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04中國舉辦國際大賽 有贏有輸也有歡喜也有憂

[複製鏈接]

583

主題

4440

帖子

159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5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笑而過 發表於 2004-12-28 22: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杯:球迷也愛大路貨

    雖然相比歐美足球,亞洲足球給人的感覺像是另外一個星球上的運動,但今年夏天亞洲杯還是讓中國足球迷做了一回美夢。雖然質量一般,但很暢銷。

    雖然小組賽的上座率很低,但是隨著中國隊的好成績,球市開始火爆起來。到了決賽,更是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場景,100元的票被黃牛黨炒到了600元。光門票收入這一項,就能讓承辦方賺一大筆。而電視收視率,進入淘汰賽后,都能達到20%以上,這讓商家也成了最大贏家。

    可惜創造這一切的並不是精心周到的商業運作所為。除了門票一塊承包給中國外,亞洲杯的其他商務開發都由亞足聯指定的開發部統一經營,而亞洲杯門票又不會像F1和NBA中國賽一樣,成為一部分人滿足虛榮心的需要。足球的大眾性保證了它的觀眾總數,不過中國隊的表現決定了入場的百分比。

花滑總決賽:培養觀眾大循環

    花樣滑冰總決賽作為本年度在國內上演的最後一個世界性的大賽,著實為火了一年的中國體育市場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尾。看到那些拋來的「媚眼」,「冰王子」普魯申科也禁不住想在明年單獨「獻媚」一把。

    花樣滑冰經歷了一個長時間的培育期。2003年情人節,四大洲花樣滑冰邀請賽在首都體育館舉行時,主辦方制定的大量送票鼓勵情人節觀看高雅運動的策略不僅掀起一個不小的市場高潮,而且也培養了一大批花滑的愛好者。因此當申雪/趙宏博站在世界花滑之巔時,當「冰王子」普魯申科決心來華獻藝時,識貨的花滑迷馬上應聲而來。

    與數年前的花滑賽場門庭稀落的場面不同,本次總決賽門票銷售早早便告罄。中演公司一共為本次比賽投入了300萬元人民幣,現在光門票就收回450萬元。中演的負責人感嘆道:「我們終於嘗到投資花滑賺錢的甜頭了!」

    F1中國站:上海投入大手筆

    郁知非說:「賽車運動就是一個經濟圈和商業鏈。」2004年中國大獎賽的成功舉辦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圈和這條鏈的初步效應,看到了上海這個城市的運作能力。

    26億元人民幣打造的賽道是世界上最昂貴的賽道;上海還投入50億元向國際汽聯購買了7年比賽舉辦權和買斷8年電視轉播權;而中國贊助商所有對F1的贊助費、上海賽車場內打出的所有廣告收入統統都被國際汽聯捲走,於是一些專家開始擔心出現一個F1泡沫。

    但到轟轟烈烈落幕時,這個擔心終於可以放下了。共有26萬人次到現場觀戰F1中國站,其中非本地觀眾超過50%,境外人士超過了5萬人次。他們在上海的酒店住宿、交通、餐飲、門票、商業等方面的總花費約為四五億美元,大大超過了賽事組織者的預期。另外,在F1中國站比賽期間,世界排名前500位的大企業中有120家公司在上海舉辦了各種推廣活動,或者把中國站的門票作為待客禮物,它背後蘊藏的資本力量難以估計。

    F1被上海人當作了一張「城市名片」,如何利用它潛在的形象和品牌價值將經濟圈和商業鏈銜接得更緊密才是精明的上海人的目的。

    NBA中國賽:籃球市場大踏步

    姚明進入NBA時,火箭說:「讓我們一起開創大場面。」2004年的秋天,斯特恩對中國籃球迷說:「讓我們一起開創大場面。」

    自1984年斯特恩上台開始,他就瞄準了中國市場的潛力,他的手法是:通過無償地提供電視轉播「培育」NBA在中國的品牌效應,而他得到的好處是:中國境內有兩億五千萬籃球愛好者,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15―64歲的人口當中97%的人都知道NBA,籃球在男性人口當中是第一位的參與運動,2003―2004年賽季,中央五套NBA平均每場比賽有1600萬觀眾收看。

