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佛學問與答(一)

[複製鏈接]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 問:若知自己業障重,應如何是好 ?  
答:若知自己業障重,主要是以懺悔和發願來消除。懺悔是將自己以前身、口、意三業所作不如法、不合規律的行為以及思想念頭都得改造,所謂痛改前非,決心不要再犯。古人有云:「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要時刻提醒自己,守護身、口、意三業,不可再造新的惡業。要是繼續造業,只會不斷的加重業障,那就煩惱更多了。
  此外還需發願眾善奉行。我們可以透過修持工夫,念佛、誦經、拜佛、打坐等,又或做種種功德來懺悔發願,使業障消除。

2. 問:信佛是否一定要吃素?
  
答:佛教主張慈悲為懷,不殺生是愍護眾生,吃素戒殺可實踐慈悲的精神,增長善根。信佛者能吃素是最好的。而亦有因個人的環境或工作,於不方便時吃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和不為自己殺。初學者也可以選擇初一、十五、或六齋、十齋日吃素。一日吃素,天下殺生無我份。當今世界,吃素漸漸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皆因吃素對身體健康帶來很多好處,並有以下六種利益:
◆ 培養慈悲           ◆ 維護生態                 ◆     有益健康
◆ 增強耐力           ◆ 清淨衛生                 ◆     促進和平

3. 問:燒冥紙,燒衣等給亡者是否有用?
  
答:燒冥紙或燒衣這些都是民間習俗,認為人死後會到陰間為鬼,而親友們怕亡者在黃泉道上無錢應用,便在殯儀館、墓地等焚燒一大堆冥錢、紙衣服、紙屋、紙車等紙紮物。花費甚大。
   從佛教而說,人死後「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隨著亡者生前所造之業,輪迴於六道 (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 之中,因此死後不一定為鬼。即使為鬼,能否享用財富。無福德者,盡管給與更多,都無福消受。有福德者,則能得到所需。鬼也分有財鬼、無財鬼、餓鬼等多種,不但是鬼道,六道眾生皆如此。視乎個人的業力,而所受的果報。當然人死後,希望親友為之做功德。最好為亡者持齋、念佛、誦經。或能將此燒冥紙等費用作為做如印經、供養三寶、修橋、建塔、濟貧供需,那就有意義和價值了。若念佛、誦經迴向亡者,此功德更加不可勝比,自他皆利。

4. 問:我是佛教徒,但家人信其他宗教,怎辦好?
  
答:無論是信仰佛教或其他宗教,大家都要互相尊重。身為佛教徒,當然希望合家都能信佛,家人若信其他宗教,相處之道便要做好,首先要尊重他人信仰的自由,不要加以批評或排斥,更重要是自己做好一個真正佛教徒的模範,故必須與大眾融洽起來,對長輩恭敬孝順,對下輩關懷照顧,對其他所有人都要包容,使家人從你的行動中,體現出佛教慈悲喜捨的精神,以身教感化家人,使他們起歡喜心,待因緣成熟,才把佛法的道理,如五戒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及不飲酒等戒條,這些做人的本份,其實跟儒家所講的」五常」(仁、義、禮、信、智),名異義同,與家人分享,令生敬仰,漸漸建立佛化家庭,達到皆大歡喜。

5. 問:什麼是佛歡喜日,又為何要供僧?
  
答:七月十五日 是佛歡喜日。佛制弟子每年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此夏季時間,僧眾結集安居修行,也有僧侶在山林樹下等處,精進用功辦道。於七月十五眾僧安居圓滿解夏,佛甚為歡喜,故稱佛歡喜日。再者七月十五,亦是眾僧發露自己或恣舉他人在安居期中所犯的過失,故又名僧自恣日。
  供僧者,據《佛說盂蘭盆經》所記載,目犍連為其母於惡道中受極度之苦,而請教佛陀解脫之方法。佛陀教誡在七月十五佛歡喜日,即僧自恣日,以衣服,湯藥,具,飲食等置於盆中,供養十方自恣僧,仗眾僧威德之力,救拔其母脫離惡道之苦。供僧是為報答父母恩故。詳見《佛說盂蘭盆經》。
  佛教提倡以孝道為本,人人當須憶念父母,生我劬勞及養育之恩,不但今生父母,乃至過去七世父母。故每年七月十五佛歡喜日,歡迎大家發心供僧,令現在父母福增無量,過去父母皆得超昇。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沙發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4 | 只看該作者
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3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4 | 只看該作者
以身教化... 很難的啦!!! 我自己還沒教好自己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4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6 | 只看該作者

佛學問與答(二)

1. 問:圍爐是什麼意思?佛堂年尾也有要圍爐?
   
