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美國小夥伴三觀盡毀的中國行 知道美媒怎麼黑中國了

[複製鏈接]

6609

主題

6901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93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OSLATER 發表於 2013-8-25 1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學生到美國遊學,早已經成為常態。但是,美國學生去中國遊學,並不多;而學了九年漢語的美國初中生到中國遊學,大約就是鳳毛麟角了。舊金山公立尤方玉屏中文雙語沉浸學校的八年級同學,每年遊學的時候,很多人是第一次到中國。因為網路的發達,其實,很多人對中國並不陌生,網路上對中式英語的搞笑調侃,是他們最想親自發現的。比如傳說中的KFC宣傳口號「We do chicken right." 被翻譯成「我們做右邊的雞。」或者「我們做雞是對的。」還有超市的「乾果部」和「乾貨部」被翻譯成"FXXX fruit department" 和"FXXX goods department"之類。

  然而,到了中國,美國學生們發現美式快餐的口號翻譯不僅看不到網路傳說的那種笑話,而且本土化得特別好。比如麥當勞的「有飯?真有范!」就讓學生們學到了一個精彩的雙關語。

  相對於「外企」有專人負責宣傳廣告,其它方面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因為這些美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學漢語,他們也非常感興趣中國的少兒英語教材究竟教什麼,孩子們一開始學另外一種語言的時候都學什麼。每當他們有機會跑到中國的書店,都會好奇去看看究竟鋪天蓋地的幼兒英語學習教材啦,點讀機啦,視頻課程啦之類,究竟學些什麼。這一看不要緊,「老師,中國的英語教材,真是『挑戰三觀』啊!」

  讓美國孩子最感到礙眼的,是好多英語教材教「公雞」這個詞用"cock",教「橡皮擦」這個詞用"rubber",這兩個詞讓美國孩子們一看到就笑翻一大片。因為在他們的日常口語中,"cock"的意思是男性生殖器官,而"rubber"是避孕套。看到熒幕上那個萌妹紙一本正經地在教小朋友「Give me a cock; give him a rubber."來自美國的小夥伴們真的全都驚呆了。沒那麼嚴重的,是「媽咪」用「mummy",而"mummy"是「木乃伊」的意思。於是,「你媽是個木乃伊。」成了美國小夥伴們吵架的時候立竿見影的應用。

  中國英語教材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明明寫著「美國口語」或者「美國日常用語課本」之類,卻大量使用英式英語的拼寫法,比如把"thearter"寫成"theartre",把「color"拼成"colour"等,讓初中孩子們大叫「怎麼英語課本裡面那麼多錯別字?」

  挑戰三觀的,不僅僅是英語教材。在到中國之前,美國學生們從美國的網路上得知,中國的媒體有非常嚴格的審查制度,中國的電視電影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才能播映。可是,剛到中國的第二天,學生們就在流傳故事了:

  「中國的電視沒有審查!全都是美國人在抹黑他們啊!」

  「怎麼說?」

  「我的接待家庭的小夥伴跟我一起看卡通,哇,裡面有隻叫虹貓的角色,才讀小學就喝酒!還沒到21歲呢!還有啊,那出說一群羊跟幾隻狼的卡通,那個紅太狼一直當著兒子面用煎鍋打她老公的頭,宣傳家庭暴力,美國都不能播的,他們為什麼可以?」

  「你那算小兒科啦!我的接待家庭看戰爭片,嘩!限制級,太刺激啦!我們在美國從來都沒機會看!子彈打在那些人身上鮮血飛濺,還有把人撕開,腸子飛一地,原來中國的電視沒有PG-13 (家長指導-13歲以上才能觀看),更加沒有限制級!」

  「我們那家在看色情的,更刺激!有個女生在桶裡面洗澡,還有裸體接吻的鏡頭!!」

  「啊?!你們偷偷看的吧?」

  「不是啊,是全家一起看的,黃金時段的電視劇!」

  「中國真不錯,我們在美國哪能看到這樣的鏡頭啊?電視上有個接吻都要13歲以上才能看,打仗片不能見到血,卡通不能過分暴力......唉,現在我們知道美國媒體是怎麼黑中國的了......」

  挑戰美國小夥伴的三觀,只不過是美國遊學團剛開始在中國學習的東西而已。

  「假如我在中國這所學校讀書,我會死。」

  利用春假,舊金山的公立尤方玉屏中文雙語沉浸學校八年級的學生到中國進行了兩個星期的交換訪問。他們的交換學校是一所重點學校。這些美國孩子,面對中國的重點中學,面對中國,是怎麼想的?

