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漫談無人兵器與未來戰爭(轉載)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有人說「好戰是人類的天性」,理由是:小孩子們(尤其是小男孩)都對軍人、戰爭抱有濃厚的興趣。我想,大約是因為戰爭中「成王敗寇、弱肉強食」這種簡單易懂的規則很對小孩子的胃口吧?其實這是孩子們之間通行的法則:個子高、力氣大的,就能欺負身體條件不如他的;男孩子就能欺負女孩子。插一句,可憐的鄙人既矮小又瘦弱,所以孩提時代的經歷頗不堪回首。從小孩子講起,不免有些悲哀:哪一位戰士不曾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他們為什麼一定要淪為殺人者與被殺者?討論無人兵器的文章何其多,但無人兵器在未來戰爭中的真正意義卻罕有提及:既非戰鬥效能的提高,亦非戰略戰術的突破,而是——「不殺」。
  
  哇!我看到一隻豬笑了!你笑了嗎?
  
  笑就笑吧。一直以來,「殺人」與「戰爭」似乎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雙生子。不殺人的戰爭似乎才是咄咄怪事。然而殺人從來都不是戰爭的根本目的,它只是戰爭中一個可悲的副產物。最直接的證據是:只為了殺人而進行的戰爭,人類歷史上一場都沒有。即使打著「家仇國恨」之類名義要把對手「斬盡殺絕」,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利益。世上不存在超越利益的尊嚴,尊嚴不過是一種維護利益的手段,或者也可說是利益的一種。
  
  也許很多人會說:不殺人當然最好,但前提是「能打贏」。誠然,戰爭中的雙方最優先考慮的是「戰勝」,然後才會去想「死不死人」、「死多少人」。
  
  聲明一下,遙控型無人兵器本文不做討論,並不是說這種兵器不重要,這種兵器也能做到「不殺」。但遙控做得再到位,也無法跟「身處戰場、直接操作」相提並論,下文也會說明「人沒有必要操作」。
  
  那麼,「用無人兵器來替代士兵」真的可行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電腦與人腦誰先達到極限?
  
  眾所周知,除了人腦,人體在戰爭中會用到的其他機能幾乎早就被機械們超過了。之所以說「幾乎」,無非是想排除「女人用自己的身體做武器」這類情況。
  
  答案是什麼呢?對不起,現在還沒有答案。
  
  雖然沒有答案,卻有三條值得推敲的論據。
  
  1、除了廣受尊敬的羅玉鳳小姐,我還無緣認識第二個「自認為比愛因斯坦聰明」的當代人。雖不能說「愛因斯坦代表著人腦的極限」,卻可以判斷出「近半個世紀以來,電腦的發展速度遠在人腦之上」。
  
  2、人腦是否存在電腦不可能實現的功能?比如「人類才有心靈」。這種論調就不要再提了,人腦也不過是一坨細胞,一切思維活動都是在那坨物質基礎上發生的——只要是物質,就一定存在物理極限,就可以被解析、被仿製、被超越。
  
  3、戰況瞬息萬變,只按程序辦事的無人兵器怎麼隨機應變?其實人類士兵在戰爭中做的決定未必總是最佳的,美國大兵就沒少干「開槍爆自己腦袋」的傻事。說到底,所謂隨機應變,也不過是根據已知情況進行判斷罷了。如果擔心電腦的行動規則一成不變,完全可以在程序中加入亂數:它有75%的概率尋找掩體,有25%的概率衝過來跟你玩自爆,你敢用自己的命去賭那75%嗎?何況,無人兵器不存在畏死情緒,它們一直很冷靜。
  
  好的,從能力上講,無人兵器能夠勝任未來戰爭。那麼性價比又如何呢?這些兵器不會貴到嚇死人嗎?人類剛學會煉鋁時,鋁的價格比黃金高得多。無人兵器也是同樣道理。機器是可以量產的,當然人也能通過克隆量產,不過顯然比量產機器要面對更多的問題。換個角度講,人類發明機器就是為了偷懶,當然也不會對自己的性命過分吝嗇。
  
  戰爭的本質是否會因為無人兵器而改變?答案是:不會。未來戰爭依然是成王敗寇、弱肉強食;城下之盟依然伴隨著屈辱與痛苦。但不同的是,一場惡戰下來,戰場上堆滿的是廢銅爛鐵,而不是屍山血海。廢銅爛鐵可以回爐另造,而人死不能復生。雖仍然難掩醜陋與野蠻,但就算只是抹去幾絲血腥,也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當然,隨之而來的還會有其他問題,超越人腦的電腦會不會反抗人類?高度智能的機器人是不是應該有人權?讓機器人上戰場真的人道嗎?控制大批機器人的軍方高層會不會搞軍事獨裁?諸如此類。但這些就交給後人去煩惱吧,但願在那之前,我們就能夠找到終結戰爭的途徑。比如用兵棋推演之類的東西取代戰爭,就不用消耗珍貴的資源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0: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