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邱立本:春運讓海內外看到中國的血淚

[複製鏈接]

7176

主題

7333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249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如果說春運是現代中國的史詩,那是因為它歌頌農民工越來越長的影子,也不斷呼喚一個更有智慧的制度革新與未來。

  農民工的影子越來越長——它已經是春運人流的七成,也就是近二十九億人次。在萬馬奔騰的回鄉人流中,他們是主力,但也往往是被邊緣化的一群,因為他們可能搭不上價格昂貴的高鐵回家,也不見得會使用最新的電腦訂票軟體;他們坐著最辛苦、最漫長、也最危險的交通工具——從超載的公路巴士,到要超越高山與冰封斜坡的摩托車隊。他們的影子映照在神州大地上,成為中國高速發展的背影。

  他們其實就是那些在中國繁華都市高聳入雲、華麗大廈的背影。如果沒有他們辛勤的勞動,中國這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不可能如此高速。估計數達二億五千萬的農民工,在城市做最低廉、最齷齪、最沒有城市人願意做的工作。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完整,離鄉背井,揮別了父母和兒女。他們的八千萬「留守兒童」成為心裡的最痛,錯過了和子女共同成長的時機,也錯過了生命中的珍貴時刻。

  他們的子女如果到了城市,也和父母一樣成為「二等公民」,因為他們都沒有城市戶口,不能享受義務教育和公共醫療,更不要說沒有好的住房。他們吃下「非戶籍居民」的草,卻要擠出城市建設的奶,餵飽了那些讓中國驕傲的GDP。

  春運其實就是讓他們越來越長的影子,映照在世界史的版圖上,讓海內外看到那些千山萬水回家的人群中所蘊含的血淚。美國作家史坦貝克《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寫出三十年代美國農民工的悲涼,贏得了文學史的掌聲。但中國農民工的心聲,還在中國文學史的角落等待,等待留下時代烙印的作品。

  他們也在習近平強勢改革的角落等待。這些被遺忘的群體,還要面對世襲的貧窮。第二代、乃至第三代的農民工已經出現。在八十年代開始進城打工的爺爺,不僅看到兒子是農民工,今天還看到孫子也是農民工。世襲的身份和生存狀態,成為他們逃不了的宿命?他們每年一度艱苦的春運,也是逃不了的宿命?

  這也呼喚北京當局的變革力度,盡快推動戶籍改革,加速社保制度全民化,也推動農村城鎮化,超越地域與職業的限制,也是超越階級的歧視與畛域的歧視。

  春運是中國變革的指標。在滾滾洪流、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過程中,驀然回首,看到了中國的痛苦與希望,也看到中國的光榮與夢想。這是中國改革列車奔向春天的時刻,也是春運的影子衝破宿命的季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20: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