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輿論場:《南周》事件 微博成為最後的戰場 各方暗戰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3-1-6 14:0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3/1/6  消息來源:多維  

由於前一日的集體遭噤聲,普遍認為《南方周末》事件會銷聲匿跡,但5日突然署名「南周編輯部」的公開信在微博平台被諸多大V們瘋狂轉載。內容含四點:1,望成立調查組徹查;2,望解禁所有因討論此事被禁言的賬號;3,望勿以任何形式打擊、控制討論;4,保留進一步行動的權利。該聲明的原文很快被刪除。由此,新的一個高潮開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此公開信,就好比向官方發出的挑戰書。而與此幾乎同時進入公眾視野的,是南方報業集團其他子報刊物的聯署聲援。其中包括《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南方都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等,不僅要求廣東省委宣傳部一把手庹震辭職的聲音頗為熱烈,而且對其所列「罪狀」亦是力透紙背。聯署直指,「廣東省委宣傳部庹震部長自上任以來,多次粗暴干涉、打壓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旗下各媒體的正常宣傳報道和輿論監督,獨創違背憲法和法律的事前審查制度。庹震部長的所作所為,與信息時代的歷史潮流和執政黨轉變自身作風的努力格格不入,已經成為阻礙廣東新聞媒體發展革新、應對新媒體時代挑戰的最大絆腳石。」

  這裡還有一段小插曲。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被問及南周事件,不知是新人沒經驗還是怎樣,一張娃娃臉的華春瑩坦言,「中國不存在新聞審查制度」這一回答成了眾矢之的。別說多數人都不信,就在一天前,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社評《有必要冷靜思考事件》還明明寫著「官方的新聞審查是中國當前媒體生態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此的矛盾,那麼是誰更加官方,誰表上意呢?而有趣的是,《環球時報》的這篇社評又草草被撤稿,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不小心透露了中國有新聞審查的媒體生態?就連華春瑩就南周事件的回答也未在外交部官方網站上呈現,這又是為什麼呢?留下了太多遐想空間。

  最後戰場也成雷區

  值得注意的是,自南周事發之後,縱然中國大陸媒體界風起雲湧,但都是台下的,各大門戶網站及報刊,集體有意識地避開了此事。不得不感嘆,或許再多的聲討者、再大的戰鬥力也終敵不過一紙禁令。微博平台稱為了唯一的、最後的戰場。而隨著南周事件的持續發酵,微博這一戰場也成了雷區。截至多維新聞發稿前,新浪、騰訊等微博平台還是對「南周」、「南方周末」、「庹震」等語詞限制搜索和強行屏蔽。諸多圍繞南周事件所發的評論和觀點,均只能採取含沙射影的做法才能免遭刪帖厄運。

  梳理一番,令眾多大V們和民間意見領袖耿耿於懷的最大肇因,非庹震越俎代庖篡改莫屬,緊隨其後的,便是官方始終如一的媒體管控。知名網路作家@慕容雪村4日在其個人認證微博上寫道,「為保衛一坨屎(網民對庹震的稱呼),有關部門已經相繼封殺了浦志強、徐昕、周澤等一大批敢言之士,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死在這前仆後繼的路上,通過此役,有關部門成功地樹立了『特別能戰鬥、特別敢逆天、特別不怕犯舉國之怒』的新形象。讓希望者失望,讓失望者絕望,讓絕望者怒火萬丈。歲時深寒,讓我們一起翹望雪融花開。」

  對此,曾多次在群體性事件中直接對抗中央的意見領袖且頗具號召力的網路博主李承鵬也按耐不住,通過個人認證微博連發4條微博,直言不諱地表示「力挺南周」,並將庹震部長之舉以「如此令人震驚」聊表不解之意。

  接著,這位擁有近660萬微博粉絲的大V引用了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的《論自由》,來表達對壓制新聞出版自由及觀點表達的不滿。最後不惜直接向庹震喊話——「我信你能修改別人寫給新年的獻詞,我不信你能修改別人寫給你的悼詞。」

