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美大博弈》之:圍剿與反圍剿 觀世事如棋(二)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4-4-27 15:5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們下面來回顧一下,中國加入世貿和獲得奧運會,世博會舉辦權的過程和經歷。

  1999年11月11日至15日,中國代表團與美國代表團在北京進行了艱苦談判。在談判陷於僵局的最後關頭,朱總理親自出面,解決了分歧,達成了協議,使中美之間的談判宣告結束。  

  此後,中國又與歐盟等世貿成員達成了協議,並於2001年9月13日,同最後一個提出談判的成員墨西哥達成了協議。

  2001年9月17日,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入世議定書及附件和中國工作組報告書,標誌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全部結束。

  2001年11月11日,在卡達首都多哈,中國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再過一個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1998年11月,中國的大當家們決定由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1999年4月7日,經中國奧委會批准,北京市正式向國際奧委會遞交申請書。

  2001年7月13日,中國北京獲得29屆奧運會主辦權。

  1999年12月,在國際展覽局第126次全體大會上,中國政府正式宣布申辦2010年世博會。

  2002年12月3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

  從時間點上看,中美大博弈是由三代布局四代操刀完成的大手筆。三代的布局不僅體現在國內,在國外也有表現。

  上世紀90年代,中國不僅沒有落井下石,而且拉一把困境中的毛子,在此基礎了開始確立雙方國境線,並和原來的前蘇中亞地區加盟共和國等一起建立起上合組織,穩住了中國北方和西北方局面。

  在這裡我們必須向三代表示一下敬意。應該說三代為了博弈的順利布局是承擔了歷史責任和風險的。

  假如博弈不成功,而博弈又是由他們布局的,歷史責任也會有他們一份。當然了成功了,功勞也有他們的。

  從1999年中美入世談判陷入僵局,朱總理拍板,最後達成協議,看得十分明顯:如果入世后經濟發展得不順利,老朱是要承擔歷史罵名的。我們知道歷史,不好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老朱也沒有因此被非議。

  不過老朱主導經濟改革可就沒那麼好運氣了。至於386,那時也沒少因為國防和外交的軟弱受非議。

  回首整段歷史,大家還能在大的方面指摘他們嗎!

  在這裡有必要跟大家解釋一下。

  可能有些熟悉國際政治的人就會有疑問了: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復關、入世談判,而1991年中國就決定申辦奧運會了,不過那時是申辦2000年奧運會。難道說中國那麼早就開始為中美大博弈布局了嗎?

  這個問題問得好!

  啥叫博弈啊,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就是在多決策主體之間行為具有相互作用時,各主體根據所掌握信息及對自身能力的認知,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策的一種行為。也就說博弈要在多方之間進行,最起碼有兩方展開,才能叫博弈。如果只有一方,沒有對方,那不叫博弈,那頂多算兵棋推演。就象下棋一樣,一個人下叫打棋譜,兩個人下才叫對弈。

  對內改革,對外開放,是中國的既定國策,而復關或者說入世和舉辦奧運會等國際性盛會都是達成開放的手段。但是呢,一開始美國人不給你這個機會,也就是說人家一開始不跟你玩大的博弈。所以中國入世之路才花了十五年的時間,第一次申辦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也沒有成功。

  後來隨著局勢的演變,美國人改變主意了。我們看看上面的時間表,在2001年中國不僅加入了世貿組織,而且獲得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如果我們仔細回憶一下,2001年還發生了一件震動全球的大事:美國的911事件。大家還會認為這一切都是偶然發生的嗎?

  在2001年如果我們再前瞻一下,奧運會是在2008年舉辦,但是在2008年還會發生另一件牽動中國神經的大事:台灣地方領導人選舉和就職。要知道此時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已經上台,2008年台灣地方領導人換屆到底會出什麼幺蛾子,相信大家能感受其中的風險。

  因為世博會時間節點的關係——在2010年舉辦,而到2010年關鍵性的博弈已經結束,在這場中美大博弈中,並沒有如中美雙方預想那樣,起關鍵性的作用,我以後就不怎麼提它了。大家知道就行了。

  從上面的時間表可以看出,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美國決定和中國玩一把大的博弈,如果用圍棋術語就是大龍對殺。