  「假如我在中國這所學校讀書,我會死。」

  百分之八十的美國孩子都這樣在他們的日記中寫。他們到了北京,跟他們的交換學生朋友一起上了一天課以後,震驚地發現,原來附中的初中生,從早上七點就開始上課,到下午四點半才下課,然後晚上竟然還有統一的晚自修。「我都覺得我們在尤方玉屏學校負擔重了,別的初中的同學下午兩點多就下課了,我們八點上課,到下午三點四十五分才下課,下課以後還要到Study Hall(自修中心)去做功課,或者去學校的課外班學中國樂器,舞蹈,武術等,到五點才放學。可是至少我們晚上不必再回到學校上課啊!而且,他們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上午都要補課!一點自己的時間都沒有了。」

  「我覺得我很優秀。現在,跟中國的同學一比,發現我一點都不優秀。」

  尤方玉屏是舊金山最優秀的公立學校,中文沉浸教育下的畢業生,中文流利得假如不看學生的模樣,會以為是一個中國人在說話。學校連續多年在全加州的統考中名列前茅,通過嚴格的考試升上名牌私立高中和名牌公立高中的學生比例,是舊金山任何一所公立或者私立高中都無法相比的。然而:「他們學的數學,我一點都不懂。但是我把我最難的數學功課問他們,他們任何一個人都懂得怎麼給我解答。」

  「他們學的物理學,太難了!初中一年級就學那麼難的東西,我們初中畢業了,都不知道他們的老師在講什麼。我們比他們多學兩年科學課啊!」

  「聯歡會上,我們像傻子。」

  尤方玉屏是舊金山公立學校裡面課外活動最多的學校之一,學生很多是來自中產以上家庭的子女,平時不少學生也有在課外學各種才藝。但是,面對中國學生,幾乎人人都有好幾種才藝,或是吹拉彈唱,或是龍飛鳳舞表演書法或者繪畫,或者是舞蹈……尤方玉屏的學生看得目瞪口呆,雖說他們也學過中國民樂,也學過古箏,也學過點中國功夫……可是,怎麼敢拿出手?人家看上去全像是專業的!

  「中國的學校太大,人太多。」

  尤方玉屏全校從K年級到八年級,才有五百多個學生。看到中國那麼大的學校,一個班的人數就有他們半個年級那麼多,感覺挺暈的。

  「我喜歡中國同學,但是,我不喜歡這所學校,太大了。」

  「中國學校的午餐太好吃了!」

  所有美國學生都一致認為,中國的學生午餐跟美國公立學校的午餐比起來,真是一個天,一個地。「美國的午餐象一堆爛塑料拼一些咬不動的橡膠加紙屑,根本不是給人吃的,甚至不是給豬吃的,是給外星怪物吃的。」美國公立學校的午餐由教育局統一安排食譜,集中烹飪,然後用汽車送到各學校。因為是營養師用營養理論弄出來的東西,少油,少脂肪,多是生的蔬菜,分量跟減肥餐差不了多少,難怪學生們不喜歡。

  「中國的老師上課太緊張!」

  美國學生跟著他們的交換生朋友上了幾天課,一致認為中國老師上課跟美國老師不同,「太緊張」。什麼叫「太緊張」?

  「他們不給時間學生思考。」

  「他們希望盡量用最快的辦法把最多的東西灌輸給學生。」

  「我們美國的老師有時間給我們想,看,討論,在課堂上花時間做練習。可是,中國的老師一直就是講講講,即使是提問,或者讓學生討論,都不過是形式,看得出來他們想要什麼答案的。」

  「沒有辦法啊,他們要考回來這間學校,假如不努力,會被校外的人考進來,把他們擠到非重點學校去,很可怕的後果!」

  「我希望像中國的學生那樣優秀,但我沒有辦法接受他們的教育,也沒有辦法像他們那樣花那麼多的時間下去。」

  學了九年中文,很多學生是第一次在中國,跟中國人用中文交流。感覺如何?

  「太奇妙了!他們懂我說的話!他們真的聽得懂,但是,我基本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口音太重,說話太塊!」

  「老闆,您瞧,咱是個窮學生啊,不能便宜點嗎?瞧,那邊那位就是我們老師,不信問她,我家是領救濟的,我們非洲人,跟您是兄弟啊!打個三折,好不好?」一個黑人學生起勁地跟小攤的攤主討價還價。

  「老闆,別欺負老外嘛!全世界都來這兒買您的紀念品,您給他三折,也給我三折嘛……」

  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北京的英語標誌牌,還有商店裡面的英語招牌。

  「天啊!北京是中國的首都,而且還是奧運主辦城市,難道他們找不到懂英語的人嗎?全世界的人會到這裡看笑話,真替他們難過!」

  毛病出在什麼地方?最大的毛病是招牌上的英語單詞寫錯。比如,把「melon" (瓜)寫成了"malon", 把」drowning" (淹死)寫成了"drowing"。走進超市,美國學生們看見一個標籤,全都笑暈了。標籤上,中文寫的是「哈密瓜」,可是,英語竟然寫的是「Horny malon"! 」老天爺啊!中國竟然在超市裡面賣性衝動瓜!「

  」不是,應該是好色的馬龍,那種瓜的名字叫馬龍,它很好色,哈哈哈……"

  (哈密瓜的英語是"Honey melon",但"Horny"在英語中有「好色」,「性衝動」的意思。而「malon」則根本不是一個詞。)

  在十三陵水庫,一個牌子又讓他們笑了半天:「drowing dangerous"

  "想說Drowning is dangerous的意思嗎?」

  「大概是吧,可是,Drowning is dangerous 的意思不是』淹死是危險的『嗎?已經淹死了,還用你說危險?太誇張了吧。」

  「可能牌子想告訴大家,這裡有淹死人的危險存在?」

  「可能drowing有別的意思,我們都不知道的?」

  「問老師去……」

  到北京去找搞笑的英語標識牌,成了這班雙語學生的一大愛好。在他們的數碼相機裡面,拍了一大堆搞笑的英語牌子,有路牌,有廣告牌,有標籤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