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OSLATER 於 2014-10-10 15:15 編輯
在去年12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記者提出的「一些西方軍事博客和軍事評論家稱中國在渤海附近劃定的禁航區內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發射試驗,認為這是中國進行戰略姿態展示和力量示威的一個步驟,並猜測中國在十天內連續試射兩種新型洲際核導彈」的報道。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國在境內按計劃進行科研試驗是正常的,這些試驗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我們一貫強調,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發展武器裝備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我還要強調指出,中國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不會改變。
談到外媒有關「中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遠距攻擊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可以覆蓋美國本土的一些重要目標」的報道,尹卓表示,中國早就有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導彈,幾十年前就擁有這樣的能力,不過那是液體發射,現在改成全固體發射。
報道稱「中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具備分導式多彈頭遠距攻擊的洲際彈道導彈」,談到這是否是最新的軍事技術時,尹卓表示,實際上,大家都採用了這個技術。
比如,俄羅斯在冷戰時期,SS-18、SS-19洲際彈道導彈都是大概6-8枚核彈頭,有的甚至達到10枚核彈頭,SS-N- 20潛射彈道導彈也大概有10枚核彈頭。而美國的洲際導彈早就達到了10-12枚核彈頭,法國也有了多彈頭,而英國用的是美國核導彈,也是多彈頭的。
因為美軍採用空地一體戰,海上、空中和地面軍事力量高度協調一致,伊軍始終要同時應付幾個方向的打擊,自然手足無措,全無招架之功。
實際上,解放軍也曾有類似的經驗。解放戰爭中,國民黨的武器裝備比解放軍先進得多,但解放軍進行的是機動作戰,採取勇猛迅捷的戰術動作對敵人進行穿插、分割,雖然沒有機械化裝備,卻採用了機械化時代典型的大縱深突破戰術。
在先進的作戰思想指導下,解放軍靠劣勢裝備打敗了擁有飛機大炮,作戰思想還停留在拿破崙時期重兵集群一線平推的國民黨部隊。
由此可見,一定程度的裝備劣勢,可以靠先進的作戰思想和頑強的作戰精神來彌補。如果作戰思想陳舊,就算有先進裝備也發揮不了相應的作用。只有在作戰思想上保持領先,我軍才能真正發揮出勇猛敢戰的優勢。
為了貫徹新的作戰思想,軍隊必然打破原有的指揮體系。原有的大軍區體系,最多只適應機械化戰爭,絕不可能適應新時代里網路化指揮下的一體化作戰思想。相信未來不久,解放軍將以新的作戰思想為指導,建立全新的、跨兵種、跨軍種、跨軍區的指揮體系。
中國設立的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實際上就是這方面的一次嘗試。
換言之,軍區也許會保留下來,但為了統一領導、集中指揮權,為了真正發揮部隊戰鬥力,未來最有戰鬥力、反應最快、打擊力最強的部隊將由中央軍委直屬的作戰中心負責指揮。
海灣戰爭給中國軍人留下的記憶,並非只有美軍戰場上的摧枯拉朽,還有美軍強大的保障能力。
從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起,到次年1月聯軍發起進攻,短短5個月時間裡,美軍向海灣地區部署了2000輛坦克、數千輛裝甲車、千餘架作戰飛機和6艘航母。其部隊的戰略機動能力和遠程保障能力,令當時的中國瞠目結舌。
筆者還記得,當年解放軍中曾有人說過:只要把我們送上去,我們不懼怕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
可現代戰爭中,最大的問題恰恰在於是否有能力把部隊「送上去」。長時間以來,中國軍隊的遠程投送、遠程保障能力一直是整個戰鬥力中最短的幾塊板子之一。
過去,中國經濟相對封閉,即便有對外貿易,也以進口外國商品、來料加工和輸出資源等項目為主,跟掌握世界霸權的美國之間是貿易互補,不存在太多利益衝突。我們可以搭美國軍事霸權的便車,在戰略投送和遠程保障上的需求不大。
但如今,中國與世界、與美國之間的關係已經改變了。
中國正從全世界吸取資源,向全世界輸出製成品,中國商人在全世界推銷商品,中國農民在非洲、拉丁美洲和東歐種植農產品,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正在全世界承接工程項目,這一切由中國造船廠建造的遠洋船舶聯繫起來,不久的將來,還要增加一條新的紐帶——高鐵。
中國經濟與世界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國人的利益遍布全球,同時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裡跟西方、跟美國展開直接競爭。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必須建設起一支具備全球干涉能力,可以隨時隨刻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保護中國經濟利益的軍事力量。為建設這樣一支軍事力量,解放軍必須儘快的,最大限度的加強戰略投送和遠程保障能力。
這就需要解放軍裝備更多的遠程運輸機、組建制海能力更強的艦隊、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實現空中打擊。
不僅如此,中國還必須有能力把地面部隊、武器裝備和補給物資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運送到世界上所有可能爆發衝突,並且與中國經濟利益相關的地區去。要實現這個目標,只靠軍隊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航空運輸業、航海運輸業乃至整個工業體系的配合。
只有建立起涵蓋全社會的動員機構,才能建立起能夠支持全球干涉的綜合保障體系。