  噹噹當,好戲已經開場,到底中國怎麼樣力挽狂瀾,實現驚天大逆轉。

  在2001年中美大博弈正式拉開了序幕。這一年裡發生的許多大事值得我們好好梳理一下。

    首先在2001年影響中美關係的大事不能不提中美撞機事件: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海軍EP-3型偵察機在中國海南島附近海域上空執行偵查任務,中國海軍航空兵派出2架殲-8II戰鬥機進行監視和攔截,其中一架僚機在中國海南島東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上空與美軍飛機發生碰撞,中國戰鬥機墜毀,飛行員王偉跳傘下落不明,后被中國確認死亡,而美國的軍機則迫降海南島陵水機場。

  中美撞機事件雖然嚴重影響了當時的中美關係,但應該是個突發事件,沒有陰謀論可談。只不過中美撞機事件中方的處理更增強了美國人通過非常規方式解決中國問題的決心。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來看當時的處理過程。在4月1日發生撞機事件,4月3日,中國即允許美國外交官員與機組人員進行了第一次見面。4月11 日,中國接受美方致歉信。第二天即4月12日,24名機組人員獲許離境。4月29日中方決定同意美方派人察看美EP-3偵察機。7月3日,被拆解的美軍 EP-3偵察機「登」上俄運輸機起程回美。

  從上面不難看出,對普通美國人比較關心的機組人員安全問題,中國很快就予以解決並放他們回國。而裝備問題則是拖了將近一個月,美國人才又重新看到美國人自己的那架飛機,三個月後飛機才被運回去。在那3月里,鬼都不信中國人不會研究那架飛機。送上門來的機會中國人豈能錯過。

  中國人的這種柔中帶剛綿里藏針的處理方式讓美國人抓不住把柄。中國人雖然失了面子,但得了裡子。美國人開著飛機到中國附近上空偵察,撞壞了中國的飛機,致中國飛行員犧牲,而後呢,美國的機組人員安然無恙地回家了,中國人也歸還了美國人的飛機。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怎麼能忽悠美國普通老百姓,同意和贊成讓美國同中國對抗呢。殺人不過頭點地啊,中國都做到如此地步了,你美國還能怎麼逼它!想用軍事手段直接對付中國,美國師出無名啊。

  有人曾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美國人不是現在,而是十多年前,就搞「重返亞洲」,中國人應該怎樣應對。

  其實很簡單嘛,圍棋有諺雲「彼強自保」。在美國人的全面強大厚勢下,中國人能夠保全大陸這條大龍的安全就算不錯了,邊邊角角的利益暫且就顧不上了。

  就拿釣魚島和黃岩島來說,釣魚島和黃岩島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美軍當作靶場。中國人當時除了抗議,有什麼實質性的反制動作嗎?沒有!除了無視還是無視。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重返亞洲」有什麼意義呢?

  之所以我們現在看到東海南海風起雲湧,爭端不斷,那時因為中國現在實力足夠了,不願在這些問題上再忍了!

  也就是說在2001年或以前,不論是南海撞機事件這樣的突發事件,還是美國有意「誤炸」中國大使館,都不會改變中國韜光養晦的政策方針。「彼強自保」,在美國人的全面強勢下,中國人除了收斂鋒芒,隱藏實力不使外露,還能怎麼辦。所以南海撞機事件及其後續處理進一步強化了美國人通過非常規方式解決中國問題的決心。從這個角度上講,這也為「9·11事件」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在上海舉行。這個我們前面已經做過解釋了,建立上合組織是三代為了穩定中國北方和西北方的一個布局。

  到了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中國北京獲得29屆奧運會主辦權。這個我們前面也講過了,就不再提了。

  我們知道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先後遭到恐怖主義分子劫持的波音757、 767飛機猛烈撞擊,導致世貿雙塔轟然倒塌,共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失蹤。「9·11事件」被美國政府稱為是其歷史上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9·11事件」我們過一會兒仔細解讀,下面繼續列出發生的大事。

  9月13日,即「9·11事件」兩天後,墨西哥作為最後一個提出談判的成員國同中國達成了入世協議。

  9月17日,即「9·11事件」六天後,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入世議定書及附件和中國工作組報告書,標誌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全部結束。

  2001年11月11日,在卡達首都多哈,中國簽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議定書。再過一個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我們來分析一下9·11事件。從上面的時間表,大家看出什麼蹊蹺了嗎?

