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發人深省!中國官場存在十種「常見病」?

[複製鏈接]

60

主題

450

帖子

29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9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司馬遷 發表於 2013-4-14 09:2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金筆頭/文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改進工作作風,就要凈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那麼,凈化政治生態該從何處入手呢?這就好比醫生給病人看病,首先得找准病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為此,《學習時報》日前發表了一篇題為《凈化官場政治生態》的署名文章,文章列舉了當下中國官場常見的十種病,總結到位,分析深刻,發人深省,催人思考,現將其主要觀點摘編如下:

        一是「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
        當下,「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一些地方幹部升遷的潛規則,所謂「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有時只不過是玩程序、走過場而已。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賣官者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買官者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於是,「帶病在崗」、「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現象司空見慣,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發展空間因為這種「不正當競爭」而被大大壓縮。

        二是「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權現象。
        「我爸是李剛」,一語道破了當今拼爹的社會病。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那樣,領導幹部「明裡暗裡為子女親屬陞官發財奔走的,以權枉法的,不乏其人」,這是封建社會「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任其發展,我們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我們的事業就不能生機勃勃。現在「官二代」現象比較突出,有的領導幹部鑽政策空子曲線調動親屬進公務員隊伍,有的另闢蹊徑通過「黨外路線」安排子女進班子。

        三是「能力不如關係」的關係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務員、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出國等,都要拉關係、走後門,於是乎,經營關係進「圈子」現象盛行。大到幫派小到「老鄉圈」、「同學圈」、「麻將圈」,形成各種各樣的利益團體。有關係走遍天下,無關係寸步難行。這種「無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國式求人」往往挑戰法律尊嚴、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和市場規則,必然導致權錢交易、人身依附。

        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鑽營。
        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鑽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領導,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投其所好;琢磨對手,掌握他的弱點軟肋,攻其不備;琢磨派系,打聽誰是誰的人,誰聽誰的話,四處討好,八面玲瓏;琢磨自己,無視缺點,放大優點,心生浮躁,盲目攀比,「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甚至提拔的位子還沒坐熱,便又想著上台階。

        五是「乾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                        
        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只說不做的「空談病」。沾染了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慣於當看客、評論員,對幹事的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人竟然還很「吃香」,仕途順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為論資排輩,二為求全責備,三為遷就落後。正所謂「乾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會鬧的孩子有奶喝,一些地方和單位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違心推薦「會來事的」,只求儘快「送瘟神」。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        
        對於「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著容易做到難,就是因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一為浮誇「秀數字」。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儼然「皇帝的新裝」,上下心知肚明,左右互相攀比,以至層層作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尤其在GDP統計上弄虛作假,地方匯總數據與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據差距較大。二為浮華「秀工程」。有的地方患政績饑渴症,不顧經濟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惜舉債集資,甚至挪用救災款,競相建設「大廣場」、「大市場」、「大公園」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自己積累升遷資本。三為浮躁「秀形象」。一些領導幹部還不滿足於「政績」突出,還要想方設法「策劃」、「包裝」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官員作秀,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七是「擺平就是水平」的偽穩定。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然而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穩定觀?基層幹部中流傳這樣的順口溜:「穩定就是搞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一些同志把它作為領導學說的真諦。領導幹部需要關心同志、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並提高協調能力和溝通藝術,但不能搞無原則的妥協、無法紀的放縱和有失政府公信力的遷就。然而現實中「人民幣解決人民問題」、「封口費擺平媒體」等現象司空見慣。只要能夠擺平,捂住蓋子,不被曝光,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擺不平,矛盾爆發,家醜外揚,上級感冒,輕則影響自己形象,重則危及政治生命。所以「功夫在詩外」,只要能夠「擺平」,成本可以不計,原則可以放棄,法紀可以靠邊,政府自然缺乏應有的威信。

        八是「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
        由於存在片面「以票取人」問題,一些幹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處世哲學,把「圓滑」視為成熟,把「世故」當成穩重,滋長庸俗的壞風氣。一則放棄積極的思想鬥爭,「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批評下級放空炮」,你好我好大家好,不願「拉拉袖子提個醒」,即使提點意見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觸及靈魂,否則會被認為不團結、不成熟。二則討巧賣乖,通過不正當手段聯絡感情,增加選票。對上級拍好,百般獻媚,投其所好;對下級哄好,不講原則,護著順著;對同級敷衍好,稱兄道弟,拉拉扯扯。三則迴避矛盾,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尤其是對那些會告狀的惡人、會辦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更是無度寬容,甚至姑息養奸。

        九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經濟學有一個叫「劣幣驅逐良幣」的定律,也存在於一些政治生態不良的地方和單位。有的同志堅持原則,嫉惡如仇,成為我行我素者的絆腳石,往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所謂「你和我過不去,我就讓你出局」;有的同志獨善其身,不進「圈子」,領導層沒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沒有幫腔的「哥們」,民主推薦時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頭苦幹,不混不賭,非但不能成為榜樣,反倒成為被挖苦嘲諷的「另類」;有的注重學習,學有所成,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往往不被重用。

        十是「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護主義。
        「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領導同志對領導幹部全面成長提出的要求,精闢到位。但一些同志對「不出事」存在誤讀,把它局限於被雙規、受查處。其實,「不出事」就是用黨的純潔性要求對照自己、檢點自己、令行禁止、把握底線。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勢必助長違法犯罪的僥倖心理,導致攻守同盟的抱團現象,產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護主義,形成滋長腐敗的「政治生態」。

650

主題

1307

帖子

1403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403
沙發
chnqiang 發表於 2013-4-14 19:06 | 只看該作者
可以寬容,不就是改革失敗之處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