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伸出橄欖枝朝鮮就會棄核?(組圖)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11-1 13: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儘管朝鮮半島仍然猶如火藥桶,可是近期隨著朝鮮「主動」四面活動遊說,美國似乎再也按捺不住,作出積極的回應,口氣雖然僵硬,實質卻是向朝鮮伸出橄欖枝。

  美國究竟是怎樣再向朝鮮伸出橄欖枝?請看至誠大兵我的觀察分析:

  美國鄭重告知朝鮮要想談判必須恪守基本原則,那就是朝鮮棄核是朝美對話先決條件。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美國六方會談特使悉尼·塞勒30日在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舉行的座談會上表示,「在朝鮮啟動核項目的情況下,美國無法與其進行談判,這是基本原則」。通過這則新聞,公眾看到,美六方會談特使塞勒對朝鮮近期大打「主動仗」四面活動遊說公開回應,強調朝鮮棄核是朝美對話先決條件,強調朝鮮美國談判沒問題,關鍵是要朝鮮棄核方可朝美對話。各位看官,你們千萬不要被美國六方會談特使的這一席話所嚇唬,敬請耐心往下看,塞勒的強硬語言後面還埋下伏筆,也就是美國的「橄欖枝」還在後面。

  塞勒代表美國回應,表明美國對談判的立場很積極。大兵觀察覺得,儘管塞勒的「表示」看起來強硬,沒有絲毫的退讓,可其實在強調朝鮮棄核是朝美對話先決條件的同時,向朝鮮傳達一個信息,那就是美國是非常認真地看到了朝鮮的近期主動立場,看到了朝鮮的細微變化與發展,美國對談判解決朝核問題一貫高度重視,非常希望通過積極談判解決朝鮮棄核的問題。特別是塞勒的身份背景,以及塞勒的任命為六方會談特使,就具有特別的意味。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出身的塞勒曾在白宮擔任過三年半左右的朝鮮半島事務助理,今年8月被任命為六方會談特使后,他一直強調韓美互助合作在解決朝核問題上的重要性。

  


  美國六方會談特使塞勒(左)29日在韓國外交部
  

    美國在試探朝鮮意圖,刻意伸出橄欖枝。朝鮮如今四面楚歌處境堪憂,最主要的問題是堅持開發與擁有核武器,將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核武器領域,自然要影響民生與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塞勒指出,「我們相信,朝鮮領導層也深知實現無核化的好處。核與經濟并行路線是一條死胡同,我們應該讓朝鮮知道,現在朝鮮能夠選擇的只有無核化這一個緊急出口」。作為美國的六方會談特使,此時此刻塞勒出面說出這一番話,就是話中有話,既表明美國「非常密切地」關注朝鮮情況,更是試探性釋放老美善意,對朝鮮棄核再次拋出橄欖枝,給朝鮮指出離開「死胡同」的一條「康庄大道」,那就是朝鮮棄核,朝美對話沒問題,甚至是一切都好說。被問到美國除了通過聯合國的紐約渠道之外,是否還在通過其他渠道與朝鮮聯繫時,塞勒還回答說「美國正通過多種方式(與朝鮮)互相試探」。至誠大兵認為,此地無銀三百兩,塞勒如此描述表明,此番談話就是最官方最公開的美國試探。

  向世界表明並非美國不願接觸與談判,佔領輿論制高點。塞勒說,美國非常願意談判,「但從最近數年間朝鮮的核試驗等行動來看,朝鮮是否決心實現無核化,這一點還不甚明確」,他敦促朝鮮改變態度,強調「韓美兩國對於和朝鮮對話都沒有過敏反應,只是強調誠意和可信賴性而已」。塞勒代表美國作出此番回應,實際上是針對近期朝鮮「主動」四面活動遊說而為,國際上近期有媒體與輿論指責美國對朝鮮的積極變化視而不見,認為美國應該「隨朝起舞」,擁抱朝鮮促進朝鮮變化。從這個角度看,至誠大兵我當然認為,美國此番向朝鮮表明美國對談判的立場很積極,既是真的伸出橄欖枝,期盼朝鮮作出積極的回應與進一步變化,更是美國回應媒體與輿論對美國的指責,在朝核問題的輿論戰中要佔領制高點,要打主動仗,不能背動無所作為。

  綜上至誠大兵我之所述,塞勒雖然代表美國回應再次拋出橄欖枝,可是朝鮮又豈能真棄核而善罷甘休?薩達姆與卡扎菲兩位大叔的前車之鑒,金正恩不會不明白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因此,儘管美國拋出了橄欖枝,朝美對話因雙方差距甚遠,至誠大兵估計還是遙遙無期。但願金正恩能夠幡然醒悟,確定棄核展開朝美對話,給朝鮮帶來希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4: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