  9·11事件發生的時間點也太巧了吧,9·11事件發生兩天後墨西哥作為最後一個提出談判的成員國同中國達成了入世協議,要知道墨西哥可是美國的一個馬仔哦。

  如果僅僅是時間有點巧合,倒也情有可原。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美國有沒有類似的動機。在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金融保衛戰中,香港政府就曾利用主場之利,修改規則入市干預,讓索羅斯等金融炒家們吃過大虧。既然殷鑒不遠,美國又怎麼可能輕易重蹈覆轍。那又怎麼才能避免中國式的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就得有各種手段做保障,首先我們前面也提了,中國要舉辦奧運會世博會,在眾目睽睽之下,你中國要遵守入世協議哦!

  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軍事手段做保證,你膽敢違反協議咱們就戰場上見,比如就別怪我斷你石油通道。動用軍事手段的另一好處就是萬一純粹的經濟金融手段攻擊不見效,就像空襲南聯盟打得歐元匯率一路走低一樣,也讓人民幣匯率甚至中國經濟出現劇烈波動。

  要想對中國形成威懾,僅僅依靠原來的軍事部署是不夠,是遠遠不夠的!要增兵,要打仗,又處於和平時期,普通美國老百姓願意嗎?肯定不願意!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環境很容易造就老百姓孤立主義傾向。

  再加上美國本身就是個移民國家,而且當時又處於一超獨霸的那麼一個時期,讓美國老百姓出錢用命來支持戰爭是需要一個過硬的理由的,一個類似於「珍珠港事件」的理由。而「9·11事件」恰恰就被美國政府稱為是其歷史上第二次「珍珠港事件」。

  還需要我多說嗎?

  希望大家看清楚,我上面可沒有說「9·11事件」是美國自導自演哦。我只是認為美國對此一定事先知情甚至有意縱容。換句話說,那幾個具體實施恐怖襲擊的人可能會是真正的恐怖分子,但是他們一定是被人當槍使了,一出現代版的「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恐怖襲擊確實會有非常大的威脅,但是我們不必過度憂心。自發的短打獨斗式的恐怖襲擊確實難以預防,但是有組織的大規模襲擊之所以能夠躲過國家強力機關的監控,實施成功,那是因為背後有著大國的幕後黑手。

  還需要指出的一個時代背景就是,此時以網路代表的高科技股市泡沫已經破滅。再加上「9·11事件」的負面影響,為刺激經濟和穩定人心以及反恐戰爭的需要,美聯儲連續下調基準利率,並長時間維持低利率政策,美國的這一做法通俗來說就是印鈔票。美元泛濫和流動性過剩,以及美國對房地產金融的優惠政策,造成房地產泡沫持續膨脹,為次貸危機的爆髮帶來了隱患。

  我說這些什麼意思,就是告訴大家,美國人以「9·11事件」為借口的反恐戰爭,是在透支國力的可能下進行的,而且後來的事實也表明頂著反恐戰爭之名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確實透支了美國國力。某一宗教的恐怖分子實施9·11恐怖襲擊,就值得美國花費透支國力的代價去打反恐戰爭?!某一宗教勢力確實龐大,但是也要看到其國家林立,教派紛爭不斷,很難形成合力。對美國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而中國才是美國的心腹之患。放著心腹之患不除,去對付疥癬之疾,美國的統治階層集體腦袋大抽風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爾!

  提前說一句,透支國力和美國後來的困境也有著因果關係!

