一直是漁船的避風良港。一旦中國在黃岩島「填礁建島」,永興島、永暑島、黃岩島在整個南中國海就構成穩固的三角態勢,可相互支撐,整個南中國海就基本處於中國的掌控中。這也是美國把黃岩島劃為紅線,一再恐嚇中國不準再在黃岩島填礁建島的原因。
當我們認真分析中國「填礁建島」的軍事意義時,就會理解美國為什麼從幕後跳到前台,氣急敗壞大搞挑釁性的「航行自由計劃」,而奧巴馬總統也一再要求中國保證不在擴建島礁上搞軍事化。在一邊倒的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后,美國一反過去強硬態度,保持低調。並將航母戰鬥群撤出南海,也暗中勸告菲律賓和越南保持克制。有美國媒體就哀嘆,如果繼續挑釁性的「航行自由計劃」,只會刺激中國繼續填礁建島,加快南沙群島的軍事化進程。
四、中美都需要在南海問題上降溫,中國需要回到「東守、西進和南進」的「一帶一路」戰略上,避開美國鋒芒。
     筆者曾經於2016年2月和5月分別在《中國選舉與治理網》發表文章論述過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在此之後,東亞地區又發生了四件大事件,一是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正式宣布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不顧中國大陸一再警告,有意迴避馬英九政府所奉行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九二共識」及其核心內涵,兩岸政治關係正式進入冰凍期。二是韓國朴槿惠政府不顧中俄的一再反對,乘南海仲裁案公布之前的機會,正式和美國簽訂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的協議,由此很可能改變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三是2016年7月11日日本參議院選舉見出分曉,表態支持修改和平憲法的政黨及議員在參院已經達到三分之二多數。再加上日本聯合執政自民和公民兩黨已在眾議院擁有三分之二以上議席,日本戰後首次出現有可能在國會發動修憲動議的政治勢力格局,維持日本戰後七十年和平的憲法很可能在安倍手上被動搖。再加之南海仲裁案一邊倒仲裁結果的公布,2016年發生在東亞地區的這四件大事件很可能改變東亞地區及西太平洋已經穩定的地緣政治格局,重蹈冷戰的覆轍。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針對中國的政治、軍事遏制的企圖越來越明顯,中國在東亞的地緣政治環境正變得前所未有的嚴峻。中國外交和戰略學界所擔心的周邊外交危機的「四海聯動」(黃海、東海、台海、南海)正越來越成為現實。
     從菲律賓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以來,中國的通過「填礁建島」,向全世界彰顯了中國「不惹事,也不怕事」堅強意志;美國也通過挑釁性「自由航行計劃」,表明自己絕不會放棄在亞太主導權的決心,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已經進入擦槍走火的邊沿。正如澳大利亞學者休·懷特所說的:「大多數美國政治領導人和決策者總認為,只要美國顯示其決心,中國就會卻步。目前看中國不會輕易言棄,他們準備努力嘗試,並接受真實的代價和風險來達到目標。美國要抑制中國的區域領導雄心,就必須和中國有同樣的決心。美國若要中國後退,就必須大力阻止」。通過這次美國海軍挑釁性自由航行計劃,像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太平洋總司令哈里斯這些鷹派確實有趁中國海軍羽翼未豐之時,在南海打一戰就走的衝動。但像奧巴馬總統和美國國務卿克里這些官員而言,就為南海幾個島礁和中國這樣核大國開戰,實在難於向美國人民交代,向世界人民解釋。南海仲裁案后,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希望這個仲裁結束以後能夠翻過這一頁,仲裁裁決肯定沒有效力,也不會執行,大家還是回到談判之上,通過談判解決爭議,回到合作的軌道,通過合作來分享共同利益」。令人意外的是美國國務卿克里在這次東盟外長會上也表態,希望儘快翻過南海仲裁案這一頁,支持中菲雙方直接談判。
筆者認為,隨著歷時三年的南海仲裁案的結束,中美雙方各自都在南海仲裁案上達到自己部分目標,美國通過南海仲裁案抹黑了中國,極大推進圍堵和遏制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而中國也借南海仲裁案「填礁建島」,徹底改變在南中國海南部水域的被動局面。所以目前中美兩國都需要在南海問題上降溫,中國可以在黃岩島「填礁建島」、划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擴建南沙島礁非軍事化上,照顧美國關切,美國也應該大幅縮減或停止挑釁性的軍事航行和軍事演習。如果美國繼續在南海挑釁,筆者兩年前就說過,中美在南海較量遠比在東海對中國更有利。在東海中國將直接面對美日兩大海上強國,而南海美國註定就是孤家寡人。中國完全可以將南海作為中國大國崛起的試金石,鍛造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的演習場。這次南海仲裁案,通過中美政治和軍事上的交鋒和對抗,中國不但對南海的控制能力更強,而且中國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也變得更成熟。
面對目前整體不利於中國的東亞地緣政治環境,筆者認為中國應該將目前所面臨的黃海(朝鮮半島)、東海、台海、南海的危機進行通盤考慮,避免應對和處理危機時顧此失彼。新加坡知名學者鄭永年教授曾說:「(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概念上的,實際上的影響並不會太大。最壞的成果今天已經出現了,就是否定了九段線,全盤否定了中國的歷史性權利。事實上南海危機的嚴峻性遠遠比不上朝鮮半島的薩德危機。1962年蘇聯把導彈弄到古巴了,現在美國要把導彈弄到東北亞,這是一場對中國更大的考試」。