    2004年秋天,斯特恩從幕後走到前台,哪怕這次「出鏡」對NBA來說是一次「賠本買賣」:以北京賽區為例,為盡量維護中方利益,1200萬的票房收入,NBA只拿走300萬―――這些只夠支付這兩場比賽準備的費用。但斯特恩還是留下了一張燦爛的笑臉,他花了近5年的時間促成的NBA中國賽讓他看到了回報的前景。

    斯特恩說2008年將在中國舉辦NBA常規賽,但面對「我們」的誘惑,他也許等不到那個時候。

中網公開賽:首屆鋪墊大出血

    中網公開賽可謂一出生就風華正茂。揮灑著鈔票和口號,中網公開賽從一開始就佔據了兩個制高地―――大腕雲集、媒體爆炒。不過頭就像是喝了劣質奶粉的大頭娃娃有點虛胖―――不僅在經濟上賠了個底掉,今後3年內還要面臨上海大師杯的衝擊。

    賽前,憑藉明星和吆喝確實給了一些網球迷期待。但是高額出場費換來的只是一場走秀。雖然養眼的薩拉波娃,扎眼的小威,還有天天叫喊的「第五大滿貫」讓趙公口的路口變得無比擁堵,但這些「熱鬧」並沒有換成場內的上座率。而投入5800萬元人民幣的中央球場,因為租金高昂,現在幾乎成為了中網的專用。而在收入上,中網卻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張羅的眾多贊助實際上只是交換廣告;國際網壇一向十分看重的轉播權到了中國也有贈送的份;而運作了近一年的賽事冠名權也因要價偏高無人問津;至於門票銷售,除了決賽幾乎難有收穫―――在北京辦比賽,向來不缺贈票。

    對中網的發展最致命的打擊來自今後三年的上海ATP大師杯。8名頂尖高手的對決是一個三流賽事出再多血也換不來的。

    ■鏈接

    高爾夫中國公開賽(11月25日至28日)

    今年是VOLVO中國公開賽的第10個年頭,它已經從一個總獎金只有兩萬人民幣的地區賽事,發展到亞洲最有聲望的錦標賽之一。今年,VOLVO中國公開賽首度成為亞巡賽和歐巡賽的聯合賽事,獎金總額也從去年的50萬美元飆升至100萬美元。

    世界摩托車耐力賽珠海站(4月30日至5月2日)

    這是世界摩托車頂級賽事第一次落戶中國。在過去五年裡,由於中國摩托車隊的參與並獲得驕人成績,宗申車隊贏得了2002年度的總冠軍,使該項賽事引起了中國車迷的廣泛關注。明年上海將延續這股摩托車熱,比F1更精彩的世界摩托車大獎賽已經確定明年5月1日在上賽舉行。(張曉敏 劉旭輝 毛@磊 楊 潘天舒)
沉默不是不快樂

139

主題

2678

帖子

68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87
沙發
ぜ射手の天秤い 發表於 2004-12-29 03:37 | 只看該作者
NBA常規賽在中國舉行,是不是也太辛苦那些球員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主題

2112

帖子

592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92
3
せδつ琴心ず 發表於 2004-12-29 08:35 | 只看該作者
NBA常規賽的中國行,不是中國籃球水平實力的體現,更大程度上是NBA瞄準中國

市場的巨大潛力!!!!!!!!!!!
*一盞離愁 孤單佇立在窗口 *一壺漂泊 浪跡天涯難入喉 #誰在用琵琶彈奏 一曲東風破 #而如今琴聲幽幽 我的等候你沒聽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6: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