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學問與答(三)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問:我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在家中要做飯,但佛教主張素食,令我有點兩難,故想請問信佛是否一定要食素?
    
答:素食葷是個人選擇,但能戒殺持素者不單能體驗和實踐佛教慈悲,對眾生平等的精神,而亦因你慈悲持素,功德無量,善報自受。若然是家庭主婦要做飯菜,也應以不殺食為原則,只取「三淨肉」,即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者,例如凍肉等,但這是權宜之舉,並不表示佛主張大家吃「三淨肉」,最圓滿當然是舉家持素,免受業報之苦。但若因緣未成熟,則無須勉強家人持素,而個人持素,也以不引起別人煩惱為原則,畢究持素並不是一種流於表面的形式,持素的重點是對眾生的慈悲和惻隱之心。 況且,縱使不持素,也不應再殺生取食,例如宰雞殺鴨、生海鮮等,如此不單與眾生結怨,將來冤冤相報,果報自受,為貪一時口腹之慾,實在不值得。而且正如佛陀在佛經中說人吃肉,有機會吃掉過去世的父母、夫妻、眷屬等,是很可悲的事,並有因果輪迴,故奉勸大家勿殺生、吃肉。

2. 問:請問法師,清明過節,我家人祭祀祖先時,以雞鴨豬肉酒等葷食來供奉,這樣對不對?
    
答:請勿以葷食供奉祖先,更不能殺生,祭祀祖先這是民間廣泛流行的風俗。因為祖先死後,無論生善道或惡道,而後人用葷食或以殺生等來供奉他們,不單是你家人種下殺因,更添先人的惡業,苦上加苦。故家人應以佛事,或念佛念經,予以迴向,讓先人得益,才是對先人的最好供品。

3. 問:西藏密教有「轉世佛陀、菩薩」之事,是否真實?
    
答:密教會有「活佛」或「轉世第x世法王」等名稱。但不會有「轉世佛陀、菩薩」的。要明白佛陀已達到覺行圓滿,不用再轉世,只會化現世間,為救度苦難的眾生。但絕對不會自稱為佛陀,或某菩薩。古時有一寺內有兩苦惱和尚寒山和拾得,在香積廚修行,後有人發覺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的化現,便馬上逃進山隙中,無影無蹤。真正的佛菩薩不會告訴你的,若然有人自稱是佛或菩薩的轉世,那便要小心。 據藏傳佛教「活佛」,華譯是轉世者的意思。不要悟會是活的佛陀或轉世佛陀的意思。須知能轉世的都是大修行者,具有大悲心及道德,功夫已達到自知時至,及將來會投生哪一家,父母的名字等等。轉世後,自己亦會識別過去曾用過的物品。這是多生多劫所修來的,心懷大悲願力,來人間化度眾生。但現今末法時期,社會混亂,並不排除有人掛著活佛或轉世法王的名稱來斂財行騙,作不好的行為。 真正的活佛或轉世法王是宗教領袖的傳承,權力的接班人,具有崇高的地位。轉世後,亦要經過學習經教、持咒,研續各派的教理,辯論,閉關等種種的訓練修持,才可成為大成就者。

4. 問:請問法師人死了是否會變鬼?再投胎時是否一定可以再作人呢?
    
答:談鬼談投胎,有的人以為是迷信,說有投胎輪迴,只不過是勸人不要作惡而已。其實除了警惕世人不要作惡,還要明白因果的重要性,我們的生命不只是一期的,會跟著因果而定,所以人死了不一定會變鬼,變鬼不過是坊間之觀念,在佛教的角度來說,人死後會按業力而有六道輪迴,故不一定入鬼道,也不一定投入人胎。佛教認為人身是相當難得,善業重的人生天、人、阿修羅等三善道;惡業重的則生地獄、畜生、餓鬼等三惡道。是故去處如何,全看自己所做的是什麼因了。若生人胎,也不一定生為中國人,或在有佛教文化之地,故今生能聽聞佛法,當勤精進修行,好好把握當下,把握今生。

5. 問: 放生意義是什麼?
    
答:「放生」二字,放是釋放救拔的意思,生是指一切有生命的動物稱為眾生。佛教慈悲為本,對一切眾生,(異類動物),起愛護平等心,如被人擒或被關甚至殺害,命在垂危之際,將之買回,經過儀式,三皈,說法,釋放大自然,令之逍遙自在,假使命終也得超升。每個眾生都有靈性,都有其父母眷屬。所以放生能得長壽,康寧,眷屬和睦。社會上人若能放生、護生,世界也就和平安定。有偈云:「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刀半夜聲。」放生功德無量。

6. 問: 請問法師,念觀音菩薩聖號,能生西方淨土嗎?
    