答:「圍爐」在北方人來說,人人都知道,是歲晚一項很重要的節日;但南方人就比較少知道圍爐的意思了。其實圍爐即團年。
  古人有謂:「遊子在外,歲晚返家,共慶圍爐 ….. 。」意謂一年至尾,所有因讀書、經商工作、遊玩等離家出外的人,都要在年晚回鄉,與家人團聚,並向長輩報告年來境況,恭敬供養,計劃將來。況已在家鄉眷屬當然一起團年。
  佛堂為了攝引大家,廣種善根,以俗勾牽,在晚歲亦舉行圍爐法會,於佛前上供,師父們與信眾們相聚,除師父開示外,有機會給大家向師父請教,訂定新一年的修行及護法、自他俱利的工作。圍爐包含了團聚、請教,還有給大家一個歸宿感。因為三寶是真正的皈依處,所以大家歲末既來到寺院圍爐,又能親近三寶,聆聽法要,這是很有意義的團年,歡迎大家有因緣來佛堂圍爐團年!

2. 問:佛教勸人行善,自己做好人、做好事就得了,還需要皈依嗎?

答: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就好像入學之前,要辦理註冊手續。而隨著學年,逐步晉升。由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最後得到大學學位。而佛弟子是以受戒的層次等級而定身份。皈依三寶 ( 佛、法、僧 ) 是最基層。接著等級繼有五戒、八戒、菩薩戒等。所受之戒無論是那個層次都以皈依為根本,也是邁向成佛之道的第一步。否則還未算入門為佛弟子。
  況且皈依後,領受三皈戒體,於心性上起著防非止惡的作用,令佛弟子好趣向涅槃大道。

3. 問:人死後有輪迴,若已轉為人身,那麼還要為亡者超度做功德嗎?
  
答:當人死後,四十九日內為中陰身,這有如一間屋壞了要搬遷,在還未遷入另一間屋之前,就是講善惡果報尚未判定。亡者極希望有人為其做功德,因四十九日後,便會隨自己的業力而受報於六道,即在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道中輪迴。假使已轉世為人,又有親眷為其做功德,則可增福報,身壯力健,事業順利,一切如意等,若在其他道中亦如是增福免災。
  
  此外,所作任何功德,生者也得利益,如地藏經云:「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閰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所以虔誠為祖先或六親眷屬,乃至十方法界一切孤魂等眾做功德,法事如法,亡者佔七份之一,其餘六份功德生者自利,陰超陽泰,故經雲存亡獲利。

4. 問:誦地藏經有什麼功德
  
答: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以神通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與南閻浮提眾生,有大因緣。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說得非常清楚,若人能受持讀誦此經或恭敬供養禮拜地藏菩薩,必獲實際利益:冤結冰息,業障消除,刀兵火劫,得以遠離,還有所求,皆得如意吉祥。
   地藏經地神護法品第十一所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所住處,有此經典及菩薩像,是人更能轉讀經典,供養菩薩,我常日夜以本神力,衛護是人,乃至水火盜賊,大橫小橫,一切惡事,悉皆消滅....」具體詳細功德,請敬閱地藏菩薩本願。

5. 問:時常見一些人喜歡供奉黃大仙,齊天大聖,媽祖娘娘,車公等拜神的婆婆,他(她)們都稱自己是信佛的。這些都是否佛教?
    
答:拜神絕對不是信佛,你問的上述信仰的都是拜神,是民間信仰習俗,佛是覺悟者,主要是提高自己的悟性,而信佛與拜神不可混為一談,信佛不主張拜神至於有些坊間,神祉神靈等,其實與佛教無關,只是一般人將風俗習慣有所混淆,以為拜神及燒衣紙等都是佛教。佛教是一個甚深微妙的法門和信仰,志在除人們心中貪瞋癡,解脫煩惱,故不存在盲目拜神外求,抱有交易的態度。佛教中有禮佛或拜佛的內容,但是一種表達對佛的尊敬,放下自我,身心自在。 希望大家多看一些佛教的書籍,會對佛教有更好的認識,樹立正信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5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6 | 只看該作者
放下自我、觀自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35

主題

2471

帖子

8711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8711
6
 樓主| 開心樹 發表於 2013-1-24 18:07 | 只看該作者
釋迦牟尼佛為報母恩,以神通力升到忉利天,為母說地藏菩薩本願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3: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