  好了,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的來龍去脈,咱們是外國普通人,只能揣測分析,沒法一探究竟。下面看美國會怎麼利用這個機會,實施自己的計劃。

  「9·11事件」發生后,美國總統小布希馬上發表聲明稱,這是一起明顯的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發誓要追查到底,嚴懲元兇,要開展一場打擊恐怖主義的全球戰爭。世界各國領導人也很快發表講話,嚴厲譴責這一恐怖襲擊事件,並對美國人民表示同情。

  美國認定流亡的沙特大亨本拉登以及受其領導的「基地組織」策劃並組織了「9·11事件」,拉登則是頭號嫌疑犯,並要求庇護他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立刻將其交出,但遭拒絕,於是美國在10月7日發動了對阿富汗的戰爭。

  大家還記得我前面是怎麼評論美國的阿富汗戰爭的。我說,美軍在阿富汗的形勢就象圍棋中的盤角板六。在圍棋中,在棋盤角上的(白棋組成的)板六,無外氣者黑先白必死。有一口外氣者黑先白劫活。有兩口外氣者黑先白凈活。

  如果把美軍往阿富汗的所有後勤通道全部堵死,美軍在阿富汗打得再好,也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如果有一條通道,能夠輸送彈藥給養,美軍能不能打贏阿富汗戰爭還得看自身在阿富汗打得怎麼樣,打得好就贏,打不好就輸。如果有兩條通道,輸送給養就更有把握了,那打贏阿富汗戰爭的勝算無疑又提高了幾分。美軍在阿富汗有兩條後勤通道,一條是經海路從巴基斯坦過境,因為巴基斯坦和中美都關係良好,用圍棋術語就是中美共氣;另一條是經空運從中亞進入,中亞是老毛子的傳統勢力範圍,也就是美俄共氣。就是說,這兩條通道美國各只有半口氣,合起來是才是一口外氣。我們知道角上板六一口外氣是劫活。如果美國在全局處於強勢地位,那麼打入阿富汗就是一招好棋,因為他可以做到打劫活。如果處於弱勢地位,那麼結果就很悲催了,就得考慮怎麼樣捲鋪蓋走人了。

  所以我們不能以現在美軍在阿富汗的困境,去評論說當初美軍打阿富汗就是個錯誤。美國人當初的這招好棋之所以變成現在的臭棋,是因為整個棋局的形勢改變了,美國由強勢轉為了弱勢。

  而當初美國人打入阿富汗確確實實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被動。我們看世界地圖,阿富汗的地緣政治位置太重要了。它東臨中國,北邊是富含油氣的中亞地區,西邊是伊朗,南邊是巴基斯坦。美國人在這裡投棋布子,既可以威脅中國的西部和俄羅斯的南部中亞勢力範圍,也可以切斷中國和伊朗的聯繫,還可以威脅中國從中亞石油的通道以及中國通道巴基斯坦通向印度洋的通道,更可以威脅伊朗。

  可以這麼說吧,美國人打入阿富汗的這塊棋子對中國威脅太大了。但是由於此時的美國實力正處於巔峰,「9·11事件」帶來的傷亡和損失又引發了絕大多數美國人的哀傷和憤怒,這個時候與美國做對唱反調是非常不明智的。順水推舟才是應對的上策。在這裡,我想問一句,如果沒有「9·11事件」,中國和俄羅斯會讓美國這麼輕鬆地打入如此重要的地區嗎?肯定不會吧。

  梳理一下「9·11事件」的前因後果,還會有人認為「9·11事件」的發生是偶然的嗎?!

  前面我們說了,中國後來計劃和實施的石油進口通道總共有四條:海上通道,緬甸通道,中亞通道,俄羅斯通道。海上通道和緬甸通道,美國人通過海軍優勢就可以斷掉。而現在美軍打入阿富汗又威脅到了中亞通道。現在只剩下俄羅斯通道。那麼這條通道會不會有什麼事呢。還真的有事發生了。2002年底,日本提出修建一條從東西伯利亞經過遠東地區到太平洋港口的石油管道,即安納線(安加爾斯克 —納霍德卡輸油管線),以「解渴」日本同樣旺盛的原油需求,並通過太平洋港口向北美等國輸出。安大線(俄羅斯安加爾斯克油田至中國大慶的石油運輸管線)就此出現危機。

  日本人這麼做的背後到底有沒有美國人背後指使,咱不知道。咱知道的是,到2002年底,中國可能的石油進口通道全部受到了威脅!而且此時美國磨刀霍霍,說伊拉克支持恐怖主義和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攻打伊拉克進行輿論準備。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06: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