答:念觀音菩薩聖號能生西方淨土。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都是阿彌陀佛的二脅士,常住極樂國土,輔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若念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也可能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與阿彌陀佛一起來接引你,但最重要是發願,願生西方。故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聖號都是一樣的,只要對於那一尊佛、或菩薩的聖號契機,一心專念,臨命終時即得往生西方極樂國土。

7. 問: 請問師父,老人家沒有歸依三寶,只念「阿彌陀佛」佛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請師父開示。
    
答:三寶者,有常住三寶及自性三寶,前者屬事,後者屬理,請參閱「皈依三寶的意義」一書,內詳。你所問的問題,是要皈依三寶,因為事理要分明。有些居士執理廢事,也有些執事廢理。執事廢理者,不明自性三寶,雖有念佛,只向外求;執理廢事者,他認為心中具有佛就夠了,不必皈依,即使認為阿彌陀佛是我的師父、我的老師,我信佛就可以了,不必再皈依三寶,這種情況表面看來也沒錯,但阿彌陀佛只是三寶之一,還有法和僧二寶,其實佛、法、僧三寶是一體的。如此執理廢事,便事理不圓融。既然釋迦牟尼佛是你師父,你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法是佛所說的道理,僧團是佛陀所成立的,你為甚麼不皈依佛、法、僧三寶呢?所以希望老人家,若然沒有歸依三寶,只念阿彌陀佛,能盡快皈依三寶,再加上念佛、發願往生,西方有份。

8. 問: 師父慈悲,是否在任何時間,吃素之前都要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
    
答:這也要看自己的情況。如果這個場合容許你這樣念供養,是可以的;假如不方便,可以心念,也不一定要合掌,要看當時的環境,因為和我在一起的人,看見我這樣念的時候,會影響他們的看法,又或者你們居士在家裡,未必全家人都信佛。恐他們不喜歡,你要看情形。不單是吃素之前要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斷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總之在吃飯之前,都要想一想,飯食來之不易,所以把這碗飯來供養三寶,同時發願,只要我有生命,我有呼吸,要為大眾做點好事。願自己能斷惡修善,起一個慚愧心、一個報恩心、一個迴向心。食飯之前念供養及發願是好的,環境條件不方便時可心念,至於口念與否,可酌情自量。

9. 問:師父慈悲,請問法護組的任務是甚麼?
    
答:護法的任務,每間寺院的要求不同。寺院是修學又是弘揚佛法的地方,需要各方面的護法人才,例如要打字,把資料輸入電腦,你會打電腦就去打電腦;如果有人設齋供眾,便要切菜煮飯;需要人手做清潔,你會掃地就發心去掃地;這幾天來本寺聽講座的人很多,一日數次有人發心去洗廁所,這不是說他沒有其他才能,而是他肯發菩提心。如果你說護法的任務一定要懂得打電腦,若然不會打電腦,就做不成這個護法了!所以要根據寺院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發心的程度去護法。無論做任何事,如果內心謙下,外行有禮,這兩句話很重要,所謂對自己有要求,對人家能寬容,用個歡喜心、平常心,盡力而為,這樣才能從護法當中求福修慧。

10. 問: 請問師父,有法師說:「天堂不在天上,地獄不在地裏」,師父的見解如何?
    
答:這個問題,可以分兩個方面,對理來講,天堂地獄在自己心中,不但是天堂地獄,而且十方法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六道一切眾生(包括地獄),都是在我們心中。為什麼這樣說呢?有個很易懂的例子:人在苦惱之時,見到好看的東西根本不會去欣賞他,好吃的東西都覺得沒有味,最好的環境都不稱心,時間過得特別長,不容易過,這就像在地獄裏受苦一樣;如果心情好的時候,雖然環境不好,也覺得如意,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再者,我們念佛因就和佛相應,我們的心當下就和佛打成一片,現前就是佛了。我現在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菩薩。乃至行五戒十善就與三善道相應,存有貪瞋痴三毒心便是在三惡道了。對事來說,天堂地獄不可否定!是有天堂亦有地獄,欲界、色界、無色界,直(豎)來說,二十八層天,橫來說,舉忉利天,有三十三天,地藏經裡面說:有十八層地獄,五百地獄,無量地獄,天堂地獄是由心主使身口去造種種的業,播下這個因,結了相應的果,所講:因和果是絲毫不差的,如是因如是果,對事來講,有天堂,有地獄;對理來講,心淨即國土淨,如八關齋,我們不造業,不去犯法,地獄都關閉了,天堂也不存在,因為心淨,本身所在地就是天堂了,天堂地獄一切唯心造。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沙發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5 09:03 | 只看該作者

佛學問與答(四)



1. 問:什麼是菩薩?   
答:「菩薩」梵語是「菩提薩埵」,簡稱覺有情,能自覺覺他,自覺者是覺人生的苦空無常道理,自己精進上求佛道。覺他者是悲愍眾生沉淪苦海,發起要下化眾生的菩提心。
  菩薩以慈悲為本,廣修六道萬行,即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又名六度波羅密。舉布施度而言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是指用金錢、時間、物質等去救濟貧苦及有需要的人,乃至供養三寶等。法施是用佛法去勸導人們斷惡修善。無畏施是以語言安慰於人,如對失意的人,以佛陀的教化幫助他去除心中的畏怖,使其鼓起勇氣除煩惱,復得積極人生。
  若布施能達至無相、悲智雙運、三輪體空(所講布施或做任何善事,不執彼此之相及計回報的心),如此不論出家僧侶或在家居士,均可稱為菩薩。


2. 問:素食者,雞蛋可以吃否?

