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陳小魯回憶父親陳毅往事
[列印本頁]
作者:
硨磲大爺
時間:
2016-3-10 04:11
標題:
陳小魯回憶父親陳毅往事
米鶴都 世紀歷史
陳小魯,陳毅元帥之子,1946年7月生於山東,文革前為北京第八中學1966屆高中畢業生。文革初,他曾任學校文化革命委員會主任,因不同意血統論的對聯,沒有參加紅衛兵。後為維護社會秩序,他倡議並組建了首都紅衛兵西城區糾察隊(「西糾」),成為文革中第一個跨校際的紅衛兵組織。
文革中有關他的謠言四起,難辨真偽,甚至影響到了他的父親,於是1968年4月被周恩來送到部隊監護鍛煉。一年半后,因表現優異被准予入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解放軍第39軍244團政治處主任。1976年調入總參二部,後任駐英武官助理、副武官。1985年任北京國際戰略問題研究學會副秘書長。1986年參加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討小組,翌年10月任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社會改革局局長。1992年以上校軍銜轉業,以後,任(海南)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標準國際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現為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長運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
本文選自米鶴都主編《回憶與反思——紅衛兵時代風雲人物》第二冊(香港中國書局,2011年3月出版);陳小魯口述;徐綏之,黃曉一采寫;編輯:陳曉彬、米鶴都〕
我真不知道父親是做什麼的
我1946年出生在山東,最早類似「潛意識」的印象,是坐在船上去大連。那是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的時候,部隊就把我們一批家屬海路轉移到了當時蘇聯紅軍控制下的大連。在華東野戰軍打下濟南后,我們才回到山東。
我四歲的時候,家搬到了上海,我被送進宋慶齡辦的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幼兒園。那時我的脾氣很倔,不願去幼兒園。不管大人用什麼辦法,我就是不吃飯,又哭又鬧,居然在幼兒園絕食了三天!最後,幼兒園把我退回去了。她們說,你們家這孩子,我們實在管不了,太倔了。
那時候,我家住在上海興國路的一座小樓,現在好像是家賓館。我印象中,父親很忙不太管我。我早上經常不起床,有時到中午吃飯都不起床。有一天,他不知道因為什麼發脾氣,吃中飯時又聽說我還沒起床呢,一下就急了。他衝上樓,說:「養這孩子有什麼用啊?」抱起我,就要往樓下扔。當時不僅把秘書們都嚇壞了,也真就把我睡懶覺的毛病治好了。後來我一直早起早睡,到現在都保持著這個習慣。
我6歲進了上海南洋模範小學,那是所一流的學校,但不是幹部子弟學校,當時上海就那麼幾個共產黨幹部,所以也沒有什麼幹部子弟學校。我那個班的同學大多是1945年出生的,我比人家都小一歲,個子也小,所以在學校里,我屬於那種「跟屁蟲」。在外面和同學玩,我只能跟著別人後面亂跑。一、二年級時,因為在家裡學了點兒東西,我功課還好。三、四年級以後,愛打乒乓球,愛下圍棋,整天就想這些,學習就差些了。
我家是1955年搬到北京的,先住在東交民巷新八號。在那裡和羅榮桓、賀龍、張鼎丞住鄰居。我起初上的是北京育英學校,大家都住校。我感到和同學們一起玩,特別痛快,特別是星期天。從星期一到星期六,都有生活老師管。父母在外地工作的同學大概十幾個人,星期天阿姨放假,他們就撒歡兒了。我小時候雖然不願意上幼兒園,但這時我卻特別喜歡住校,星期六也不願回家,周末整個校園就成了我們這些不回家學生的天下了。有一次,我有一個月都沒回家。母親不高興了,說:這孩子怎麼老不回家呀?這不行。在育英上了一年之後,母親就把我轉到北京第一實驗小學走讀。
在育英學校時,人家問:「你爸是幹什麼的?」我只知道我爸叫陳毅,真不知道他幹什麼的。到了實驗一小,同學們有的說,我爸爸是司令,他爸爸是部長。在家裡,父母從不跟我們講什麼職務、級別這些事兒。我就覺得他也是個「幹部」吧,在政府工作。後來我是從報紙上看到父親是外交部長、副總理,是個大幹部。我記得很清楚,在第一實驗小學畢業時填表,班主任才知道我是陳毅的兒子。他說:「哎呀,我根本沒想到,你是陳老總的兒子呀!」
實驗一小里有一些幹部子弟,但我不大和他們在一起。我經常到小衚衕里串悠,和一幫平民子弟們一起玩,也到人家家裡吃飯。但是我從來沒有邀請過同學到我們家去玩過,因為我知道這會很麻煩。
我從小就喜歡中國傳統文化,這可能受到了父親潛移默化的影響。我特別喜歡古典文學、圍棋這些。八歲開始學圍棋,但不是父親教的,是我自己看別人下棋學會的。讀古文方面,父親有時管一管,把我抓過來,看看書法,要我背誦古詩詞什麼的。
本文選自回憶與反思——紅衛兵時代風雲人物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