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左派和右派是怎麼分的,一文告訴你 (轉)

[複製鏈接]

5055

主題

5090

帖子

7157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15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菊花包子 發表於 2014-8-29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網路上經常看到左派和右派的說法,那麼它們是怎麼分的呢?從名詞上說:政治話語中左和右的概念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在1789年的制憲會議上辯論時,第三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會議主持人的左邊,而第一、二階層的代表恰好坐在主持人右邊,於是,人們習慣上將革命的一派稱為左派,反對革命的一派稱為右派。

  

  中國的左右派代表人物(紅色為左)

  但是實際上,在中國對左右的分類和西方國家的分類卻不相同。

  左派和右派是描述同一政治集團內持不同見解的派別,一般「左派」主張積極改革,主張把舊的意識形態和制度革除,從而建立新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激進者一般自認為左派;一般「右派」主張保守,主張穩妥、秩序、漸進、緩慢的改革方式,強調維護舊有傳統。保皇黨一般自認為右派。左派與右派都是相對而言,在不同背景下兩者主張的具體內容不會相同,不能以靜態的「主義」或「階級」劃分。兩詞是相當廣泛的形容用詞,用以作為一種廣泛的辯證法解釋方式,可以用作形容或區分一種政治立場、一種政治意識形態、或是一個政治黨派。除非是將其套用至多維的政治光譜上,否則這兩詞通常是用以描述兩種完全相對的立場。

  公平的結果是左;公平的程序是右:古典自由主義強調程序的公平,自由市場便是例子之一。自由意志主義學者羅伯特·諾齊克便是強調區分「歷史過程」和「最後結果」兩者的20世紀知名理論家之一。但另一方面,現代自由主義的支持者如約翰·羅爾斯則主張左派的政策也是使用以過程為根基的推論,而一些新保守主義者傾向使用軍事手段建立民主才是屬於最後結果。

  反對自由市場造成的不均等為左;而接受之則為右:通常,政治上的爭論都是聚焦於政府究竟應該(干涉主義)或不應該(自由放任)介入經濟以救濟貧窮的問題上。諾蘭曲線將這個差異作為左派和右派兩大差異的軸線之一。不過,政府的干涉並不一定就代表重新分配財富或平等主義的政策:一些形式的干涉是為了滿足某些財團公司的利益,例如社團主義的政策。所以左派往往支持對於少數民族、中下層民眾等弱勢群體進行援助、保護,而右派偏好順其自然、自由競爭,即使其結果是造成主導種族、階層對政治和經濟的掌控。

  偏好一個「更大的」政府為左;偏好一個「更小的」政府為右:政府的大小在這裡可以視為是政策和立場的差異,雖然政府僱員的數量通常被用以作為主要指標。不過,一些人也注意到某些政治流派如無政府共產主義、自由社會主義的存在與這種政治光譜不相合,反而如同諾蘭曲線一般垂直於左右派之外。

  平等為左;自由為右:提出這種區隔的是哲學家諾貝托·波比歐(Norberto Bobbio)和Danielle Allen。波比歐主張唯一準確的左右派差異是有關人們對平等理念的態度,因為只有左派會想要保護或促進平等,而右派則會想要維持或增加不平等。左派和右派也同樣都宣稱同時追求平等和自由兩者,然而他們對這兩詞卻又有不同的解釋方式。

  一個現世政府為左;一個宗教政府為右:這種差異在美國、印度和歐洲的天主教國家特別明顯(這些地方也是反教權主義代表左派的區域),有時候也包含中東。

  集體主義為左;個人主義為右:不過,1960年代的反文化浪潮便是以強調個人自由為特色,而這波浪潮主要則被歸類為左派,而在宗教/現世的衝突上,現世主義者往往更傾向於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宗教自由超越集體的信仰價值。不過,被許多人視為右派的法西斯主義也強調「國家的組織概念」,抱持著集體主義的概念,將國家看作是一個集體的實體。

  革新為左;保守為右:雖然在一些國家裡「右派」和「保守派」往往被視為同義詞,但這一區分在討論左派右派的光譜時很少獲得重視。

  法律支配文化為左;文化支配法律為右:這個公式是由美國的參議員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漢(Daniel Patrick Moynihan)提出才為人所知的,但最早則是由埃德蒙·伯克所構想的。

  支持跨國家團體為左;僅支持獨立國家和政府為右:一些左派團體可能會被右派視為恐怖份子、但卻可能被左派視為自由戰士。右派的運動通常支持他們自己國家的主權並反對其變動。在歐洲,支持歐盟者通常來自左派,而支持國家主權至上者則來自右派。

  國際主義和世界觀為左;國家利益為右:經濟民族主義或貿易保護主義在左右兩派都可以發現,左派的保護主義是以確保國內的工作機會為目標,而右派的保護主義則是為了保護本國的公司和經濟。

  認為人性和社會為可變性的為左;認為它們為固定性的為右:這是先天與後天之間的爭論例子之一。最先以此定義左右派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

  社會主義為左;資本主義為右:這是近代最廣為所知的分法,多數媒體中提到左右派時也多半是指此種分法。這裡的社會主義泛指高稅收、高福利、高政府干預調控的政治體制,而不一定是共產黨主張的無產階級專政。

  左右派的區分在中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過去是一個極左派政黨,這在鎮反、三反、五反、土地改革、反右運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可以反映。所以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前,還包括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的幾年內,右派有同情、相信或支持資本主義、反對暴力革命、進而反對中國共產黨及其政權的意思,雖然這種意向不一定很強烈。相反,左派則是代表工人農民的利益、支持徹底革命、支持輸出革命,等等。由於右派一度被普遍認為是反動的、消極的,一些政治鬥爭失敗的「極左派」,如「四人幫」,也曾經被定性為「形左實右」。

1980年代之前中共的左、右派

  


近年來,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思維也有明顯變化。現在的左派,是指那些反對或質疑市場經濟和私有制,堅持原教旨的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晚年思想的保守派人士,極端左派則根本反對鄧小平主導的改革開放,憧憬毛澤東時代。而右派則主張實現憲政民主、市場經濟化,保護私有制,等等。可是,左右的區分也常常是具體、相對和變化的。


中國共產黨內既有主張左的(如鄧力群),也有主張右的(如李銳),但主持工作的通常被認為是保持穩定的平衡派。很多人認為:像主張資本家入共產黨、自認為代表「先進的生產力」等只是中共黨內的一些認識或分歧,並非左右之主張。

  



  中國與西方不同的是,左派屬保守派,右派屬激進派;而在西方,左派屬激進派,右派屬保守派。

  

  簡單的左右派圖表對比

  就現在網路言論而講

  左派講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右派講個人權利優先國家權力

  對待民主觀念上

  左派認為參與式民主,直接民主更有效,即通過國家強有力的干預,以財產平等和階級平等為前提,保證廣大平民享受普遍的民主。他們認為議會民主是「偽民主」,政府被少數精英把持,普通民眾被排除在外。

  右派提倡代議制的間接民主,通過對程度正義的強調,即能防止多數暴政,又能兌現民主承諾。他們認為直接民主成本高、風險高,且有失敗的歷史教訓。

  針對腐敗的觀點

  左派認為在於市場化改革——資本自由化——特權加劇,導致貧富不均。

  右派認為在於市場化改革不徹底——掌權者牟取利益,導致貧富不均。

  對於解決貧富不均的出路

  左派認為維持財產公有,強化國家權力、財富再分配才是出路。

  右派認為堅持改革之路,發展市場經濟、限制政府權力才是出路。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9: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