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乖寶寶成了「熊孩子」,父母該反思了!

[複製鏈接]

77

主題

85

帖子

343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4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近日網上盛傳一件事:北京某個展覽上,一位年輕的作者花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用上萬塊樂高積木做的1.8米高的「狐尼克」進行了展出,「狐尼克」用隔離帶進行了隔離,同時放上了「禁止觸摸」的標識,結果展出僅僅一個小時,就被某個孩子推倒了。事後,孩子父親向作者進行了道歉,作者趙先生也表示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追究責任了。但是很多網友紛紛指責孩子的父母存在教育問題,因為從圖片上來看,「狐尼克」被隔離得很好,如果不是有意去觸碰是不可能推倒的,那名孩子就屬於我們經常討論的「熊孩子」。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熊孩子」的問題開始頻頻被討論,引起了公眾的大規模吐槽,沒生過孩子的年輕人表示不能理解、接受,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還小,等你們當了父母就知道了」,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確實頭疼,又不知道該怎麼教。「熊孩子」就是指一些年紀比較小,不懂事,經常做些有破壞性行為的孩子,小到去親戚朋友家亂翻亂拿引起不滿,大到在火車軌道上堆石子影響正常行車的行為,都是「熊孩子」的典型,也因此讓公眾發出了「重視教育,拯救熊孩子」的呼聲。
有種說法是熊孩子背後一定有熊家長,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也確實反映了家庭教育缺失是導致熊孩子出現的重要原因。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愛搗亂,是長輩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放任過度才導致了孩子的「熊性」。當孩子出現「熊孩子」行為時,兩類家長的態度是最忌諱的,一是放任不管一笑而過,覺得孩子小、愛搗蛋是天性,其他人都應該體諒包容這種天性;一種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抓住孩子打一頓了事,這兩種行為不僅不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反而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教育「熊孩子」,家長應該這麼做
1.及時糾正孩子的過分行為
1-2歲的孩子確實不能分辨什麼事對錯,但是他可以從父母的態度中認識到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哪些是不應該做的,所以家長不要再用「孩子還小」做借口,當孩子做的不對時就應該及時阻止他,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2.多和孩子溝通,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平時的生活中,家長不要忽略和孩子的溝通交流,要多引導孩子了解別人的感受,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如果孩子犯了錯誤,不要一味地打罵,等他情緒穩定后和他溝通,引導他體驗自己的情緒。
3.獎懲分明
家長應該建立自己的獎懲規則,孩子犯了錯誤就應該受到懲罰,當然不能打罵,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了或者有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給予口頭或者物質獎勵,讓他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也明白犯錯誤是需要承擔後果和責任的。
4.以身作則,重視道德教育
許多孩子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都是跟著父母的樣子學,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要成為「熊父母」。孩子懂事的年紀實際上比多數父母想象中要早得多,所以培養正確的三觀要從小開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0: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