答:雞蛋是葷是素,是一有諍議之說(事)。食素者大多數人不吃雞蛋,也有人認為蛋可以吃,亦有人說力康蛋是素食,有關(此)種種的言論。
    至於素食者可否吃雞蛋(這個問題),現引古德印光大師之記載:「凡屬有知覺者,皆不宜食,雖無知覺,然有生機,如各種蛋,亦不宜食。」可知印光大師亦明確說出蛋是有生機之物,是不宜食的。至於力康蛋,雖無生機也不宜食,若然不小心食了已受精之雞蛋,便是殺生,同時更有因果報應,古今以來,由吃蛋招致受業果報的例子,不勝枚舉。再者雞蛋從母雞的下體出生,卵屬不潔之物,並惺味重,身為佛弟子,戒殺持素,保持清淨最為重要。
    在戒律中雖也有開緣,即除有重病非此物不能治療外才可方便。現今醫學科技發達,能代替雞蛋之營養品甚多,故無論是力康蛋或是其他蛋類,清淨修道人應該戒食。

3. 問:煩惱如何解決?
  
答:煩惱的根本是無明,無明即事理不明,愚昧的意思。由於無明導致思想不正確,引起待人處事執著或偏見,內心產生七情六慾的煩惱。人生是在順逆的環境中生存,如果心被境轉,就會帶來很多煩惱,如何解決煩惱呢?於順境快樂的時候,例如聽到悅耳之聲,讚美之言,心能做得了主,不遂波而流,得意忘形或傲慢心起;假使碰到逆境時,若受人譏笑毀謗,或失去所擁有的財富變成破產,又事業成功轉眼為失業者,親人亦會分離等等,必須面對現實,勇於承擔,不怨天尤人,能提起放下,無論在順景或逆景,對於人生的苦樂得失,及一切的際遇看得淡泊些,不要太計較,萬事隨緣,以平常心待人處事,無明我執便漸漸破除,本具的智慧覺性不斷提高,煩惱自然迎刃而解。

4. 問:怎樣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答 :這須具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對於娑婆世界的一切人事,連我身心都要放下,勿存留戀。古德有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即是說娑婆世界的人民重愛欲,才會生到這裡來。不生西方原因就是這個愛見妄想執著。所以首先要放下世間的一切名聞利養,人我是非,當觀察世事無常。正如最近美國發生的恐怖襲擊,傷亡慘重,兩幢世界上龐大的建築物,在一剎那間被移為平地。如法華經所云:「三界不安,猶如火宅。」世間上無一處是安心之地,所擁有的一切,亦不是永恆的,都是處於變化之中。所以釋迦弁尼佛在遺教經中告誡大眾,要遠離戲論。須具有欣求心,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並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實行多唸阿彌陀佛的聖號,以一句佛號降伏妄念,令內心清淨。若執持佛名號,達到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佛光接引,便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5. 問:人生在世為什麼這樣苦?
 
答:你能明白人生是苦,即是有點覺悟了。苦是由前生身語意三業作惡的因,今生所招來的果報。因果之道,絲亳不爽。《大寶積經》 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由此可知,面對苦果問題,便不該怨天尤人,憤世嫉俗,甚至偏激行惡等。經云:「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所以應當斷惡行善,使令惡報轉善。從古至今,由積善改造命運的例子,不勝枚舉。 袁了凡 先生的一生際遇,就是一個好例證。知道命中注定自己無褔、短命、無子送終及一事無成等,故立志專做善事,以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壽命增長,功名中舉,並且丁財兩旺,所以說知道苦,若能斷惡修善,這就是一件好事了。若能進一步仰慕涅槃之樂,便要勤修戒定慧之道。當知如是因如是果,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此是面對果報正確的態度。


6. 問:在佛堂當義工,會減少自己修行的時間嗎?