說得更明白一點,中國即將建立屬於自己的軍工複合體,以應對外來威脅,並在全球範圍內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並非只有領土、領海、領空方面的主權,也不僅包括國家海外利益,網路、輿論等非傳統領域中,中國也正面臨嚴峻挑戰。
軍人的天職是保衛國家利益,國家利益在何處遭遇挑戰,軍人就應視何處為戰場。因此,軍隊在網路、輿論等非傳統領域也應努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這就是說,中國軍隊將涉足非傳統安全領域,不僅要承擔其「宣傳隊」的作用,對外宣傳中國正面形象,還將把試圖分裂國家、鼓吹暴力革命的恐怖分子和出賣祖國利益獲利的漢奸視為敵人,向其開戰。
[img]http://img.xinjunshi.com/uploads/allimg/141009/96-141009145P7.jpg[/img ]
新時代的解放軍,即將組織屬於中國的軍工複合體,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全方位的保障體系,增強軍隊的戰略投送能力和遠程保障能力。在此基礎上,解放軍將以先進作戰思想為指導,整頓部隊組織形式,組建全新的指揮系統。
最終將在所有與中國國家利益有關的領域裡遂行保護國家安全的任務。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彈道導彈已對別國形成了威脅,可以穿透美國反導系統的「中國威脅論」再度被提起。軍事專家尹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幾十年前就擁有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
日前,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報道了一則中國軍方試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的消息,報道稱,美國五角大樓專業人士稱,這已經是中國第二次測試這種導彈。據推測這種導彈的射程可以覆蓋美國本土的一些重要目標。
而且這種導彈是陸基移動發射導彈,美國情報部門推測,這種導彈可以搭載分導式彈頭射程超過1萬多公里。
而據美國媒體報告,美國空軍國家航空航天情報中心的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東風-31導彈的基礎上,中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具備分導式多彈頭遠距攻擊的洲際彈道導彈。
除此之外,華盛頓自由燈塔報還在報道中提到,中國還在開發一種新型潛射導彈,據美國軍方分析認識稱,中國海軍的最新型潛艇可以攜帶多枚這種新型潛射導彈。
在去年12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記者提出的「一些西方軍事博客和軍事評論家稱中國在渤海附近劃定的禁航區內進行了一次洲際導彈發射試驗,認為這是中國進行戰略姿態展示和力量示威的一個步驟,並猜測中國在十天內連續試射兩種新型洲際核導彈」的報道。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表示,中國在境內按計劃進行科研試驗是正常的,這些試驗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
我們一貫強調,中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發展武器裝備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需要。我還要強調指出,中國奉行自衛防禦的核戰略,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不會改變。
談到外媒有關「中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遠距攻擊的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可以覆蓋美國本土的一些重要目標」的報道,尹卓表示,中國早就有射程覆蓋美國本土的導彈,幾十年前就擁有這樣的能力,不過那是液體發射,現在改成全固體發射。
報道稱「中國軍方正在開發一種具備分導式多彈頭遠距攻擊的洲際彈道導彈」,談到這是否是最新的軍事技術時,尹卓表示,實際上,大家都採用了這個技術。
比如,俄羅斯在冷戰時期,SS-18、SS-19洲際彈道導彈都是大概6-8枚核彈頭,有的甚至達到10枚核彈頭,SS-N- 20潛射彈道導彈也大概有10枚核彈頭。而美國的洲際導彈早就達到了10-12枚核彈頭,法國也有了多彈頭,而英國用的是美國核導彈,也是多彈頭的。
中國開發這種分導式技術是理所當然的。
要想知道中國的戰略導彈威力如何,這是一個極為秘密的事情。而美國媒體報道出了中國二炮部隊在中國山西省中部某導彈基地進行了東風-41洲際導彈最新試射。這是中國東風-41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第二次試射。
中國正在持續壯大發展自己的戰略導彈家族,如果說,此前中國擁有的能夠打到美國的大多是單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如東風-31A和東 風-5A,那現在作為對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研製計劃的回應,中國軍隊的核遏制武庫中出現了一種能夠攜帶更多分導彈頭的導彈-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
由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暫時沒有公布東風-41的具體數據,只能依據國外媒體給出數據進行猜測了。東風-41將攜帶多達10個分導式核彈頭,採用陸基機動部署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因為採用多個分導式主動制導彈頭,因此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
可使用模擬假目標對抗敵方的反導系統。該技術並非是簡單地在一枚導彈上裝載多枚集束式分彈頭,而是在飛行彈道末端根據不同的打擊目標逐個釋放重返大氣層載具。
也就是讓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使其攻擊不同的目標,這就大大增加了敵方反導防禦系統的攔截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