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右往左、從上往下讀的中文書 啥時開始「變橫」的?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8-21 09: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眾所周知,古人是豎著寫字,從右往左排序,看的書也是從右往左的豎排版。有人說,這種習慣的起源和竹簡刻字有關,細條狀的竹簡拿在手裡,呈豎向,左手執簡,右手刻字,長久養成了文字豎排的書寫習慣。

  但有考古專家發現,早於竹簡的很多文字也是豎排,竹簡起源說便有漏洞。至於文字的書寫順序為何從右,有人說左為上、左為大,在皇權至上的時代,不能從左往右。這種說法很搞笑,如果是這樣,那從右往左豈不是犯上的表現,而且是「步步緊逼」。

  有種說法是從右往左書寫是舶來傳統,因為希伯來文就是如此。古代人將希伯來文刻到石頭上,通常會用左手執鐵釺,右手拿鐵鎚。但如此一來,人的姿勢必然是向右側傾斜,顯然更適合從左往右刻字,最起碼不會讓刻好的字遮擋視線。

  不管是何淵源,從右往左豎排的中文讀寫習慣存在了幾千年。直到近代,國門打開后,中國人驚訝地發現,英文是從左往右橫排書寫。更要命的是,英文中的很多人名、地名,現代科學中的名詞與公式都像蜈蚣一樣,好長好長。如果放到中文的豎排文章里,感覺就會很彆扭。

  中西文化的碰撞,也讓中外知識分子互相挪揄。外國人說,你看我們文字橫排書寫,腦袋左右擺動,說明我們敢於搖頭說「NO」;你們中國文字豎排書寫,上下點頭,所以只會唯唯諾諾說「YES」,是極權下的奴性體現。中國人不以為然,說我們點頭,是習慣讚美別人的一種體現。再者,我們也有橫排啊,比如對聯的橫批。

  話雖如此,但有些人還是沒有底氣。

  五四運動喚醒新思潮。1915年1月,新創刊的《科學》雜誌第一個吃螃蟹,採用從左往右的橫排方式。創刊詞這樣說,「本雜誌印法,旁行上左,並用西文句讀點之,以便插寫算術及物理化學諸程序,非故生好奇,讀者諒之」。這意思就是說,我們要與國際接軌,不是故意得瑟。

  


  與此同時,力主白話文,甚至主張廢除漢字的錢玄同也向陳獨秀大發牢騷,說文字豎排不符合眼睛的生理設計。陳獨秀對此也非常贊同。一些新潮的雜誌紛紛改向橫排版,也有的雜誌橫排一部分,豎排一部分。民國期間的雜誌排版,橫排豎排混合,一片橫倒豎卧。

  錢玄同的意思是,人的眼睛是橫著長的,所以橫排更適合閱讀。後來郭沫若也持同樣看法,不僅如此,他還精確計算出了角度。1952年,郭沫若在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說,人的橫向視野是250度角,遠大於豎向視野120度角

  到底是橫向閱讀快,還是豎向閱讀塊呢?有好事者做了科學實驗。1925年,心理學家沈有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了眼動閱讀實驗,發現豎向閱讀的視覺廣度大於橫向閱讀。也就是說,豎向閱讀比橫向閱讀快。實驗結果讓很多崇尚文字橫排的小夥伴徹底驚呆了。

  君子報仇,六十年不晚。六十年後,有人又做了相同的實驗,結果卻截然相反。1985年,上海孫復川教授實驗發現,不僅橫向閱讀的視覺廣度比豎向閱讀大,而且注視時間更少,說明橫向閱讀更快。

  其實,兩次實驗都不是各自的勝利,而純粹是習慣使然。1925年的人更習慣閱讀豎排書,1985年的人身邊則都是橫排書。

  1949 年後,站起來的中國人民把文字徹底放倒,由豎排全部改為橫排。這其中,對橫排大力鼓與呼的便是人民出版社的第一副社長葉籟士。說起來,他是有「前科」的人,因為在1937年由他主編的《語文》雜誌就是橫排版。進入人民出版社后,仍不遺餘力推廣他的橫排格式。當時,很多人對他橫挑鼻子豎挑眼,反對改變中國人自古形成的豎向閱讀習慣。葉籟士則橫豎不吃,橫下一條心推廣橫排。

  


  此時的《光明日報》則成為了第一個橫排的報紙。1955年元旦,橫排版《光明日報》橫空出世,並刊登告示,說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這一改不要緊,從記者到編輯,到印刷工人,再到讀者,多數感覺不習慣。

  突然的改變,讓大家手足無措。而那些寫詩寫書法的人更悲催,不知道咋玩了。後來,橫排版報紙開始橫行,就連《人民日報》也不再堅守。最後,被硬生生橫掃的各界大眾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並逐漸成為習慣。

  


  


  


  


  與中國大陸相比,港澳台地區與日本、韓國等地,漢字的變化總是「滯后」的。港澳台地區仍然保留著繁體字,排版方式也是橫排、豎排都有。即使同一張報紙,同一篇文章,可能標題是橫排,內容卻是豎排,而且還是從右往左。

  為了適當保留讀者的閱讀習慣,香港《明報》雖然全部改為從左往右的橫排,但在版口設計上,仍採用開口在左、往右翻的方法。在日本,豎排出版物也遠多於橫排,橫排多為外語與現代科學類書籍,方便引用各種公式符號。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出版的各種日語讀物反而是橫排為主。韓國從豎排改為橫排也晚於中國。

  各國的華人媒體從上世紀90年代起也紛紛改豎排為橫排,甚至開始使用簡體字。美國《僑報》率先與中國大陸接軌,採用簡體字橫排。2002年2月,美國《星島日報》變豎為橫,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也開始「耍橫」。

  隨後,歐洲、澳洲、南美洲等地的華人報紙也紛紛響應。台灣的「立法部門」也坐不住了,於2004年開始全面推廣橫排格式。一年內,台灣政府機關全部使用橫排公文。很多希望固守中華文化傳統的「老頑固」們,儘管橫擋豎擋,終難擋潮流。

  橫排能夠「橫行霸道」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電腦的橫行。美國人發明的電腦根本沒有給中國人留下一點豎排的空間,華人圈不得不自己開發豎排系統,像台灣就有自己的豎排文字處理軟體。就在這一點來說,幸虧中國大陸橫排改得早,當電腦橫行的時候,我們已幾乎沒有任何障礙。

  如今,在中國大陸,除了個別藝術類書籍與古籍外,出版物全部是橫排的天下。大街上的各種商家牌匾,仍然是橫七豎八,只有黨政機關的牌匾,全部呈豎立狀,文字自然也是豎排,而且還是從右往左。字體全是宋體,黨委用紅字,政府用黑字。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3: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