縱觀黃海、東海、台海、南海危機,除了美國外,中國所面對的對手中實力最強的就是日本,而日本也是反華態度最堅決的,甚至超過美國,並且日本也是幕後推動南海仲裁案的黑手。鑒於日本右傾化已經不可避免,中國在南海問題降溫后,要集中力量敲打日本。當然筆者所謂敲打日本,目前主要還在於經濟上,經濟要服從政治需要。如果日本拒不妥協,中國要做好和日本打持久戰準備。只有徹底打擊日本右翼集團,中日關係才會轉圜,中國在東亞嚴峻的地緣政治局面才會改善。正如網路上的一句名言「菲律賓太小太弱,美國太大太遠,而日本正好」。筆者曾經提出的「東守」戰略,並非消極防守,如遇到有利時機也要主動出擊,「一張一弛」方顯攻守之道。同時,筆者認為不可過於誇大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問題的嚴重性,實際上美國不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就會在日本本土和沖繩部署,其危害不見得比在韓國部署小。筆者認為朴槿惠政府不顧中俄反對決定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其政治意義大于軍事意義,意味著韓國放棄在中美間的中立政策,完全倒向美國。朴槿惠政府的決定讓中國清楚認識到經貿關係永遠服從政治關係,這也有助中國改變目前「親韓疏朝」政策。面對於已經擁核的朝鮮,對於中國而言,朝鮮半島最壞情況就是朝鮮「擁核反華」,中國應該借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為由,主動改善和朝鮮關係。從過去經驗看,一個極度孤立的朝鮮更危險。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應該從「親韓疏朝」向「親朝冷韓」的方向調整,中國調整對朝政策就是對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最有力的回擊。在東亞地緣政治局面總體不利中國的情況下,沒必要對韓國施加過大壓力,將韓國徹底推向美日一邊。同樣對於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台灣蔡英文政府,隨著世界經濟放緩,中國大陸不妨逐漸收回對過去對台灣單方讓利行為,冷眼旁觀蔡英文政府如何應對陷入停滯的台灣經濟,靜觀台灣內部政治格局和社會生態的變化。
這次南海危機,使中國清楚的認識到建設強大海軍的重要性,但從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看,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不但代價高昂,也很容易和美日發生正面碰撞。筆者2015年就刊文指出,目前中國的現實選擇就是在東面,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全面採取守勢。在政治上,中國有必要改善和緩和與周邊爭端國家的緊張關係,避免出現腹背受敵的情況。在軍事上,在目前中國海軍補償性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及南海島礁建設初具規模后,中國應轉而消化和鞏固這些已有成果,包括釣魚島的部分控制權,主動大幅降低海軍發展速度,避免繼續刺激美日神經。目前美日企圖將崛起中的中國困在第一島鏈內,中國也不妨順水推舟,固守西太平洋第一島鏈內水域。但中國也應該明確告訴美國,中國不可能再容忍美國繼續在南中國海挑事。如果日本也介入南海,中國就要敢於擦槍走火,明確給美日劃定紅線。
中國今後對外發展方向只能轉而「向西看」和「向南看」。「向西看」應該政治和經濟並重,在政治上,要改變目前不結盟政策,要進一步擴大「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積極吸納伊朗、白俄羅斯、尼泊爾、寮國、柬埔寨、緬甸等國入盟,彌補中國在同盟方面和美國的巨大差距,增強中俄在世界上發言權和影響力。這次南海仲裁案也讓中國深刻體會,面對美國圍堵、遏制和抹黑,中國需要同盟國給以政治上的積極支持。在經濟上,主要是極力促成以中俄為核心的亞歐大陸自貿區建設,以「絲綢之路經濟帶」為核心的亞歐大通道建設。過去俄羅斯對中國「一帶一路」戰略曾經深有疑慮,隨著美國為首的北約不斷在東歐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目前俄羅斯開始積極回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向南看」主要是打通中國西南地區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高速通道(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以及中國新疆經巴基斯坦、伊朗到波斯灣鐵路和公路,加深中國和東盟、南亞等國家的政治、經濟關係,擠壓美日在東盟和南亞的影響力。隨著中國「填礁建島」的工程完成,中國對南中國海的控制能力也得到加強,美國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來遏制中國經濟命脈的風險也得到一定程度對沖,這對中國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是很有幫助的。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個宏偉和浩大的工程,目前看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時間才可能初見成效。所以中國一方面得有耐心和毅力,切忌半途而廢;另一方面也防止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在未來三十到五十年內,中國應該重回大陸國家本質,集中力量實現「西進」和「南進」的「一帶一路」戰略,避免過早和美、日、印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碰撞。筆者認為隨著日本老齡化發展,日本衰落將不可避免,如果期間日本主動和中國對抗,只會加快日本衰落進程。如果屆時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初步實現,中國內部社會矛盾、貧富分化和民主建設得到改善,台海統一必將提上議事日程。屆時對於海峽兩岸而言,不論是和平統一,還是武力統一都將不可逆轉。只有海峽兩岸統一后,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夢想才可能實現。
                                             KMTWB
                                       2016年8月1日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