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村上春樹新小說的狂飆轉型

[複製鏈接]

1964

主題

3428

帖子

4684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468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作者:毛丹青

  這一標題與下月初《亞洲周刊》的相關文章標題一樣,因為其中收錄了我對村上春樹新小說的拙見,專此多說幾句。小說的名字很長,叫《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的小說創作大約從1995年開始就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與其說是風格上的,還不如說是思想定位上的,他從過去一個與外界不爭的狀態逐漸轉變為了對社會事件積極發言的態勢,並且多次閃亮發言,無論是著名的耶路撒冷講演《高牆與蛋》,還是去年年底投稿到《朝日新聞》上有關領土問題的檄文,都非同凡響,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引發了日本公眾的熱議。一位職業的小說家能如此投身於混沌的現實社會,並堅持自己勇敢的打拚,這在日本文學界恐怕不常見。

  1995年,日本發生了阪神大地震和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殺事件,前者是自然災害,後者是人為的恐怖事件。同時,前者發生的地點是村上春樹的家鄉,後者是他上大學後生活過的東京。因此,這一年的動蕩讓他決心停止了長年客居海外的生活,舉家搬回到了日本。隨後,他曾回過家鄉兵庫縣,並從小學的所在地西宮市徒步走到了上過高中的神戶市,沿路留下了不少感慨,收錄到後來發表的散文中。除此之外,他在東京還採訪到了很多與奧姆真理教有關聯的人,並寫成了報告文學。

  無疑,一個小說家的思想轉變是可以從其作品中看到影子的,而且,這道影子隨著小說家年齡的增長也會逐漸變濃。村上春樹的新小說是他繼三年前發表《1Q84》后的作品,從思想立意上存在了相關的傳承性,而且非常明顯。新小說《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第350頁有這麼一段描寫,意味深長。

「實際上,大多數日本人究竟是不是不幸?多崎作也無從可知。但從早上混亂的新宿站的台階上走下來的上班族都是低頭往下看的,這其中的理由不是他們不幸,而是留意著腳下。為了自己別踩錯台階,也為了別把鞋弄掉了。這是高峰時間段的火車站的重大問題。」

  村上春樹的小說開始探究什麼是日本人,有些立意甚至與已故大眾作家司馬遼太郎有相仿之處,不過,從描寫的篇幅上看,其規模不大,也許會在他完善轉型中得以持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