  諸如此類借微博這一最後的戰場力挺《南方周末》的聲音不絕如縷,相反地,藉此契機撻伐南周者亦不乏其人。不過,後者對南周的指責和批駁,透露著一股濃郁的「宿敵」和伺機報仇意味。如左派代表、《烏有之鄉》創辦者之一的@張宏良4日在微博中以「南方系、法律黨是怎麼成為流氓的」為開頭寫道,「當他們批判政府是反對自由民主的專制集權時,會贏得老百姓的擁護而忽略其漢奸立場;可是,當他們享受著政府提供的高官厚祿而大罵被政府封殺的右翼人士反對自由民主時,當他們在作品首發式上大罵作品被封殺的左翼人士是專制走狗時,在人民群眾眼裡就變成了無恥流氓。」

  如此表述還未能消除這位左派意見領袖對南周的不滿,次日,張宏良不惜將「屎盆子」直接扣向了中國整個右派。「中國右派已經知道自己失去了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不可能在國內發起抗議活動,只能投靠美國,在西方國家發起抗議活動,利用中國『官怕洋人』的怪圈,向中國施加壓力。只是這樣一來,中國右派便會越來越更加投靠洋人,越來越更加與中國人民不共戴天。」

  同樣作為左派代表的吳法天,也在微博上表達了對南周的憤慨。「有這樣一份報紙,它雖然是省宣管的黨報,但曾經讓讀者清風拂面甘之如飴。但不知從幾時起,它劍走偏鋒,語不驚人死不休,甚至不惜人身攻擊和造謠。它號稱言論自由,卻成為右派公知們的一言堂,不能容忍異見;它號稱追求新聞理想,卻日益墮落為某些利益集團的輿論工具。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南周!」

  因南周風波失分不值得

  左派出位言詞是被壓制已久的一次爆發,還是意在藉由南周事件收攬民意,在轟轟烈烈的微博戰場上已經很難一句道破。然而,就在挺南周派與倒南周派在微博上你一拳我一腳地大展身手之際,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繼呼籲《南方周末》冷靜思考後,再次應時應景地對活躍於微博平台的公知們指手畫腳。該報5日在題為《微博活躍者也應謙遜,莫高估了自己》社評中,雖然未提及言明「南周事件」,但鑒於近幾日微博最熱門話題非南周事件莫屬,所以胡錫進欲露還休的做法,多少透露著面對中國當前輿論管制的無奈之感。

  該文寫道,「我們看到有些微博名人的謙遜和自我剋制,但也有一些活躍人士表現得正相反。后一類人不僅把自己當成網際網路上的意見領袖,而且以理所應當的全社會意見領袖自居。他們不僅表達意見,而且認為自己的意見是國家必須接受的。接受他們的意見就是民主,不接受他們的意見就是不民主。」此外,在將官方和微博活躍著各打五十大板之後,該報提出了折中的意見——「一方面,國家要重視社會所有意見,包括微博上的意見。與此同時,微博活躍人士不應高估自己對社會意見的代表能力,尤其不應高估在推動中國前進的合力中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此,南周事件的最後一處戰場,也被胡錫進打入「冷宮」。

  值得一提的是,與《南方周末》一母同胞的《南方都市報》,也採取了類似於《環球時報》的做法,來間接表達自己對當前輿論生態的意見和建議。

  該報5日發表題為《讓無聲者有聲,讓有聲者多元》的社評,雖則以「人民日報推出評論版」為由頭切入,但卻因選用標題嫁接自南周1998年的新年賀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痛者前行」一文,且正文部分多處意有所指,所以不免令人浮想聯翩。比如文中寫道,「媒體要保持生命力,必須擺脫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代言人角色,只有體恤不同階層的處境,還原社會真實的意見構成,讓無聲者有聲,讓『異質』者脫敏,才能構建公信力,才能有助於社會的進步。」同時在結尾處發出寄語:「我們期待,在開放包容的中國,無論是人民日報這樣的黨報還是為數眾多的市場化媒體,都能夠共享一個更加寬鬆的環境,能夠共有一個更加寬容的平台。」

  不過,不管是南方系的抗爭,還是官方的噤聲、左右派意見領袖在微博「戰場」上的廝打,抑或是環球、南都「打擦邊球」之策,都只是南周事件中的一個小小環節。更大的問題和集體焦慮在於,人們開始因此事對盛囂一時的習李新政產生了反詰和質疑。不難想象,如果諸如此類的事件持續累加,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新政美好圖景,會否隨之發生裂變,也就不再僅僅是一句危言聳聽了。 [ 俺想說幾句 ] [ 查看網友評論( 9 ) ]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08: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