答:首先要明白什麼是「修行」。修是修改,行者行為是也。指修改我們身口意三業不如法的行為。做義工是體力時間和金錢的奉獻(布施),大乘菩薩薰修六度萬行,布施為首。所講要帶著歡喜心去做義工,透過待人做事的磨練,放下我執,要把做義工作為修行的好機會,並要知道於一切時中,做任何事都可以懾心(修行),例如掃地時可把地當木魚,掃把當作木魚槌,來配合念佛號。古德百丈禪師一日做一百零八件事,心中念十萬佛。說明終日無論做大小事,念念不忘念佛號,即是做一切事不離修行,可見在佛堂當義工,不但不會減少自己修行的時間,還可以親近三寶,護持正法,既可求福,又可修慧。希望大家多抽空來佛堂做義工,福慧雙修,圓滿菩提。

7. 問︰什麼叫做打佛七?
  
答︰「打」是攻擊義,如打斷、打掉或破除。佛是覺悟。「七」是數目字,而且有兩種意思︰

( 一 )是指時間,佛教通常以七日時間為期,精進用功修行,  期求証,又稱「打七」。
( 二 )是指第七識,我人的第七末那識,又名傳送識,此識我執很重,若遇外緣,即執著我法二相,隨生起分別計較,產生煩惱,成為生死的根本。
    打佛七是以七天的時間,將思想專注在佛號上,打破第七識我執,既無我,外境一切善惡諸法自然不成立,所講不會被世間所有人事所動搖,一切慾望所束縛,心靈自然得到淨化和解脫。
   打七用功方法很多︰有打佛七,還有打襌七、觀音七、地藏七、彌陀七等。此外仍有誦經修持的楞嚴七、法華七、華嚴七等等。主要是在此種種方法中,選擇一門入手,如打佛七,專念佛名號,在此七天時間,降伏第七識,放下我執,顯現自性。古人云︰「 ...... 打得念頭死,豎出法身活 ( 佛 ) 」。學佛要實踐,那就要多參加打佛七了。

8. 問:選擇在寺院舉行佛教婚禮,好嗎?
  
答:寺院是求福修慧的好地方,選擇在寺院舉行婚禮,這一對新人真有智慧。能於三寶台前由法師祝福和証婚,又有參加婚禮雙方眷屬及眾佛友的祝賀,便很殊勝。本苑(香港佛教律儀淨苑)也曾多次應信眾所請舉行婚禮。在婚禮中,法師以「勤、惜、誠」三個字,對新人開示夫婦之道:「勤」是勤勞,要積極工作,把家持好;「惜」是真惜,要惜衣、惜食、惜福、惜緣,要珍惜當下的一切,常懷感恩心;「誠」是真誠,夫婦相處,不要隱瞞,要坦誠相待,和睦共處,還要尊敬長輩,孝養父母,在外多行善業,不取非份之財,以佛法的精神,作好榜樣,感化家人一起信佛,建立佛化家庭,護持三寶。
    得到法師的開示,一對新人更加明白相處之道,要以法師的教誨為座右銘。與會親友,無不感謝三寶恩典,同聲讚嘆法師慈悲。所以說,佛教婚禮比一般婚禮更加有意義,更令人難忘呢!

9. 問:為什麼要拜懺?
    
答: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的會犯錯,有時會講錯說話,或做了損人利己的行為,社會上最容易犯的小妄語。例如正在寫字樓辦公,但不想聽電話,便叫人告知對方不在。或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同事之間搬弄是非。又或者做假賬,隱瞞政府,逃稅等等,這裡包括身、口、意三業,有心犯的罪,無心犯的是過。但自己能覺醒自己的錯處,是一件好事,內心有覺照反省,才會改錯。懺除過往之惡,悔過後不復做,就是懺悔。若常能修持懺悔的心,不覆藏,會使生活清淨自在。懺悔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對首懺悔,在善知識面前發露懺悔,使得清淨。立功補過,如以前口業不清淨,現今多念佛、誦經。殺生重者,護生、放生等。一切罪過,可通過拜懺的方式,在佛前虔誠懺悔,籍佛菩薩的加持,共修的力量,使業障消除,身心自在。拜懺有多種,如藥師懺、梁皇寶懺、法華懺、三昧水懺等等。有很多道場都舉行拜懺,本苑每月第一個星期日的拜大悲懺法會。都是求懺的方法。

10. 問:何謂"業力"
    
答:"業力"印度的梵語叫羯磨,意思是行為或造作。是指我們的身、口、意、三業活動造成的一切行為,叫做業。這一種業,存在於心中,都會留下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佛教稱它為業力。業力好像影子一樣,緊隨著我們不放,而這業力又迫使人去作新的行為,形成新的力量。從性質上,可分為善業和惡業,簡單來說,人的命運是被業力所驅使,人生是由業力而來,死則隨業力而去。佛教根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因果的規律,認為行善得樂報,行不善得苦報,並將這種善惡之業感召的苦樂果報,稱為業報。每人所作的業皆產生一種力量,百千萬人的業就產生百萬人的力量,這就是共業。明白此道理,依佛法修行,"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便可把握人生前途,超出業力及生死輪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6: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